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死于昨天_[俄]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完结】(138)

独处。我知道,在您的位置上,您非常渴望安宁和平静,因此我们的出现可能会引起您

的不快。不过我希望您能明白:我们为针对您的蜂拥而至的攻击忿忿不平。我们想刊登

与他们完全对立的文章,为您恢复名誉。”

“不要再把事态扩大化,”塔姬雅娜冷冰冰地回答,“不就是两篇吗,干吗说是源

源不断的攻击,我不需要正名。”

“怎么是两篇?”记者倍感惊奇,“至少有七八篇。这不,都在这儿,我专程把它

们带来,就是希望问您一些问题,给您创造回击所有谣言的机会。”

“八篇?”塔姬雅娜又问了一遍,费力地吐出这几个字,“上面都写些什么?”

“您真的不知道?”年轻的摄影师不相信,“全莫斯科都在议论这件事。”

年长的记者从肩上取下包,递给塔姬雅娜一个书夹。

“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吗?”

“是的。”她点点头。

“接受采访吗?”

“不知道。等我看完这些,再决定。你们先散会步。”她仍用那种赶传讯人时说

“在走廊里等着”的口气对他们说话。

记者和摄影师听话地与她保持着一段距离,开始小声讨论。塔姬雅娜打开书夹,开

始阅读标题被做上黄色记号的文章。每读一段,她就愈发感到莫名其妙和委屈。

“托米林娜的书——是对西方模式的拙劣模仿。例如著名的《日古利》就是模仿

《费亚特》写的……”可她从来没去模仿过任何人呀,她写她所感觉到的、所想到的。

她所有的书都是关于俄罗斯、关于今天的生活,写的都是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们,

并且试图去解决纯俄罗斯生活中的问题。这跟西方有什么关系?

“托米林娜女士出书像烤饼一样快,这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只能让人想到有一大批文

学奴隶受她派遣。这就难怪冠以她之名的书竟然风格迥异。什么奴隶?这篇文章的作者

想说些什么?所有的书从第一个字母到最后一个句号都是她亲笔完成的。许多人可以为

她做证,就说伊拉吧,她可是亲眼看见塔姬雅娜创作自己的中篇和长篇小说。至于说到

风格,塔姬雅娜在写作时总是力求以各种角度、各种方式去写,以避免重复。她的书有

的是节奏缓慢,发人深省,充满逻辑思维的,有的则是颇具动感,情节紧张残酷的,还

有的是神秘而恐怖的。总之不能老写一样的东西,那样的话,连她自己都觉得枯燥无味。

同样也不能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和问题写成一种风格,可是这竟成为那些人污蔑她利

用别人的劳动和才智的口实,他们认为她抢了别人的光,她根本不配赢得这些荣誉,因

为她的文章写得是如此的糟糕。”

“也许,很快我们就要同闻名遐迤的侦探小说家塔姬雅娜·托米林娜说再见了。她

的作品一本比一本没水平,一本比一本枯燥无味,她那本来就不很高的天赋正在逐渐枯

竭。如果说她前期的书我们还有一口气读完的愿望的话,那么拿起她的新中篇,我们则

不得不在一页页晦涩难懂的语句中穿行,最后终于在二十多页就放弃阅读这毫无成效的

劳动,无丝毫兴趣探究凶手是谁。”天哪!难道这是真的吗?可谁也没跟她提起过……

每本手稿必读的伊拉没说过,斯塔索夫没说过,就是娜斯佳·卡敏斯卡娅读了她所有的

书(这一点她清楚地知道)也只字未提过。可能,他们是顾忌她的面子?不过出版社也

从未对她提过诸如该加强哪条主线啦,该删除什么,或是添点什么啦之类的要求。这就

说明,她的书还是一如既往地畅销,得到读者喜爱的。那这是怎么回事?仅仅是不对某

些记者和读者的口味?也许,是这样的。

不过,有可能记者是对的。她确实已文思枯竭了。“本来就不很高的”才能已被消

耗殆尽,她的书也越来越差。

“还会有人继续驻足在摆满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毫无档次可言的文学书书摊旁吗?高

尚艺术被遗忘,我们的同胞正在被用拙劣的语言所描写的没完没了的无病呻吟,杀人犯,

死尸以及血腥审判所毒害。话又说回来,这也无可厚非。这些新兴作家们拿了那么高的

报酬,他们只能将一篇篇新作向我们抛掷而来。流行作家塔姬雅娜·托米林娜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据传,就她的那些水平极低的书,每本还能拿到五万美金呢!有谁会拒绝

金钱呢?”

她合上了书夹,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她感觉一阵恶心。

“看完了?”就在她身旁传来记者悦耳的低音,不知不觉中他已走近了她,“怎么

样,我们谈谈采访的事?我是想收集所有的材料,将这些谣言批驳得体无完肤。向人们

展示一个风趣的、性格鲜明的、才华横溢的您。”

塔姬雅娜缓慢地将视线移向他,摇了摇头。

“我不接受采访。”

“为什么?难道您喜欢刚才读的东西?”

“很自然,我不喜欢它们,我还是个正常人。”

“那您为什么要拒绝我们?您现在有机会回击,反驳,为自己恢复名誉。”记者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