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并虎_执手墨羽【完结】(803)

  “如今为师我先后教导你也有一年多了,该传授给你的东西也都传授了,我这里已经没什么能够教导你的了。”

  “因此,为师想让你去其他地方求学,如此你才能择本逐质,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才学!”李儒继续言道。

  然而,诸葛亮却是面露苍白,不禁仓皇地轻言道:“先生这是在驱逐我么?”

  李儒摇了摇头,言道:“徒儿,你虽是一块璞玉,但我一人之力,却难以将你完全雕琢。”

  听着李儒的解释,诸葛亮也明白了,当即止住悲伤的眼泪,向李儒询问道:“先生觉得我应该去何处求学?”

  “昔日天下最好的求学之地,非颍川书院莫属了,只是中原战乱涂炭,颍川书院也受到波及,其院中许多能师皆避难南方或投身于诸侯,就好如司马徽和钟繇。”

  (本章完)

  19 22:58:34|46853979

  第660章 鹿门书院

  “如今,北方已经处于大争之局,至少十年时间是安宁不下来了。”李儒继续对着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言道,“因此,在北方之地寻求学问,也只剩一个地方最为适合,那就是丁靖在晋阳设办的并州书院,而且并州书院的院长还是大儒蔡邕。”

  “不过,并州书院属于丁靖主办建立,其教学基准有个人意志参与其中,而且又是新设学院,基础和氛围皆有所不足;再说就算并州学院有大儒蔡邕坐镇,但是你现在最需要的光纳各家才学,并不是要拘泥于一家之言。”

  诸葛亮点了点头,向着李儒恭敬地拜言道:“正如先生所言一般,我兄长诸葛瑾此前回信家中,说他前往晋阳之后,便被并州书院吸引,如今已拜入并州书院许久。”

  “依我兄长信中对并州学院的经历见闻,那并州书院的教学之内容,也的确颇为独到,尤其是在术算、奇巧等方面更是独特。”

  “不过,我兄长还说过,并州学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许多学识并未构建完善。”

  李儒点了点头,言道:“正如你兄长所言,这些都是并州学院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推荐你不妨去荆楚求学,在襄阳北野有一座鹿门书院,其院长为当世大才庞德公。”

  “此外,这鹿门书院除了庞德公之外,还有许多从中原南迁避难的名士大才。”

  “当然,这鹿门书院除了师资力量雄厚之外,其院中的学生也非同寻常,皆是各家大族的聪慧子弟,其求学氛围比并州书院要强上不少。”

  “不过,到底是选择鹿门书院还是并州书院,还是徒儿你自己来做最终抉择,为师只是为你提供一些建议罢了。”李儒又补充了一句。

  随着李儒话音落下,诸葛亮也低头沉思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之后,诸葛亮才抬头看向李儒,言道:“先生,我想去鹿门书院!”

  李儒点了点头,微笑道:“不错的选择!”

  本来,李儒觉得并州学院对诸葛亮而言,其实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并且,以诸葛亮的才智,想要在并州学院脱颖而出,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甚至,当诸葛亮从并州学院里学成而出,便肯定会受到丁靖的重用,前途可谓不可限量。

  不过,并州学院虽然很好,但是对诸葛亮而言却是一道牢笼;以诸葛亮的天赋和能力,在并州学院求学并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潜力。

  只有鹿门书院那种多家学识聚集之地,才能将诸葛亮最完美的塑造,也只有在各家学说中流转观览,诸葛亮才能找到自己的真道。

  ……

  此后,诸葛亮又在李儒身旁好好侍奉了几日,才正式作别李儒回南阳,准备到南阳的家中收拾准备一番之后,再前往襄阳的鹿门书院求学。

  临别之际,李儒不忘对诸葛亮再三叮嘱,言道:“徒儿,你前往荆楚之地后,万万不能与人说自己是为师的弟子,否则休怪为师与你师徒恩绝!”

  听着李儒严厉的叮嘱,诸葛亮不但心中没有怨恨,反而对李儒的言行极为感动。

  诸葛亮心中能够猜到,师父李儒之所以这么说,是担心他曾经的污名,会影响到自己的求学之路。

  “师父教诲之恩,徒儿永世不忘!”

  当即,诸葛亮对着李儒郑重一拜,便不再矫情作态,转身便默然而去。

  看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李儒的眼中也有些微微的闪动,颇为不舍地叹息道:“真佳才良玉也!”

  ……

  却说诸葛亮回南阳家中拜别父亲之后,便收拾好行囊向南而去,正式踏上了鹿门书院求学的道路。

  然而,这条南去求学的道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南过沔水的渡船之上,诸葛亮不幸的遇到了劫掠之祸。

  诸葛亮所乘坐的这艘渡船,除了掌控船只的船夫之外,还有十多个乘船的船客。

  这些船客大多和诸葛亮一样,都是风尘仆仆的赶路模样,显然大都是从北方向南地迁移避难的人们。

  对于纵横江河的水匪而言,这些能带着大包小包南迁的人们,都是一头头肥硕的绵羊,是最好都劫掠对象。

  因此,哪怕是临近襄阳的沔水之上,都有不少水匪在纵横打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