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恐怖的人狼城_[日]二阶堂黎人【4部完结】(474)

2

关于这部《恐怖的人狼城》的发想,是从《地狱的奇术师》开始。和其他兰子系列一样,均始于大学时代。至于双子城的诡计则是来自童话〈哈梅林吹笛人〉的真相。

我从小便对〈哈梅林吹笛人〉之谜很有兴趣,因阅读阿部谨也的〈哈梅林吹笛人〉真相之谜的相关论述而触发灵感(记得当时对其所写结论十分不满)。开始着手创作“德国篇”时,才晓得阿部谨也就读于国立市国立一桥大学——他曾以主持人身份,在讨论〈哈梅林吹笛人〉真相的节目中,曾介绍自己的经历。如各位所知,兰子和黎人的身份也是一桥大学的学生。基于此,我觉得有种“好像非得写这题材”的不可思议因缘感。

当初对于以双子城为诡计的小说该如何着墨,我也相当困扰。也就是说,该以何处为事件舞台是个问题。我曾想将舞台设定在德、法国境,但当时(距今约二十年前)总觉得在现实性(小说上)缺乏说服力。虽然常有“富豪在深山盖豪宅,然后招待一堆人至此”等闭锁状态的情节设定,但这点还是让我反复思量。

不过时代在变,对出生在以喷射机为交通工具和网路时代的我们而言,世界逐渐成了地球村,大家同是地球的一分子,至少在思想上已有了很大的跃进。不过让我下定决心的关键是拜读了岛田庄司的杰作《水晶金字塔》。名侦探御手洗洁在那部作品虽活跃于国外,但却感觉不到一丝作家的踌躇,情节设定也没有任何违和感。我受到极大冲击(可说是大开眼界),于是决定一如最初所愿,将《恐怖的人狼城》的舞台设定在欧洲。

当然关于日本侦探活跃于外国舞台这点,也深受笠井洁的矢吹驱系列影响。至今还记得他在一九七九年意气风发的发表《再见天使》时,深深冲击着我的心。虽然很多人都说新本格推理的始祖为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事件》,但此说并不正确。像是《再见天使》、《夏天apocailpse》中的推理趋势,以及其特殊叙述风格,都让读者印象十分深刻,也可谓推理杰作先驱。

因此能够顺利完成这部《恐怖的人狼城》,我的内心充满了感谢,尤其是对我多方照顾的岛田庄司和笠井洁(以身为推理小说读者身份,对两位抱着“谢谢你们总是创作那么棒的作品”的满满谢意),致上最大谢意与敬意。

3

关于创作《恐怖的人狼城》的几项构思,列举如下。

◎基本上,以双胞胎般,将内容——包含页数——分为“德国篇”与“法国篇”(包含好几个事件)。

◎不论是先阅读“德国篇”,还是先阅读“法国篇”都可以。

◎是依单边事件作为另一边事件所欠缺的情报而设定。

◎“德国篇”与“法国篇”虽是分开事件,但终究是一体的故事。

虽然本格推理小说通常会在结局前插入“向读者挑战”的篇章,但其实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并不会因为这些文字而主动推理,因为想早点知道结局,难免会快速翻阅过。我这次采分册书写,是为了替合理的结局埋下伏笔。因此一举推出“德国篇”与“法国篇”,让读者有更充分的推理时间,希望各位务必思考。

以上几点可以说都有达成。不过因为“德国篇”与“法国篇”情节十分相似,同样事件持续着,自然也会考量读者有没有耐心读完全篇,因此在情节铺陈上多少有些差异。我最初设定两边的牺牲者人数一样,不过“法国篇”因一些必要情节而将内容拉长,因而才减少人数。

写完“德国篇”时,不论书封还是书腰,都刻意标上“这本书并没有解谜”这般字眼。通常推理小说一定都会解谜,所以我想若前半段像魔术般虚幻,又不解开的话又会如何?这对读者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吗?

当然光是抛出不解决的字眼是不行的,毕竟这是长篇作品,如何能够通篇保有吸引力,可说是作家的冒险。

关于此点,只有一件事令我有些遗憾。在某推理迷会志中,有人曾故意这么说:“因为这作品的谜完全无解,这点读者需注意。”一般读者会有如此感想,我能够理解(付钱买书后,居然谜团未解,多少都会抱怨吧!),但自诩为推理迷的人,居然没注意到我这番特别设计,着实让我深感悲伤(难道推理迷的水准降低了吗?还是我太高估他们的能力呢?)

分册推出的结果能够让作者在结尾前提示读者,发挥一下自我推理能力。最好的方式就像某网站上的推理小说专栏,特地设计所谓的“人狼城:直击真相会议室”。在此会议室中,在“法国篇”与“侦探篇”推出后就各自设置了两次讨论室,每次参与的盛况都超乎想像,许多读者交换各种推理与意见。对我而言,心愿能够具体实现,真的非常高兴,也是对我日后创作的宝贵意见。

4

事实上,花了相当时间书写《恐怖的人狼城》的每一部,也产生了几个弊病。其一是写完时,无法全部检证一次,因此难免会产生些细部矛盾和差池。

其二则是从开始书写到完成这段长时间内,难免会担心这部作品的部分构想被其他作家捷足先登或发表。

我就具体说明好了。

最初的困惑是“完结篇”一开始,兰子以卡巴拉知识为基础,指出人狼城杀人事件与古犹太教徒有着密切关联。为了让兰子能推展此推理,像是门牌的无解文字等,从书写“德国篇”时开始,我就在故事中预先埋下几条线索(事实上,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我在《奇迹岛的不可思议》这部作品中,也曾刻意在门牌上故弄玄虚一番)。“德国篇”出版后,京极夏彦也推出其杰作《络新妇之理》,没想到书中竟然和我这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