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十五疑案_冯玉荣【完结】(21)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凭借强大的国力,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十万馀里,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非洲东海岸。航行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场面十分壮观。

  第一次: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1405—1407)。郑和为主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随行还有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两万七千八百多人。有“宝船”六十二艘,加辅助船,共两百馀艘。宝船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仅舵就重四千公斤,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到福建长乐太平港作好远航准备,扬帆南下,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苏门答腊(今属印尼)、满剌加(今马六甲)、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再行至印度洋西海岸返回。苏门答腊、古里、满剌加、小葛兰(今印度奎隆)、阿鲁(今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等国国王遣使随船队来中国“朝贡方物”。

  第二次:永乐五年至永乐七年(1407—1409)。在郑和刚回国十几天后,就第二次下西洋了。路线与上次相同,至印度西海岸柯钦及当时中东贸易中心卡利库特。郑和还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做永久纪念。

  第三次:永乐七年至永乐九年(1409—1411)。此次仍由刘家港启航,至福建开洋。这次航行以东印度洋为中心,经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再沿印度西海岸北上,到达孟加拉湾。这次途中曾遇险,《明史·郑和传》载: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发兵妄图劫持郑和船只。郑和临危不惧,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头目。回国后,献俘于朝,群臣主张杀掉他们,明成祖则宽大为怀,把他们遣放回国,海外闻之,无不感服。

  第四次:永乐十一年至永乐十三年(1413—1415)。1413年底东北季风一到,船队启航,航线与以前大体相同,但却远至波斯湾,抵达霍尔木兹海峡。大宗船队沿旧航线到古里后,渡阿拉伯海停靠波斯湾口忽鲁谟斯。分宗船队已自苏门答腊出航,扇形向西渡印度洋,访问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和东非海岸的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卜剌哇、麻林;向北过阿拉伯海,抵达阿丹、剌撒、祖法儿,自阿丹再分宗进入红海,访问天方国、默伽、默德那。分宗船队航行历时两年,更多的贡使来华。

  第五次:永乐十五年至永乐十七年(1417—1419)。这次主力舰队与上次相同, 从东南亚经过印度各港,进入波斯湾。而分舰队则经阿拉伯南岸驶往东非沿海,到达了摩加迪沙、布腊瓦(均属索马里)、阿丹(今也门亚丁)、剌撒(今红海东岸)、忽鲁谟斯、麻林等地。这次出访,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遣使朝贡。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年(1421—1422)。郑和此次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送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国。这次所到之处有占城、暹罗、满剌加、榜葛兰(孟加拉)、锡兰、古里、阿丹、祖法儿、剌撒、溜山、柯枝、木骨都束、卜剌哇等地。由于所到国家很多,多是分批、分队而行。主力舰队仍到波斯湾各港,分舰队则周游了东非各港。

  第七次:宣德六年至宣德八年(1431—1433)。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去世,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认为下西洋过于浪费,成效不大,属劳民伤财之举,决定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但是未过一年,仁宗病逝,宣宗朱瞻基继位,忆起祖父当年“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山河日月明”的盛况,才又派郑和出使西洋。两万七千馀人分乘六十一艘船只,从南京起航出发,航行远达红海。郑和在返航途中病逝,终年六十二岁。由于当时天气酷热,负责航海事务的太监王景弘只得按照郑和的遗愿,根据伊斯兰教的仪式,将郑和的遗体裹上白布,投入茫茫大海中。仅有一撮头发以及一双靴子带回了国内,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下,以供后人凭吊(一说郑和于宣德八年七月初六回到南京,第二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埋葬在南京南面的牛首山)。

  大航海的背后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自焚了,也有人说他逃匿当和尚,还有人说他跑到海外,总之是“不知所终”。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明成祖一直耿耿于怀,听说建文帝有可能流落海外,明成祖就动了到海外寻找的心思,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当明成祖得知建文帝在云南一带活动后,这个疑问实际已经消除了。因此明成祖几次三番去海外探寻其下落的说法不足为信。

  如果说寻找惠帝为虚,那么向海外“示中国富强”、沟通彼此往来则是无可置疑的。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帝国。在大明朝的东南,是汪洋一片以及一些半开化未开化的岛屿。西北原是帖木耳大帝的领土,帖木耳曾一度希望远征中国,但未能如愿。帖木耳去世后,其继任者势力远不如前,已重新向明朝遣使朝贡。西方的欧洲此时战乱不断,瘟疫流行。印度也已衰落近千年。此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势力可与大明帝国争锋。明成祖统治下的明帝国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此时农业发展,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矿冶、纺织、陶瓷兴盛;造船业,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水手的培养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明成祖朱棣又是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扬威海外、夸示富强、树立声望,已是势在必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