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求生记_自身小卒【完结】(6)

  “啊!”郑三大吃一惊,“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学究不管俺们村的这些娃娃了吗?”

  首先关心的,却是王学究闭馆的事情。

  微微叹了口气,王学究说道:“我也于心难安啊,但为了养家糊口,却也不得不如此了。”

  “不知学究下一步如何打算?”郑三说话也被带得文绉绉的了。

  “先去县城找地方安顿下来,有条件的话,过完年在县城找个地方开馆授徒吧,毕竟那里人多点。”王学究情绪仍然低落。

  “这两天都忙着收拾东西,又兼自身年老体弱,三户人家的束脩实在没法亲自一一送返,故请郑四告知各位,前来自行取回束脩,还望见谅。”王学究说完长长施了一礼。

  志文在旁边倒是有点佩服这老儒生了,吃进去的还能吐出来,那可是一袋一百斤的白面啊,省着点,够一家四口好几个月的口粮了。

  不过自家没有谁上门告诉这件事儿啊。志文抬头看看郑三,发现郑三也低头看了他一眼,两父子心里都冒出不安的感觉,别是郑四借钱不成,把主意打到这束脩上了吧。

  王学究可能也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头了,但还兀自接着说道:“昨日郑四上门告诉我,说郑三你不在家,他三嫂妇道人家不方便上门取回束脩,就拜托他来代为拿回。因他是你堂弟,我不疑有它,也就托他将束脩送回,失礼了。”说完又长长做了一揖。

  话音刚落,志文就见郑三双拳紧握,青筋暴露,随后又深深吸了口气,才缓缓松开拳头。

  然后双手抱拳向王学究施了一礼,“多谢学究告知情况,还祝学究到了县城能桃李满天下。”

  “借你吉言。”王学究还了一礼。

  “那就告辞了,学究。如需帮忙,只管差人告诉我,县城我还算熟。”郑三又施一礼,转身领着志文就向来路走了。

  志文抬眼望了他爹一眼,见郑三面无表情,眼里隐含怒火,知道是为他四叔冒名诳走那袋白面生气。

  志文对这四叔毫无印象,没什么了解,自然出不了什么主意,只能紧紧跟着郑三前行。

  “爹,咱们去哪儿呀?”志文边走边问。

  “去找你四叔,被诳走的那袋白面,得想办法拿回来。”郑三头也不回地在前走着。

  第4章 智讨束脩

  “爹,那袋白面能要得回来吗?”志文问道。

  他可有点急,家里眼看就要断顿了,郑三的工钱又还没拿到手。

  虽说一天三顿,可正常情况下,吃的就是比米汤稍浓的糊糊。

  志文娘偶而带回来的剩菜,志文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变成了后来的无比盼望。

  郑三这会儿冷静下来了,想了一会儿,说:

  “全部要回来的话,就得彻底翻脸了,不过,爹有办法,多少能拿回来些,过年好包饺子。”

  当郑三带着志文走到村西头的一座泥墙小院门前时,已经快晌午了。

  其实雪不厚,在野外路还好走,进了村子,主要的道路被人踩得稀烂,雪水和着烂泥,又被冻结成冰,志文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自然走不快。

  不是没想过撒撒娇,让郑三抱着走,但心理上始终是三十岁的人了,实在没脸开这个口。

  而郑三也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志文的窘况,只牵着志文的手,一路默默地想着心事,看样子是在为怎么讨回那袋白面想招。

  志文也很愤怒。

  那可是一袋白面啊,自打穿越而来还没见过呢,更别说吃了,以前觉得一点都不稀罕的馒头、面条,还有面包,算了,不能再想了。

  只是这读书的事儿就悬了,老师没了,志文还想着要考科举呢。

  他还对那素未谋面的伯祖父一家有点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家奇葩,能这样借钱不成,又骗粮的。

  那个四叔,也是个人才,借钱不成,又半路截胡返还的束脩,这种招数,实在下作到了一定的段位,让人不服不行。

  这种人,他想法设法弄来的东西,舍得交回给一大家子用?

  想到这儿,志文觉得倒是可以从这方面想想辙,毕竟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爹,那袋白面,四叔会交给伯祖父吗?”志文也顾不得什么旁敲侧击的了,直接把自己刚想到的说了出来。

  郑三低头看了他一眼,面色平静,“爹心里有数。”

  说完,牵着他的手走进了那扇半掩的院门。

  才进大门,郑三就高声喊道:“大伯,大伯娘,在吗?”

  语气颇为平静,不复刚才路上的压抑和愤怒。

  这是一座小院子,院门后没几步路应该就是堂屋了,房子已经有点破败了,院内也颇为凌乱,就连院门到堂屋的这小段路,积雪都没有清扫,泥泞不堪的。

  堂屋内先是一声低低的惊呼,然后极力掩饰的碗筷碰撞声,快速的吞咽声,脚步声等等,此起彼伏好长一段时间后才消停下来。

  “郑三啊,进来吧。”一个声音这才响起。

  志文有点无语,这是怕我们来混饭吃?

  堂屋内还残留着食物的气味,炕桌却已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个中老年妇人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低着头炕上补衣服,看着倒是忙忙碌碌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