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_马骏【完结】(142)

  防空高射机枪更猛烈地射击着,防空警报器的声音不断地响着,而且越来越刺耳,越来越尖利。到7 月6 日止,从法国沿岸各发射场发射的火箭共有2754 枚,伦敦平均每天要挨100 枚火箭袭击。大不列颠曾经遭到过可怕的空袭。盟军于6 月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平民们确实感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们不仅期待着胜利,而且希望以后再不会遭到空袭了。可是,如今德国的新式火箭开始大量袭击伦敦,平民们的希望破灭了。令人沮丧的影响不限于平民群众,前线的士兵也开始担心家里亲人和朋友。

  因此,必须尽快地阻止德军的火箭发射。很快,盟军最高司令部掌握了德军火箭发射基地的位置和制造工厂所在地,尤其是火箭仓库位置。没过几天,英国皇家空军飞临法国北部,成功地将德军火箭储存库炸毁。到8 月底,V-1 火箭已不再构成严重威胁,希特勒所宣称的“奇迹”并没有出现。

  希特勒说:“必须坚持抵抗!”盟军登陆,非同小可,纳粹将军们慌了手脚,伦斯德和隆美尔认为,现在是当面把真相告诉希特勒的时候了。

  6 月17 日,希特勒到苏瓦松北面的马吉瓦尔同他们开会,讨论形势。开会地点是在一所建筑坚固的地下避弹室里。

  有趣的是,这座避弹室曾准备在1940 年夏天进攻英国时作为希特勒的大本营,但是一直没有使用。现在过了5 个夏天,德军非但没能向英国进攻,如今反而正受到盟军的进攻。希特勒脸色苍白,神经质地摆弄着他的眼镜和夹在手指间的红蓝铅笔。他弯着腰坐在一只凳子上,陆军元帅和将军们站立着。他简单地同大家打了个招呼,然后愤恨地说,他对盟军登陆成功十分气恼,并要在场的所有战地指挥官负完全责任。他说:“我命令全体将土,必须坚持抵抗,尽快收复失地。”两位元帅向希特勒力陈让德国陆军在诺曼底流血送死是不明智的,他们要求把第7 军有秩序地向塞纳河方向撤退,以免被盟军歼灭。因为撤至塞纳河一带后,第7 军可以会同德军第15 集团军一起,与盟军进行一场虽属防御性、却是机动的作战,至少会将盟军迟滞在对德军有利的一线。

  希特勒对上述建议不感兴趣,对其他任何建议也都听不进去。特别在随机调动部队方面,他甚至不肯给这些陆军元帅们比以往更多的自由。希特勒不但对陆军元帅们的忠告置之不理,反而滔滔不绝向他们保证说,新的V 型武器,即前面提到的火箭,将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陆军元帅们要求说,既然这种武器如此有效,就应该马上用来对付盟军所入侵的海滩,或者用来对付在英国南部盟军部队集结的港口。而希特勒却坚持必须集中轰炸伦敦,“以便使英国转向和平”。

  这样,德军防御部队只能守在不断崩溃的防线上,毫无希望地坚持下去。陆军元帅和将军们也只能勉强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冈城—阿弗朗什一线。

  事实很快证明,希特勒所指望的V 型火箭没有产生他所预期的那种效果,而盟军在诺曼底的军事压力却越来越大。有一天,希特勒突然打电话询问:“我们该怎么办?”德军西线总司令伦斯德元帅反驳说:“结束战争,此外还能做什么!”希特勒很快撤了伦德斯的职,把东线的克卢格调来接替他。克卢格元帅是一个身强力壮而富有进取心的军人。起初,他非常高兴,并且像所有新上任的司令官一样充满信心。但是,不到几天功夫,他就变得非常严肃和沉静,因为眼前的战事太严重了。没过多久,即克卢格上任还不到2 个月,不仅整个德军防御阵线被盟军突破,而且一个数量巨大的德军集团被困在法莱兹“袋形地”,全军覆灭。8 月16 日,克卢格被希特勒撤职。两天后,他在乘车返回德国的途中吞服氰化物自杀。

  他在给希特勒的最后一封信中说道,虽然他认为对于其部队的失败他没有任何罪过,但他看不出在德国国内会获得多大同情。看来自杀是他可以采取的唯一的体面方法,他要求元首认识德国绝望的处境并缔结和约..”

  斯大林的战略配合

  6 月6 日下午,诺曼底登陆开始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致电斯大林,通告了诺曼底登陆行动:

  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水雷、障碍物和地面的炮台大多已被克服。空降很成功,而且规模很大。步兵登陆进展迅速,许多坦克和自行火炮已运上岸。气象预报天气转佳。

  斯大林收到英国首相的电报,十分高兴。他当即回电表示热烈祝贺:

  接奉来电,得悉“霸王”作战行动业已开始,并获成功,我们同感欢欣,并祝获更大成就。

  按照德黑兰会议协议所组织的苏军夏季攻势,将于6 月中旬以前,在前线某一重要地段开始。苏军的总攻将随着部队之陆续转入进攻而逐步展开。从6 月底到7 月间,各项进攻行动将汇成苏军的总攻势。

  攻势行动的进展情况,当随时奉告。

  正如斯大林在电报中所讲,6 月10 日,苏联红军的夏季攻势中的第一阶段在列宁格勒战线展开,这次战役揭开了苏军1944 年整个夏季进攻的序幕。这次战役从6 月10 日开始到8 月9 日结束。苏军参战的有:戈沃罗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部队、梅列茨科夫大将指挥的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部队,总共45 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近1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800 多辆,飞机1547 架。战役目的是迫使芬兰退出战争,改善苏德战场北翼的战略态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