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死灵之书_[美]H.P.洛夫克拉夫特【完结】(527)

  (49) 洛夫克拉夫特在1925年12月17日观看了这部舞台剧。

  (50) 指颓废主义与象征主义;见下文。

  (51) 详见爱伦·坡在《我发现了》(Eureka)中提出的古怪科学假说,与其他作品中对熟知希腊文与希伯来文的佯称。

  (52) 参见洛夫克拉夫特《皮克曼的模特》:“这是因为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懂得对于恐怖的实际分析,谙晓恐惧的生理机能”。

  (53) 如此描述也很符合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众多人物,特别是其早期的“恐怖”作品;详见《坟墓》中的杰瓦斯·达德利,与《猎犬》中的两位主人公。

  (54) 指《僧侣》的作者马修·格雷戈瑞·刘易斯。

  (55) 此处指法官约翰·霍桑(1641—1717),威廉姆·霍桑之子,于1630年定居于马萨诸塞州,是霍桑家族第一位定居美国的成员。

  (56) 洛夫克拉夫特在七岁时读到了这两部作品,从而激发了他此后一生中对古董鉴赏持久的兴趣。

  (57) 霍桑法官便葬于此公墓。

  (58) 当然,洛夫曼也是洛夫克拉夫特的挚友。

  (59) 洛夫克拉夫特曾在信中写道:“在一切虚构文学中,鲜有作品能与此文中毫无修饰的憎恶相提并论。”

  (60) 参见洛夫克拉夫特致奥古斯特·德雷斯,1927年4月2日:“我(在安布罗斯·比尔斯的作品中)最为欣赏的作品之一便是《合适的环境》(The Suitable Surroundings),因为这是一篇关于恐怖作品的恐怖作品。

  (61) 一位名叫乔尔·曼顿的人物出现于《不可名状》中。

  (62) 当然,洛夫克拉夫特与霍姆斯也是有些关联的。据说霍姆斯在诗人路易斯·伊莫金·圭奈家中做客期间,时年两岁的洛夫克拉夫特曾坐于其膝上玩耍。洛夫克拉夫特同样喜爱霍姆斯的诗作。

  (63) 洛夫克拉夫特在写给巴洛的信中称:“至于《埃尔西·韦内》——这部作品中微妙的感染力的确令人难忘,不过我感到其中的恐怖元素略少,不足以使这部作品成为怪奇文学的典范,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己之见。这部作品中的气氛还是相当强大的——我在几年前读过这部作品,至今依然记得故事中的小镇后方山岭之中沉重的邪恶之气。”

  (64) 洛夫克拉夫特在信中曾写道:“正如你所见,詹姆斯的文学生涯可明显划分为三部分——有人曾将此戏称为‘詹一世时期’、‘詹二世时期’和‘老滑头时期’。”

  (65) 此处与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禁书《死灵之书》之间的联系看似一目了然,不过鉴于洛夫克拉夫特在创造此书(1922年于《猎犬》内)五年之后才读到钱伯斯的作品,任何可能来自《黄衣之王》的影响均是不可信的——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在《〈死灵之书〉的历史》中暗示钱伯斯正是受到《死灵之书》的启发才创造了《黄衣之王》。

  (66) 由比尔斯在《卡尔克萨的居民》中首创。

  (67) 洛夫克拉夫特在《时尚》杂志(Cosmpolitan) 1923年9月刊中读到了初版,而《墙中鼠》明显受到了这篇作品的影响。

  (68) 这部作品也很可能影响了《印斯茅斯的阴霾》与《魔宅梦魇》。

  (69) 洛夫克拉夫特于1922年开始与史密斯联络,并维持了长达十五年的通信交流,但两人始终未能谋面。

  (70) 当然,吉卜林最出名的作品为儿童故事《丛林奇谭》(The Jungle Book),其他作品则因具有帝国主义与种族主义色彩而饱受争议。

  (71) 人变兽的主题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不过通常是乱伦或异族通婚所致。

  (72) 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1850—1904,移居日本后改名为小泉八云),最大的贡献便是文中提到的《怪谈》了。《怪谈》是他根据旅居日本时听闻的怪谈故事编纂而来,其中应以《雪女》最为出名。

  (73) 罗默也是以“黄祸”为主题的“傅满洲”系列侦探小说的作者。

  (74) 此处提及的三篇作品均来自合集《鲁纳门俱乐部》(The Runagates Club),而洛夫克拉夫特在1928年夏末读到了这部合集。

  (75) 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苏格兰作家、诗人,基督教教士。他的作品多为奇幻与童话,可以算是奇幻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本人也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罗的导师。

  (76) 此作品情节与《查尔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有目共睹的。

  (77) 即为《惊悚故事集》(Spook Stories)。洛夫克拉夫特在一封信中解释道自己为何没有在本文中举例提起这部合集:“不,我不喜欢《惊悚故事集》这个书名——听上去太肤浅了”。

  (78) 威尔斯的大多数作品均为科幻或主流小说,著名作品包括《时间机器》《莫洛博士岛》《隐形人》与《世界大战》等。

  (79) 直到1934年洛夫克拉夫特才在他人的介绍下阅读霍奇森的作品。洛夫克拉夫特的不懈推广才使得霍奇森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

  (80) 原文中的确用了“劫(kalpa)”这一印度教中代表极长时间周期的量词。

  (81) 可能暗指邓萨尼勋爵与/(或)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作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