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陆离记_三月初【完结】(155)

  沈序问,“所以您以为……”

  李巽继续道,“以为君太师是否掌握了有关苏家的线索,恰好本王不知情,而沈中丞又正好知晓。”

  沈序以为李巽还是没有把话说明白,有点冠冕堂皇的意思在里头,干笑了两声,“有没有线索不是重点,只要君太师不愿说,轻易试探不得,包括臣也蒙在谷里,此乃其一。至于臣为何怀疑苏家,全然因为苏家行为乖张古怪,当然也有动机。”

  “动机……”李巽警惕起来,“苏家的动机是什么?”

  御医失踪、赵席之死、藐视朝廷,因为苏家行为诡异,苏曜身染怪疾,加之一系列离奇传闻,所以不管苏家犯了什么罪,众人都大方默认,甚至没有谁好奇站出来问一问,苏家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第九十六章 风雨满楼

  沈序道,“王爷虽久违宫廷,应该也听说过苏明将军的威名。战场上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朝堂上同样尊贵,位比辅政大臣。”

  李巽颔首道,“我离宫前曾见过苏明数面,那时他已获封振国将军,战功赫赫。父皇对其相当倚重。”

  “是了,先皇倚重苏明,而当今皇上却……”大不敬的话不好宣之于口,沈序道,“自唐非入朝后,一心想制霸朝政。苏明是耿直武将,看不惯唐非玩弄心机,两人的关系颇为紧张,何况苏明手掌兵权,唐非十分忌惮,暗地里应该做了不少功夫,为的是争夺兵权。”

  李巽想起苏曜无故归乡,“这么说苏明是因为唐非恶意针对才卸甲归乡?”

  沈序摇头笑,“苏明有赫赫战功,地位稳固,唐非手段再狠一时也耐他不得。而且苏明手握重兵,唐非是万不敢下猛药的。”

  “那苏明何以辞官?”

  “这话却不好说。”沈序道,“同为朝臣,臣只知当今皇帝登基后两年,也就是苏明辞官前两年,他的精神状态不佳,常神神叨叨说些怪话,似乎在畏惧什么,后头究竟是不是唐非在耍手段便不得而知了。”

  李巽若有所思,“后来如何?”

  沈序道,“之后苏明借口年老解甲归田,皇帝应允了,赐他荣光返乡。君太师甚少理会朝政之事,又有夏禾吹枕边风,兵权毫无悬念落到了唐非手里。”

  李巽道,“听师父说起过,唐非掌管兵权后大肆变革,杀戮无数。”

  “的确如此。”沈序证实,“毕竟苏明在军队中威望极高,不是唐非一流能够统领。许多忠于苏明的旧部知晓唐非暗中坑害的手段愤愤不平,频频与其作对,这事朝臣都知道,唐非的应对之策也算是官道上的老规矩了。不过苏明余威仍在,唐非前期只敢暗地里计较,譬如在军队里挑拨离间,排挤拥护苏明的官兵,死伤者数以千计。直到苏明辞官两年后因病身亡,苏曜又无能承袭衣钵,唐非才真正开始血腥镇压,不服从者杀之,有异议者杀之,跟随苏明的旧部全部被赶尽杀绝,不留一人。没有墓碑,没有坟头,甚至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李巽儿时就见识过所谓王权,他父皇便主张霸道治国,其惨烈景象难以言表,“君珑亲眼所见而无所作为?”

  沈序道,“君太师甚少参政,且当时是唐非势力最盛时期,离众人所知的平分秋色还差了点意思,君太师便是真有心想管怕也管不成。所以当年尽是唐非天下,苏家在他的打压下境况惨烈,逐渐在朝中没了影。臣曾陪同君太师前往落中探望苏明,门庭冷落,晚景凄凉。”

  屋外天色越来越暗,李巽燃烛的手一顿,回首问,“你去见了苏明?”

  “是见了。君太师与苏明关系似乎不错,常有往来,例行慰问之后两人还单独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费了挺长时间。”

  “费时间?”李巽疑心,“通常不是该说‘叙旧许久、相谈甚欢’诸如之类?”

  沈序低头笑了笑,“左右是说了挺久。”

  李巽不好继续追问,就道,“苏明当时情况如何?”

  “身体欠佳,精神萎靡,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还能相谈良久?”

  “故人久别,想必苏将军很是重视,硬撑着坐谈了许久。”沈序道,“再不济听听君太师说话也是好的。叙旧嘛,心领神会即可。”

  李巽愈听愈存了疙瘩,“沈中丞今日言辞与平日风格截然两人。”

  沈序再一笑,“臣只是打算形容的生动些,王爷容易明白。”

  李巽无视他的敷衍,直奔主题道,“依你的意思,苏家的动机是为重夺荣耀?”

  “仅是臣的猜测,王爷不能否认苏家可能抱有这个动机,恰好又是唐非死后苏家才开始所有行动。”

  “动机的确有可能,但与他的实际行动联系不上。”李巽假设道,“如果赵席和行刺都是苏家主谋,他的目的是什么?刺杀皇帝是千古之罪,别说光耀门楣,他连九族也保不住。”他想起漪涟的质疑,如果乾坤宫的闹剧不是为了行刺,还为什么?又因何要嫁祸陆华庄?这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沈序道,“臣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但有个猜测,假设苏曜真有光复苏家的动机,回朝是必经之路,朝中自然要有人帮他这个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