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消失的秘玺_周寻【完结】(20)

  “你们找不到的,它不在墓里。”老头儿跟了过来。

  “什么?”

  “别装了,你们,包括我那乖孙女,不都是为了那个?”

  “听不懂。”我有些厌烦了。

  “这是什么?”他得意地挥了挥手里的纸,像抓住了什么重大把柄,“说得对。建文帝的确没被烧死,他化装成和尚跑了,最后也的确老死此处。可你们怎么能确定那东西埋在他身边了?”

  “你是说我们现在挖的是建文帝?”我越发迷惑不解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还装?”

  “你误会了,我来这儿……”

  “还装,尾巴都露出来了。”

  “我犯不着……”

  “爪子露出来了……”

  我猛一转身,拎住老头儿的衣服领子,把他靠着墙举起来,他瘦得像只鸡,动弹了几下,根本无还手之力。

  “我来这里,是为了找吴飞,他拿了我的钱!我在上海蹬几个月三轮车挣的血汗钱!其他什么鸟皇帝鬼东西,跟我都没关系!我警告你,别再装疯卖傻,也别以为你岁数大,我就不敢揍你。”

  老头儿脸上流露出一种非常困惑的表情。

  我放下老头儿,“等小冉回来,我和她商量一下,过两天就走。钱我也不打算要了。你舒心了吧?”不知为何,我眼前老晃动着那几截青砖,还有猴三穿老鼠衣从洞里倒退着爬出来的肮脏样子,我心情特别沮丧。

  老头儿脸上没那种讥诮表情了,他凝重地盯着我,似乎想再确认一下我说的是否属实,然后摇了下头,长叹一声,一瘸一拐地出了院子。

  我盯着他瘦弱的背影看了一会儿,蹲下来把撒掉的纸捡了起来。

  后面的几张纸是说建文帝的最终去向。

  当年南京金川门失守,建文帝准备自杀以谢国人。翰林院编修程济说,不如出走流亡,图东山再起。少监王钺跪地提醒,高皇帝(也就是朱元璋)升天之前,留有一宝盒,并交代,如有大难,可以打开。

  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打开这个盒子,但见里面有度牒三张,分明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

  第一张“应文”度牒上写道: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于神乐观西房会合。

  总之这皇帝是跑了,随行的还有二十一人,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在那里短暂停留,补充了给养,又继续风餐露宿,向南方逃亡。

  至于最终去向,纸上不厌其烦地列了种种说法:

  一是北京西山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郑晓《吾学篇》都持此论;

  二是江苏吴县,《文汇报》记者徐作生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亲自考察过,发现大量的遗迹和遗物;

  三是四川望京寺,原来叫佛罗寺,建文帝藏在这里后,常向着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因此更名;

  四是武昌洪山,近几年有让姓人自称是文帝后人,并献出《让氏家谱》为证。

  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好像是为了显示自己聪明,把这几个说法一一给驳斥了,认为这不过是那些跟随者放出的烟幕弹,以扰乱朱棣视线,叫他的锦衣卫逮不着,还有的纯粹是后人附会。

  最后他以充分的证据提到了我所在的这个清溪村。

  除此外,还有一条奇怪的粗体引文:建文逊国为僧,云游四海。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地。

  “史彬”下面,画了几条红线。

  后面又有一条提到“史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二月,建文帝东行。十月,在旅店遇到史彬,史彬关切地问起他饮食起居,建文帝说:近来强饭,精爽倍常。史彬抱着皇帝的脚痛哭流涕。当时史彬已经是明成祖朱棣的红人,哭完建文帝问他:你准备怎么处置我?史彬回答:皇上请便,臣自有办法。夜间史彬自缢于驿站。

  这段有条手写批语:有祖如此,夫有何憾?

  我猜这也许是史队长阅读时情不自禁顺笔写下的,史彬是他六百年前的祖先?姓史的多着呢,这也太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吧?

  读完后我一抬头,发现吴小冉不知何时来了。

  “魂不守舍的,看什么啊?”

  我递给她,她一目十行地翻了翻,就放在一旁了,“没兴趣。”

  “你爷爷说我们现在挖的可能是建文帝的坟。”

  “是吗?”

  “像是在找什么宝贝。”

  “哦。”吴小冉心神不宁。

  “怎么啦?”

  “我又碰到你说的那个吴飞了。”

  “在哪里?”我跳起来。

  “山上,我在那里练功。”

  “没怎么你吧,这浑蛋?”

  “看了我一眼,然后拿着个小望远镜往你们挖掘的地方看。”

  “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清楚。你得让你们史队长小心点。”

  “小冉,”我想了想,“咱们过几天就走吧,去哪儿都行,我跟着你走。我不打算要什么钱了,这地方不对劲,我老觉得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