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密北京大案_丁一鹤【完结】(2)

  [侦探推理] 《解密北京大案》作者:丁一鹤【完结】

  本系列丛书被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称之为中国第一套年鉴式大案纪实文本,填补了年鉴式法治报道的一个空白。丁一鹤一直为此努力着,这本《解密中国大案叁》是这个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对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中国尤其是北京法院审理的大要案的梳理和呈现。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第一部分官场

  我们先说东北人。东北人讲义气,重感情,哥俩好了天大的事都可以拍胸脯。东北人好交往,坦坦荡荡,豪侠仗义,少数人甚至把这种豪爽任勇的性格发挥过头了,演变成“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序晴空一鹤

  丁一鹤的法制纪实作品名声越来越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关于某演艺圈名人案件的报导,引起湖北与广东两家大刊编辑的争抢,以致他不得不承诺为放弃的一家另写两篇稿子才算平息。

  从《名人》杂志起,为一鹤同志做责编大概有十个年头了罢。这其间,文坛中太多起承转合,波诡云谲了。而一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山东汉子,成长为深具洞察力的法坛卫士、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有其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感恩”,是一鹤嘴上常说,并身体力行的一道座右铭,感谢尊长师友,感谢编辑媒体,这是常人都能做到的。而感谢自己报导、写作的特殊对象,却是一鹤的独家感悟,非产于真心,不易道出。

  法制写作的重要对象是囚犯,或犯罪嫌疑人。他们或滥用公器贪赃枉法;或偷摸拐骗,损人利己;或杀人越货,戕害生命,可谓罪大恶极,万人唾弃。但,当他们向作家袒开心扉,表达忏悔,挖掘犯罪根源而人性闪光时,一鹤同志常常感到震憾。从写作专业说,案件与当事人给他以资料和灵感;从为人处事说,活生生的案例让自己警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来说,这“活水”当然包括他的报导对象,写作原型,而不管他是好人坏人。

  与以虚构为主的纯文学创作相比,纪实文学同时存在“易”和“难”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易”是指有所依傍,不必向壁杜撰,案情本身天然带有故事性、可读性。“难”是指发挥空间少、有似“带着镣铐跳舞”,只能在叙述、修辞、文字上多动脑筋。从艺术效果上看,一鹤同志对二者处理是成功的。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握了当代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把“老吏断狱”的文章写的华彩摇曳,富于情致。

  一鹤同志没有停留在以资料写案情,以事实写故事的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心去写作,鞭挞丑恶现象的同时,关注当事人的命运,对法制建设发挥了特殊的宣传、监督的作用。

  轰动一时的空姐杨旸杀人案给一鹤同志带来了一枚无形的勋章。杨旸的情人是有妇之夫,他不仅隐瞒真相,骗得了少女的爱情,而且在杨旸与其争执时,不顾杨有孕,板砖拍,刀子刺,虐待杨旸。在绝情失望的情绪下,她夺刀杀死了负心汉高晓兵。2002年9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杨旸死刑。

  2003年3月8日,一鹤第三次采访了待刑的杨旸,并写出了《空姐挥刀斩断情妇生涯》的长文发表在媒体上。他既写了那段畸形恋情,也写了杨旸由单纯到上当到变态复仇的心路历程,读来令人扼腕。文章发表后不久,审判机关对杨旸做出改判,由死刑改判死缓,给这枝带“罂粟”气质的花朵以重生的机会。据新近得到的消息,杨旸在黑江省女子监狱服刑期间表现较好,当过节目主持人,表演过笛子独奏,又得减刑,愿她早日回归正常人的社会生活。

  当然,不能说杨旸的改判仅仅由于一鹤同志一篇文章的作用。但后来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却十足证明了作家的“阴功”。

  由于我是责编,一日突然接到美国纽约的一个长途电话。我很纳闷,在纽约也没有什么可通长途的朋友啊?来电的人是个旅美华人小伙子。他替夫人来电,问如何能与杨旸的父母取得联系。原来,他的夫人是杨旸的中学同学,关系一直很好。日前,她去纽约公共图书馆排了二个月的号,借读了中国城市出版出版的《北京大案》,知道杨旸出了大祸。她担心杨旸的父母受刺激,想通过我联系他们,要给以安慰和帮助。我被他们的赤诚所感动,通过黑龙江省驻大连办事处,为他们牵了一条线。

  我国历来重视法制文学的创作和传播。要求文字准确,足以记录历史。“褒在片言,贵踰轩冕;贬在一字,诛深斧钺。拿这个标准要求一鹤同志的作品,似乎还不能完全达到。特别是一些文章,当初是为媒体写的单篇,现汇集成书,又没时间重新整合加工,难免有枝蔓重叠之处,这可能是编辑的责任。这个问题,在本书的《马德江湖》等章节中,有所改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