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周工程师_三宝神【完结】(90)

  他心里很是有些不平,摇着头走回房间。

  这时,有胥吏将韦嗣立回来的消息告诉了武炎之!他点点头道:“我等继续喝酒,休要管他!”

  ……

  第二天。

  那赵县令、罗县丞、许县尉先去拜见了韦嗣立,然后又来拜会武炎之。

  赵县令五十多岁,肥胖,个子也就一米六左右,此人看着倒是忠厚之人。

  武炎之道:“我是路过此地,并非如韦舍人那般是专门来此办公事的!赵县令客气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这几日在伏牛山中考察,倒是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这计划与我的职务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赵县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特地告诉赵县令一声。

  这件事要是办好了,你赵县令可是一大功,这向城县的户口必定大大增加!你升职还不是指日可待之事?

  “哦?不知是何等事?”赵县令一听说会大郎增加户口,还会有很大的升职前景,顿时来了精神,满脸兴奋。

  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县令,因为县令的增加户口等考核指标很严格,特别是外州县令,升迁机会甚至还不如县尉大。

  因为如果从县尉升迁,其途径比县令更多,可以直接升迁监察御史,或者是京城其它清要职位。

  而县令因为职位高于监察御史,反而得到这些职位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当时很奇怪的现象。

  “这件事要说起来很简单,办起来是很艰难的,我计划在此组织流民开矿,将所有流民改为矿户……”接下来,武炎之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那赵县令听罢,脸色大变,很是失望道:“武郎中!此事恐怕难以办成,韦舍人是劝农使,他已经准备上报自己的流民治理方案,就是……”

  他又把武炎之早就打听到的那韦嗣立的流民治理方案讲了。

  最后他说道:“按照韦公的意见,此地的流民或许大部分都要返乡!没有改为矿户的说法!”

  “此事也未必就是他说了算,我已经发了三百里牒文进神都。如果圣上同意此地成立冶监,还请赵县令多关照。刚才我讲了,这冶监建立起来,对于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一听这话,那赵县令想,要是真能按照武炎之的方案,把矿户安顿好了,可能有升职的希望。他二人都是特使,品级也都是五品,虽然韦嗣立是正五品,不过这武炎之是郡公,又是皇族,实际上地位更高。

  自己估计二人谁也不大可能屈身去主动拜见对方的,这怕是只有自己出门协调才行。

  想到这里,他略微一定神,忙道:“武大使!依卑职愚见,不如卑职出面,邀请韦公过来一起商量一下,最好是说服他以武郎的意见上报为好!”

  武炎之一想,此人倒也聪明,看出我二人不可能谁主动先去屈身上门,他觉得赵县令的提议并无不妥。

  毕竟这凤阁舍人也是皇帝身边的要职,自己在此见见他,也比较好在奏状说得更清楚一点,于是道:“那好!麻烦赵县令把议事房安排好。对了,赵县令是与韦舍人旧人吗?”

  “卑职与韦公曾经同在一个县,不还设置当时担任主簿,他担任县尉,说起来,卑职职务还比他高一点。

  如今他也已经是五品舍人,卑职还在外县苦熬,当这谁也不愿意干的苦差事,命运无常啊!卑职这就去通知韦公!”

  “也好!”武炎之点头道。

  却说那赵县令来找韦嗣立,大致把武炎之的想法讲了。

  那韦嗣立一听大怒道:“我才是劝农使!他为何干涉起我的事务来了?按照他的方案行事,今后这流民不是越来越多?

  那些没有走的人心里又会如何想,必须坚决让这些流民返乡,此事不是小事,肯定圣上也不会同意他的意见的!”

  “韦公!依卑职的看法,那武大使讲的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山中流民如今大多数是以开矿为生,再说了,他本人也是铜铁使。

  卑职以为,也不能说就一点都管不着,不如卑职请他过来,到大堂聚一聚,双方交流一下意见也好。如此也好向圣上汇报!否则,万一武郎的方案通过了,韦公会比较被动的!”

  他与韦嗣立相识多年,说话倒是比较直接。

  韦嗣立一听,也有道理,点点头道:“你就安排吧!”

  ……

  半个时辰以后,驿馆大堂。

  韦嗣立带着一名判官,一名掌书记;武炎之带着蒋士鹏、崔玉二人,还有向城县赵县令、罗县丞、昌主簿、许县尉。一共刚好十人,讨论流民治理方案。

  会议当然由赵县令主持。

  那韦嗣立为正五品,年纪又长,自然被安排坐了主位置!武炎之一皱眉头,也没有说什么。

  那赵县令先说了些客套话后,便直接切入正题:“伏牛山中流民估计有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具体的人数难以统计!仅仅卑职辖区,估计就有流民八千余人,在几个县里面最多的。

  这些流民,虽然在山里开荒和开矿,不过一遇到荒年,依然到县里来要吃要救济,卑职不堪其扰。

  此次韦公、武公二位大使均非常关心小县的流民问题。真乃是本县百姓之福、流民之福,请武郎中先说说这流民治理方案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