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村魅影三_独眼河马【完结】(537)

  郑峰和大家站起身朝西走去,徐大炮也站起身跟在郑峰的后面。

  郑峰朝卞一鸣手指的方向看去,在河堤下面果然有一条路通向芦苇荡,笔者要也别强调,现在是没有芦苇的,所以没有什么芦苇荡,笔者所谓的芦苇荡,其实是指两大片水域和残留在两大片水域周围的芦柴桩。

  第四十四章 实地考察

  当然也包括那些生长在深水区,没有被割掉的,横七竖八地倒伏在水面上的枯死的芦苇。

  “公安同志,这条路通高刘村。”徐大炮道。

  “徐大爷,从河堤到高刘村就只有这一条路吗?”

  “不错,就只有这一条路。”

  “这河岸边全是芦苇,什么地方没有芦苇呢?”

  郑峰觉得,九月二十七号中午,刘茂生打渔的时间可能会更短。

  “向西走两里地,在大梁河和小梁和交汇的地方,有一片开阔的地带,那里可以撒网打渔;从这里向东走三里地,那里也可以打渔。

  “不过,一般人都会在大梁河与小梁河的交汇处打渔。”

  “这是为什么?”

  “那里是两条水道的交汇处,两条河里面的鱼都会到那里去凑热闹。所以鱼比较多。”

  “徐大爷,您撒网打渔,一天能打多少鱼呢?”

  “这——不好说,春夏两季,一天能打五六斤,秋天渐少,到冬天,一天达不到两三斤鱼。”

  “你经常在这条河上到打鱼吗?”

  “两天,我就要来一次。”

  “秋天,一天能打多少斤鱼呢?”

  “也就三四斤吧!打渔这碗饭不好吃啊,两个膀子一天要甩上百次,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

  可是,九月二十七号中午,刘茂生仅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打了几斤鱼。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生活的经验有时候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帮助。

  郑峰一行告别徐大炮沿河堤向西走去。

  刚走不多远,郑峰又把徐大炮叫住了。

  “徐大爷,高刘村高建国家失火的事情,您知道吧!”

  “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

  “您在打渔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高刘村的刘茂生?”

  “不错,我们经常在路上遇到。”

  “那么,九月二十七号,就是高建国家发生特大火灾的那天中午,您在什么地方打渔呢?”

  “那天,我没有打渔,我闺女说了一门亲事,我们老两口和闺女到男方家相亲去了,这件事情,我记的非常清楚,那天晚上一走进村子,就有人会跟我说这件事情了,我和高家是亲戚,我和老伴连家都没有回就到高刘村去了,那个惨啊!”

  该问的都问了,郑峰一行第二次和徐大炮告别。

  郑峰沿着河堤向西,用六分钟左右的时间走到了大梁河与小梁河的交汇处,河堤上长满了杂树和灌木,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长期形成的工作作风,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就是一种经验,郑峰特别关注环境和案子之间的关系,很多案子都证明了一点,凶手在作案的过程中,一般会考虑到环境,并充分利用环境。

  当大家走到大梁河和小梁河交汇处的时候,郑峰和李云帆立刻意识到,如果刘茂生在这里撒网打渔的话,他是看不见高建国家的浓烟的。这是因为,两条河的交汇处,有一个十几米宽的浅滩,要想打渔必须到浅滩上去,而浅滩在河堤的北边。

  第四十五章 舍近求远

  浅滩只比河面高出四五十公分,现在是冬季,九月二十七号是夏末秋初,水位再高,河水也不可能淹没浅滩,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河堤上是茂密的树林,由于树林的遮挡,人站在浅滩上,是不可能看见高建国家的浓烟的。

  那么,刘茂生是不是在大梁河的东边打渔的呢?

  于是,郑峰一行又折回头。

  走到三里路的地方,大家又遇见了徐大炮,他已经收完了丝网,正准备往回走。

  “郑局长,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啊?”

  “徐师傅,我们想到东边去看看。”

  “你们是不是想看看能撒网打渔的地方?”

  “不错。”

  “走,我领你们走一趟。”

  徐大炮将船靠边,跳上岸,将船绳系在岸边的一棵柳树上。

  李云帆又递给徐大炮一支烟,谭科长按着了打火机,将烟点着了。

  大家跟在徐大炮的后面朝东走去。

  走了三里多路,徐大炮停住了脚步:“从这里往东,一直到大桥,这一段河岸都没有芦苇了。”

  徐大炮止步的地方在高刘村的东北方向。

  站在河堤上,透过树木之间的空隙,确实能看到村庄,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村庄是指被树林遮挡——或者覆盖着的村庄,树林所在的地方就是村庄所在的地方。

  遗憾的是,根本就看不见高建国家所在的位置。

  徐大炮的回答也证实了郑峰和李云帆的判断。

  “徐师傅,站在这里,您能看见高建国家在什么位置吗?”

  “看不见,因为有葛家村的遮挡。我只能知道高刘村大概的位置,你们看见那两个喜鹊窝了吗?那就是高刘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