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彩色的河流_[日]松本清张【完结】(74)

  沿着青梅公路驶过御岳,多摩河逐渐变成了溪谷,两侧的峭壁从鸠巢向前延伸。溪流深邃,一眼望不到底,溪流蜿蜒崎岖,美不胜收。终点是奥多摩电车站,原名叫冰川站,标高三百四十三公尺,四周是山林。

  车站广场停着开往丹波的公共汽车,上午、下午各往返一趟。现在正值下午两点三十分发车,车上坐着三十二名乘客。家庭游客和恋人游客共有十人,手拿钓鱼竿的有五人,身背旅行背包的徒步旅行者有一个,剩下的都是在新宿一带百货商店购物后回家的村民,手提着印有某某百货商店字样的纸袋。

  公共汽车沿着两侧被桧树、杉树遮没的青梅公路向西奔驰,多摩河沿着公路的南侧也向前延伸,穿过桧村,经过道所。这时候,河流开始稍稍离开公路南侧继续向前伸展。这里有两条隧道。驶出隧道,湖面东端的水面波纹涟漪,闪着银光。小河里有水库,妖媚多姿的溪谷被深深地埋没了。这一带被命名为奥多摩湖,是人工开挖的。公元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三年),为确保当时东京的用水而着手施工。为此,有好几个村庄被埋在湖底。每当翻阅石川达三写的《日yīn之村》一书时,当时住民的悲伤qíng景便浮现在眼前。

  人造奥多摩湖由东向西,一望无际。由于地形缘故,呈“心”字形状,湖面延伸到山梨县北都留郡的丹波山和小菅的两个村庄,流域面积达一百六十三平方公里。水库蓄满后可延长十四公里,湖水周长是四十五公里,湖面满水时的标高是五百三十米,总蓄水量是一亿八千五百万立方米。

  湖畔周围没有遮yīn避暑的场所。青梅公路的北岸沿线,到处都是商店、旅馆和设有停车场的大众饭店以及小别墅式的宾和停车场等。九月中旬的阳光洒落在清澈的湖面上,映照出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彩色屋檐,犹如美妙的五线谱。汇入北岸湖面的多摩河上,架有好几座拱型的红色浮桥,以方便北岸的人们过桥到南岸。红色的浮桥沐浴在金秋的阳光下,闪烁出金子般的光泽。南岸上有许许多多的观光设施,与周边茂密山林一起倒映在静静的湖面上,呈现出微微泛huáng的金色碧波。浮现出白色断云的湛蓝苍穹映照在清澈dàng漾的湖面上,把整个奥多摩湖装点得蔚蓝澄静风景如画。

  到了峰谷桥车站,有二十多个游客和村民在这里下车。流入湖西的小河,从大菩萨北麓汇入丹波河,而青梅公路则顺着丹波河岸继续向前延伸。在鸭泽地带,三个手持钓鱼竿的人一边大声说话,一边往下走着。在刚步入上游的瀑布那里,有两个怀抱钓鱼竿的也往下走着,他们来这里钓鱼。

  到达终点丹波车站时,是下午三点三十四分,有九位乘客下车,几乎都是去新宿购物回家的村民,其间有一位身背旅行背包的徒步旅行者。

  他头戴茶色登山帽,身穿茶色茄克衫,颈脖子上露出藏青色的短袖衬衫领子,下身是huáng褐色的葛巴丁长裤,裤角藏在高帮旅游鞋里。

  从帽檐下的脸庞,可以看出是一个五十七八的男人,脸色白净,态度温和。从年龄来看,不像单独登山、在山路上徒步旅行的人。他在奥多摩车站广场买了一根登山杖。

  丹波在山梨县的北都留郡,一面朝着多摩河的上游,另三面是被大山围绕着的盆地,盛产魔芋和山俞菜,是非常悠静的山村。作为甲州背后的街道,至今还有人叫它“驿站”。如今奥多摩湖变成了观光地,旅馆也应运而生。在许多农家的门口左侧,挂着“小旅馆”的招牌。在从奥多摩车站开往峰谷桥的公共汽车上,同车的乘客问那位上年岁的徒步旅行者去哪里。

  “到丹波。”

  他满脸微笑地说。

  在丹波下车后,他又被人问及到什么地方。

  “到藤尾。”

  他仍然是满脸微笑着答道。

  “到藤尾?”

  一个住在当地的村民赶紧问道:

  “如果您是打一个来回,最好今天在这里住下,明天早上出发如何呀?不然的话,从藤尾返回的一路上光线昏暗,连路也看不见哟!”

  此刻快要下午四点了,太阳向西倾斜也快要落山了。

  “不用了,谢谢。”

  “今晚上就在这里住,明天早晨出发登山如何呀?”

  旅店主人简直无法想像,这位看上去已上年岁的人竟然独自一人攀登大菩萨山峰。如果步行还要翻过犬切峰,那里是落叶松和白桦树漫山遍野的高原,仅凭老人背上的那点装备在那一带宿营,是无论如何不可行的。

  “请别担心,在藤尾那一带有许多当地村民是我的朋友。”

  徒步旅行的老人镇静地答道。

  “噢,原来是这样,那样我们就放心了。那,就请你一路走好。”

  徒步旅行的老人摘下登山帽轻轻地点点头。这时候才看清他已有三分之二的头发变白了。

  徒步旅行的老人独自沿着青梅公路朝西行去,一路上遇见好多人。

  有一个农夫和媳妇正在山斜坡的旱地里挖地瓜。老人拄着登山杖在树丛里沿山路朝上攀登,步伐十分稳健。从上面望上去,只能看见那顶登山帽在向上蠕动。那一老一少从上望下去,还以为是年轻人。

  有一辆车飞快地从背后驶来,司机瞟了他一眼。徒步登山老人立即站在路边避开车辆。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茂密的森林遮挡着即将步入夜色前的自然光线。这时,老人脸上几乎暗得辨不清了。那辆超上去的小车驾驶员很有礼貌地打开窗户举手示意,老人也举起拐杖表示回礼。

  从丹波往西两公里的路上,有一座余庆桥,桥对面驶来一辆装满木材的卡车。桥对面一直向前的深处,有一条叫大常的林荫道。这条道路一直往前,在弗指与另一条路汇合。一路上,到处是杉树和桧树。奥多摩一带盛产木材,年产量达二十二万立方米。古时候,这一带靠马背把这里盛产的木炭驮往江户(现在称东京〕而得名于天下。现在,这条青梅公路一带生产木炭显着减少。

  坐在堆满木材卡车上的两个青年,挥手向站在路边等卡车通行的徒步登山老人示意。他也挥手回礼,看上去毫无紧张和焦急的神qíng。

  公路从余庆桥延伸到丹波河的右岸,可以望见对岸滑静山谷的汇合处。那儿被称为石门,周围是悬崖陡壁,怪石嶙峋。这一带的丹波河,形如“V”字形状的峡谷。

  步行了一会儿遇到一座吊桥,叫船越桥。走过吊桥,那里有一条羊肠小道,是原来的老路。徒步登山老人顺着右侧的新路,继续向上攀登。

  在三岔路口碰上从老路回来的三个徒步旅行者,一个男的,两个女的。

  “大叔,您到哪里去?”

  一位年轻小姐端详这位头戴登山帽的看似有一定岁数的徒步旅行者问道。

  “我到藤尾。”

  他说话的语气非常和蔼。

  “是到藤尾吗?途中有难走的山路,趁天色还没有完全黑快走啊!”

  “有难走的山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