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_时胖纸看鬼片【完结】(105)

  狄公拿着下半部分「君子之守」俯身向屏风下方看去,果然正下方有一个小小的插槽,他小心地将下半部分的玉佩轻轻送入插槽,只听一声脆响,玉佩陷了进去。

  然后狄公搬来一个椅子,拿着另一部分的玉佩来到屏风上方,果然有另一个插槽,他如法炮制,将另一半玉佩按了下去,屏风内顿时传来一阵机括的响声,狄公赶紧对武则天道:“陛下,请您退后!”

  武则天稍稍往后退了退,只见九龙灌浴的九条龙先是向上抬起,然后向四周缓缓打开,中间的佛像伸了出来。

  狄公从椅子上下来,来到佛像之后,果然发现在佛像之后,藏着一个长长的丝绸包裹。

  狄公将包裹取出,双手递上道:“请陛下御览!”

  武则天愣了一下,接过包裹,她的身体有些颤抖,因为这幅兰亭已经不单单是自己想给丈夫随葬的一个普通物件,对于她来说,更多了一层复杂的意义。

  她缓缓打开包裹,里面露出卷轴的一角,她的心跳猛地加快了。

  她来到书案前,缓缓打开卷轴,狄公也忍不住来到了武则天身边,君臣二人的目光聚集在了卷轴之上,纸页略有泛黄,却依旧透着一股墨香,轻轻摊开,王羲之那平和自然、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笔法跃然纸上,狄公忍不住轻声吟诵起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武则天也忍不住念道:“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

  二人鉴赏许久,才意犹未尽地将兰亭收起,武则天道:“怀英,你觉得此物可是真迹么?”

  狄公拱手道:“臣可以确定,这的的确确是王羲之的真迹。”

  “那所谓先皇传给太子的秘密在哪?”武则天问道。

  “应该就在那画轴之中。”狄公道。

  “将它打开。”武则天将卷轴递给狄公。

  狄公小心地将卷轴竖起,中间是一个木制的圆筒,狄公用手指捏住顶端,轻轻旋转,果然这中轴内有乾坤。

  他轻轻将打开的小口朝下,一个卷小小的绢布掉落了下来。

  “陛下,这应该就是了。”狄公将绢布递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将绢布接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狄公发现女皇一向凌厉坚毅的目光竟然变得温和甚至温柔起来,他试探的问道:“是先皇的笔迹?”

  “不,是太宗皇帝的手书。”武则天没有转身,将绢布拿到近前,轻声念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知载舟覆舟之理,方能坐拥天下,万民归附。”

  “就这些?”狄公奇道。

  “就这些,这似乎是太宗皇帝阅读兰亭之后的感想?”武则天有些纳罕,转身将绢布递给狄公,问道。

  狄公接过绢布,又反复看了看,这张绢布上的确只有这些字迹而已,他仔细琢磨了一会,道:“陛下,微臣以为这的确是太宗皇帝读兰亭之感想,并写于卷轴之内,告知后人要以百姓为重,方能守住天下。”

  武则天笑道:“未必吧,朕不信太宗皇帝在如此重要的遗物之中留下的只是几句治国之道!来人,将李贤带来!”

  门外的武士应了一声,李贤太子应声而入,在武则天面前你跪拜道:“儿臣参见陛下!”

  武则天的心中一阵颤抖,然后定了定神道:“朕的好儿子,竟然学会假死来骗朕了!”

  “儿臣知罪,任母亲责罚!”李贤将头低下,等待武则天的处罚。

  “算了,你也是身不由己,起来吧!”

  武则天摆了摆手,示意他来到书案前:“李贤,你可知道这是什么?”

  李贤起身凑上来,他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这是王羲之的《兰亭》真本啊!”

  “没错,这就是你父皇一直视若珍宝的兰亭真本,但是朕让你看的却不是这兰亭真本。”武则天的眼神又恢复了女王般的凌厉,她逼视着李贤道:“你的父皇在驾崩之前一定告诉了你关于兰亭中的秘密,一个足以让你推翻你的母亲,恢复李唐天下的秘密!”

  李贤心中一惊,却并不慌乱:“回禀皇上,儿臣的确从父皇那里听过这个秘密,只是皇上一直没有问起,所以儿臣不敢妄言。”

  武则天心中不禁暗暗赞叹,朝臣皆言李贤忠实厚道,甚至天真迂腐,没想到他也能临危不乱,对答如流。

  可武则天却不想轻易让他过关,她将绢布条交到李贤的手中,道:“这就是太宗皇帝给你们李家子孙留下的惊天之谜,现在朕要你解答给朕听!”

  李贤将绢布接了过来,匆匆浏览一遍,眉间一喜,转身从寝宫的书架中拿出了一副地图,又细细查验了一番,胸有成竹地说道:“皇上,儿臣已经知道了太宗皇帝所说的秘密!”

  “哦?狄阁老都没有看出,你是如何看出的?”武则天有些怀疑地问道。

  李贤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狄公一眼,狄公笑道:“老臣已经是老眼昏花,看不出其中的奥妙自然是正常的,毕竟我也不是李姓的子孙嘛!”

  李贤笑着点了点头:“皇上请再细细揣摩这几句话:「仰观宇宙之大」,宇宙之大者,「广」也;「俯察品类之盛」者,「通」也;「知载舟覆舟之理」,其实是太宗皇帝经常给我们的教诲有关:太宗皇帝经常说,前朝的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其实是利国利民之举,可是他却利用大运河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引起了民变,故而才有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而大运河的名称大多是渠,如广济渠,通济渠,所以第三句话暗指的是「渠」,前三句话暗指的地点就是「广通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