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恐怖的人狼城_[日]二阶堂黎人【4部完结】(346)

事实的确如兰子所言。要是采用修培亚老先生的说法,那么其中一组团体,应该是在南北对调一百八十度的状态下生活的。但是有那么多人住在城里,若真是如此,一定会有人从太阳的位置或其他条件中发现异常,而对自己的身处之地提出疑问才对。

“这样……”修培亚老先生因失望而陷入沉思,接着又抬起头来,“可是,这并不表示黎人的推理完全被推翻了吧?”

“是这样没错。”兰子承认道,“以目前来说,能够推翻有四座城堡的证据,在物理上是找不到的。”

“老实说,我也有思考过犯人的动机。”

“是什么?”兰子大感兴趣,挑起了她的右眉。

“为什么两个团体会在同一个时间,被聚集到同一个地方,然后遭遇到同样血腥的惨案?关于犯人的动机,我的推理是——会不会是‘交换杀人’呢?”

“交换杀人?”这个出乎意料之外的词汇,让我不禁放大声量。

“是啊,黎人。反过来说,就是犯人利用‘被害者的调换’,演出一场完美的犯罪。你也知道,推理界中有一种手法,叫做‘交换杀人’,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火车怪客》、尼可拉斯·布莱克的《染血的报酬》,以及佛瑞德克·布朗的《交换杀人》等等。”

“那么,您认为有两名犯人在事件背后勾结,互相替对方杀掉想杀的人?”

“没错。所以不管是在银狼城或青狼城的事件中,都找不到犯案的动机。”

在此举例说明这种手法。假设有一位史密斯先生因为结交了一位年轻的情妇,所以想要杀死史密斯夫人。但是,如果他直接动手,就动机和不在场证明这两点而言,他将会成为最大嫌疑犯。

另一方面,有位波特先生因欠了一大笔债务,所以想要谋害他富裕的伊丽莎白婶婶。当然,他也因为考虑过动机和不在场证明,而无法执行杀人计划。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这两个人认识了彼此,知道对方的愿望。因此,他们两人互相交换杀害的对象,由史密斯先生杀害伊丽莎白婶婶,波特先生则负责夺走史密斯夫人的性命。当然,他们两人都必须事先安排好不在场证明。

“交换杀人啊……我从来没想到过呢!”我觉得头脑里的思考被搅乱了。

兰子微微地笑着,把自己的手叠在修培亚老先生放在桌面的手上。“修培亚先生,这真是高见。但是在确立这个论证前,我们还是必须先找出犯人之间的共通点,还有他们交换杀人的动机才行。在目前的调查结果中,都看不到任何证据或条件。”

“是没错。就算犯人之间订下哪些关于共谋的协议,也应该是在人狼城事件发生之前吧?想查出来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交换杀人’这类犯罪应该会为双方被害者的某位亲朋好友,带来某种利益才是。可是这次被邀请到古城里的人,全都遭遇可怕的悲剧。也就是说,对所有的人而言都没有利益,光是从这点来看,就可以判断‘交换杀人’这推论,似乎不太恰当。另外,如果真要进行交换杀人,也没必要在同一个时间犯案;把犯案的时间错开,反而对犯人还比较有利呢!”

“我也赞成这个意见,修培亚先生。”生岛副参事附和道,“我们先前已经讨论过,住在城里的人们,在某种形式上很可能与这起事件有关联。如果这个推论正确,那么交换杀人的说法就无法成立了。”

“嗯……看来这个想法大概不对吧?”修培亚老先生带着放弃的表情,环视着大家。

我伸手拿起剩下的咖啡,然后重新思考刚才的谈论内容。

如果修培亚老先生的说法没错,那么在银狼城的成员中,其中一人拥有杀害青狼城被害者们的动机,而在青狼城的成员里则混着一个拥有杀害银狼城被害者们的动机的人。然而,这种事真的有可能发生吗?在目前已知的资讯当中,两个团体或是每个人之间,都找不到一致性。

想要揭开事件的真相,是不是就必须仔细地重新探查每个人的过去呢?

事件的谜团依旧深不可测,随着疑惑而来的恐惧,不知何时才会散去……

第十四章 踏上亚尔萨斯

1

外头的寒意随着夜色加深,室温也跟着降低。我们每人都在思考,努力尝试从刚才的讨论中找出真相。生岛副参事频频抽着烟,修培亚老先生则不断摸着他尖瘦的下巴。罗修佛尔仿佛在半梦半醒之间,他闭着眼睛,表情阴郁,陷坐在自己的扶手椅里。兰子离开座位,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眺望着窗外。玛斯卡尔替暖炉添完柴薪,回到座位上时,女佣正好端来新的饮料。

我喝下一口热气腾腾的咖啡,对回到座位上的兰子提出问题:“对了,兰子。刚才都是我和修培亚先生在讲话。然而更重要的是你的推理呢?是时候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了吧?”

“我很高兴我的灵魂终于可以放下重担了——我很想这么说,但是很抱歉,现在真的还没到能说给人听的阶段。我从以前就不断重申,在与事件相关的推理中,只要还残留着百分之一的疑问,这个疑问便经常会将那已构筑完成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理论给破坏殆尽。所以大部分的侦探都不会因为接近真相而骄傲自满,反而都更小心谨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