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_周玉和【完结】(12)

  第二部分 6.辞职与结婚(2)

  南京方面见势不妙,深恐蒋汪联合共同对付他们,便极力拉拢蒋介石,建议宁、粤、蒋三方在上海举行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筹备会,得到各方赞同。

  11月16日,汪精卫硬拉着李济深一同离粤,参加二届四中全会筹备会。17日,他们乘坐的轮船正在赴沪途中,拥汪的张发奎部发动政变,向驻粤桂军黄绍竑部发起攻击,迫使桂军退回广西,削弱了李济深在广东的实力。18日,李济深抵沪得知这一消息后,才知道与汪同行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异常愤怒。反汪派抓住这一事件大做文章,说这是汪精卫联合共产党发动的武装政变。

  这种混乱局面,对蒋介石百利而无一害,他持超然态度,任其乱下去,他要寻机把西山会议派那帮元老们搞掉。

  11月22日,南京举行"庆祝讨唐胜利大会"。会后游行,当队伍走到复成桥时,突然枪声大作,死四人,伤二十余人,肇事者逃之夭夭。事后,各地发起声讨"一一·二二"惨案运动,指控惨案的制造者是江苏省党部常委、西山会议派分子葛建时,要求惩办凶手。西山会议派成为众矢之的,忙于应付各方控告,弄得声名狼藉,气势一落千丈,在国民党内失去了发言权。

  其实,这一惨案的策划者是陈果夫,陈果夫背后的指使者就是蒋介石。蒋介石踢开了西山会议派这块绊脚石,搞垮特委会有了把握,下一步,该结婚了。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新郎年满四十,新娘芳龄三十,二人的婚礼先在宋家按基督教仪式举行,之后又在大华饭店按中国传统举行。

  第二天,上海的报纸报道说:

  "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

  "昨天下午举行婚礼时,大华饭店的舞厅里足足有一千三百人……"

  "上海以及其他地区的中外知名人士在这里济济一堂。"

  "步入装饰华丽的舞厅时,人们立刻就被那很有气派的满堂花卉迷住了。……"

  "在大华饭店内外,布置了一大批中外侦探。这些侦探严密地监视着周围动静,谨防出现任何乱子。"

  结婚的当天,蒋介石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今日》一文,写道:

  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结婚以后,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的大任……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

  蒋介石把他们的结合赋予了政治意义,不过,它的政治意义并不是蒋介石说的这些,而是他个人的一种政治需求。宋氏全家信奉基督教,并且亲美,在美国教会中有较大影响和广泛联系,蒋介石欲取得美、英的支持,需要借助宋氏家族与美国教会的这种关系。同时,宋美龄的大姐、二姐先后为孙中山的秘书,二姐又是孙中山的夫人,宋氏家族的一些成员都是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与宋家结亲,也会随之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总之,为将来取得美、英支持打算,还是为眼下争夺权势着想,蒋介石都有必要同宋美龄结合,难怪有人将他们的结合称为"政治结婚"。

  赶跑了一个,气走了一个

  第二部分 7.辞职与结婚(3)

  蒋介石新婚的第三天,即12月3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筹备会在上海蒋介石的新居召开了。宁、粤和西山会议派两个方面的中央执监委员三十多人,在一起开了10天会,整整争执吵闹了10天。由于蒋介石制造了"一一·二二"惨案,剥夺了西山会议派在会上的发言权,所以会议的争吵主要在汪派与反汪派之间展开。

  桂系所控制的宁方和李济深揪住张发奎发动广州事变一事不放,一顶"联合共产党"的红帽子扣在了汪精卫头上,提出了一项"粤委员附逆者应当退席听审案"。蒋介石为了拉拢汪精卫搞垮特委会并支持自己复职,貌似公允,实际上却偏袒汪精卫一方。汪精卫为摆脱被动、孤立地位,抢先在12月10日提出请蒋复职:"准有请预备会即日催促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才是解决党务、政务、军事问题的当务之急。"李宗仁针对汪精卫此举,也急忙向报界发表声明,攻击汪精卫拥蒋反蒋反复无常,表明自己是一贯拥蒋的。这时,冯玉祥、阎锡山联名请蒋复职的电报也到了上海。于是,会议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决议,并公推蒋介石负责召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在这次会议结束的前一天,12月11日,张发奎第四军的教导团和警卫团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消息传到上海,李济深、李宗仁、吴稚晖等抓住这一事件,仍然用扣红帽子的办法攻击汪精卫,说广州起义是汪精卫和共产党合演的双簧,张发奎等是共产党等等。汪精卫为了摆脱困境,再次高喊反共反苏的口号,张发奎的第四军主力开回广州后,也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和苏联领事馆的外交人员。但是,反汪派并不因此而放松攻击,一口咬定汪精卫就是共产党,第四军杀共产党是汪定的苦肉计。白崇禧更设法企图秘密杀害汪精卫。

  蒋介石复职已成定局,即将召开的二届四中全会将使他获得更大的权力,此时已没有联合汪精卫的必要了,更不希望汪与他分享权力,所以,蒋介石乘汪精卫被攻击之机,又开始驱汪,以十分"关切"的态度"劝告"汪精卫,为了安全应该暂离上海。一时难以摘掉的红帽子,白崇禧的暗杀威胁,再加上蒋介石的"好意"相劝,使汪精卫已无法立足了,被迫于12月16日秘密离沪,跑到法国去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