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飞行村_[法]儒勒·凡尔纳【完结】(53)

  ①林奈(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

  ②沃格特(1817—1895):德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拥护者。——译者注

  我们暂且先不承认这三种4手动物的大脑拥有人脑所具有的1200万个细胞和400万根纤维,通过研究它们的显著特点,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这三种4手动物属于一种高级动物。但是,我们从来就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说人类是更高一级的猴子,或者猴子是退化了的人类。

  人类学家们曾经希望将小头型的人当作人类与猴子之间的过渡物种,虽然人类学家以前这样预言过,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找到过这种维系人类与动物的链环——小头型的人。现在,我们是否应该承认,小头型人的代表正是这些瓦格第人呢?……这次探险的偶然巧合是否就是要让马克斯·于贝尔和约翰·科特发现这一人种呢?……

  虽然这个不为人知的人种与人类在体型上非常接近,可是,瓦格第人是不是也具有人类特有的道德观念、宗教热忱等特点呢?他们是不是还具有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科学和文学的天赋呢?不过,我们倒是有可能在人类同祖论和人类异祖论学家的观点之间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

  总之,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瓦格第人会说话。他们讲话不仅仅是出于本能,他们还有思想——这是使用语言的前提,所有的词汇组成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比那种用眼神和手势作为辅助的叫喊要先进得多,他们能够清晰地发音,这一系列的声音符号和约定俗成的修辞格肯定是从祖先那里继承的。

  正是这一点最令约翰·科特吃惊。这种语言能力要求瓦格第人有记忆力,这说明瓦格第人受到了遗传的影响。

  约翰·科特、马克斯·于贝尔和卡米一边观察着这些生活在大森林的居民们的风俗习惯,一边在村落的大街小巷信步走着。

  这个村子大吗?……事实上,它的周长肯定不会少于5公里。

  “这至少算得上是一个大巢!”马克斯·于贝尔说。

  出自瓦格第人之手的这些建筑比鸟类、蜜蜂、海狸和蚂蚁筑造的窝更富有艺术性。如果说这些生活在森林中的原始人有自己的思维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这正是由于遗传的作用。

  “不管怎样,”约翰·科特说,“从来都不会出错的大自然让瓦格第人选择这样一种在空中居住的方式自有其道理。他们没有住在照不进阳光的潮湿地面上,而是住在了顶端这块有益健康的地方。”

  大部分形如蜂箱状、由绿色植物建成的茅屋都开着门。妇女们正在埋头收拾着她们简陋的家。孩子的数量很多,最小的还在妈妈怀里吃奶。至于男人们,他们有的在树枝间采摘果子,有的则顺着阶梯而下忙着他们的日常工作。一些人带回了野味,另一些人则用坛子装满了河水。

  “听不懂这些人讲话可真让人恼火!……”马克斯·于贝尔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和他们交谈,而且也不能确切地了解他们的名字……不过,我既没看见当地有图书馆,也没看到孩子们的学校!”

  卡米他们听里—玛依讲话时夹带着土著词语,于是,卡米就试着用最常用的词汇与小家伙交谈。

  可是,看上去聪明伶俐的里—玛依却一点儿也没听懂。然而,当他躺在木筏上时,他的确曾经当着约翰·科特和马克斯·于贝尔的面说过“恩加拉”这个词。而且,朗加还肯定地说,他曾经从里—玛依的爸爸口中得知村落的名字是恩加拉,酋长名叫姆塞罗—塔拉—塔拉。

  一小时之后,卡米和同伴们走到了村子尽头。这里建有一所非常庄严的茅屋。茅屋建在一棵巨大的邦巴克斯树的枝杈间,屋前安有芦苇栅栏,屋顶掩映在树叶丛中。

  是不是像非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上大部分未开化的部落一样,这所茅屋也是一座王宫、圣殿或是庙宇呢?……

  现在正是向里—玛依打听一些更确切消息的好机会。于是,约翰·科特扶着小家伙的肩膀让他面对着茅屋,对他说:

  “姆塞罗—塔拉—塔拉?……”

  小家伙点了一下头做为回答。

  看来,瓦格第人的酋长、恩加拉村的首领正是住在这里。

  马克斯·于贝尔也没打声招呼便径直向那所小茅屋走去。

  小家伙露出很害怕的神情,马克斯·于贝尔停下了脚步。

  不一会儿,马克斯·于贝尔又要继续往前走,他重复了好几遍“姆塞罗—塔拉—塔拉”这个名字。

  可是,正当马克斯·于贝尔快要走到茅屋门口时,小家伙跑到他跟前阻止了他。

  难道不允许人们接近这座“王宫”吗?……

  是的,此时两个瓦格第哨兵站起身来,挥舞着手中的武器——一把用铁树木材制成的斧子和一根原始人使用的标枪,阻挡他们往里走。

  “瞧!”马克斯·于贝尔叫了起来,“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乌班吉河这片大森林与文明世界的首都没什么区别,呆在王宫前的只是近卫骑兵队、御用军……可是,这位半人半猴的酋长宫殿算什么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