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求生记_自身小卒【完结】(684)

  “阿玛英明。”豪格心悦诚服,他历来只会直来直去地打硬仗,像这种弯弯绕,他还真是不会。

  大明崇祯四年六月中旬,在盛京的一次廷议之后,黄台吉传檄后金各旗,并归附的蒙古各部,各率本部军兵,往征大明正在修建的大凌河城。

  六月二十七日,黄台吉诏命其长子,早已北上的贝勒豪格留守盛京并赫图阿拉后,自率大军出盛京,向西南进发,第二天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

  自此,以范氏为首的八家粮商被灭的后果开始显现出来了,由于粮食的短缺,黄台吉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进攻大凌河,并且等不及蒙古仆从军集齐,就开拔上路。

  当然了,由于大明财政比历史上要好那么一点点,大凌河城的修建快了不少,在黄台吉起兵之时,墙垛和角楼已然完工,等七月六日金军汇于大凌河城下之时,炮台也建成了。

  唯一遗憾的,是城外粮食尚未成熟,这一开打,必将旷日持久,只能白白便宜这些鞑子了。

  ......

  天空白云朵朵,白云下绿草如茵,如茵的绿草中,有大片被翻开的土地,其间人影幢幢,这里是达林台部的一块红薯田地。

  即便在达林台附近,红薯土豆也能一年两种,时值六月下旬,正是收获的季节。

  一匹快马自达林台汗庭的方向飞驰而来,马上坐着的,是达林台部知名勇士,兼副治安官孟根。

  “郑公子,郑公子何在?”孟根的声音在草原上的地头田间回荡。

  涿鹿山一众人等北上草原,在达林台部安顿下来之后,志文也带着佣兵们从额仁卓尔湖回来了。

  既然要大干,自然先是派人将洗羊毛的那些人送到卓尔湖,随后洗羊毛、纺毛线、织毛衣,各自按其分工忙碌起来。

  让毛布出场也是志文的主意,他觉得火候已然差不多了,这可忙坏了小英娘,开始挑人教导。

  不过草原上地势开阔,景色优美,让人不知不觉就心胸开阔了,在达林台甚至连语言障碍都没有,让初临塞外的涿鹿山诸人虽然忙累,但却异常开心。

  进入六月,诸项事务基本上了轨道,总算有了些空闲,适逢红薯土豆收获,大伙儿干脆出了汗庭,找了块田地帮忙,休息娱乐劳动几不误,其乐融融。

  “是孟根啊,我在这儿!”志文听到有人喊他,直起腰大声回应。

  “郑公子,总算找到你了。”孟根策马来到志文身旁,“快快上马,随我回汗庭见大汗。”

  自林远当上首领之后,孟根就不再称其为思勤了,而是一本正经地呼为可汗,尽管林远说过他,这么小的部落,叫可汗实在不妥,这小子始终不曾改口,不过以达林台现如今的规模,叫林远为可汗,倒也名副其实了。

  第570章 天使来了

  “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志文问道,“来来来,先擦把汗,喝口水再说。”

  “大事儿,急事儿,郑公子,来不及了,”孟根摇摇头,“你还是赶紧随我去见大汗罢。”

  志文知道孟根是个实在人,见他这模样,知道真出了大事,遂同囡囡小英娘他们打了个招呼,牵过在一旁啃食青草的大白,朝汗庭飞奔而去。

  “小志,怎么办?”来到汗帐外,汤和志正急得转圈,见到志文就像见到救星一般,达林台部才开始收羊毛的时候,他大部分时间呆在苏尼特左右两旗,不过事情做顺之后,林远就把他调回来帮忙了。

  “别急,汤大哥,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儿?”志文瞥了一眼汗帐,里面隐约有喧哗声。

  “天使来了,小志。”汤和志用衣袖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天使?长着翅膀的鸟人?这是志文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不过随即想通了,汤和志口中的天使,应该是朝廷派来的使者。

  “大明派人来了?”志文问道,涿鹿商社这半年来虽说发展的有些快,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低调的,主要人物即便出塞,也是以到草原办事的名头出来的,涿鹿山仍然有不少人种地织毛衣,耿如杞与贺文瑞都未起过疑心,这大明朝廷长能耐了?而且还有胆量派人到草原来?

  “不是大明,是金国。”汤和志道。

  志文这才恍然,达林台部名义上仍是苏尼特左旗的附庸,而苏尼特部早归附了后金,后金派使者前来,汤和志称其为天使就说得过去了。

  “那这金国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志文问道。

  “金国可汗黄台吉传檄,号令我等出兵,共同征伐明国。”汤和志道,显然有些不情愿,还带着点忧虑。

  果然来了,志文之前一直有些担心这事儿,不过林远告诉过他,以往苏尼特自己就能把兵员占满了,以达林台这种不上台面的小部落,其实是不太容易被看上的,毕竟多些人加入,就多些人分功劳和财物。

  若真想露脸,还得巴结一下左旗台吉,或是其子唐吉思,才有可能分一杯羹。

  林远这么一说,把志文的担忧打消了,没想到还是找上门来了,看来树大就是能招风啊。

  “林大哥在里面应付他们么?”志文冲汗帐怒了努嘴。

  “没错,真是为难林兄了。”汤和志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