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鲤·偶像_张悦然【完结】(2)

   《鲤·偶像》主编:张悦然【完结】

  【内容简介】

  80年代人,是伴随着偶像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崔健到五月天,从四大天王到陈奕迅,从王小波到村上chūn树,从赖宁到韩寒,在成长过程中,在懵懂无知的时代,偶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激励着青chūn前进的步伐,让我们为之付出无悔的热qíng与爱,用狂热打破一切准则。

  长大了我们才发现,偶像被神话的过程中,已经脱离自身而独立存在,他的言行举止均被赋予意义,他在公众面前摆出某种言说姿态,却丧失掉清晰的轮廓。伴随着bī不得已的成熟过程,偶像逐渐被我们抛在脑后,曾经因为拥护同一个偶像而组成的小团体土崩瓦解,当偶像沦为一个标签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青chūn的逝去。

  我们曾经追随着偶像而试图建立或者反抗什么,偶像就像集合的哨声,把很多人聚拢到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某个方向前进。但最后我们颓然地发现,原本代表自由和反抗的偶像是一个易碎的肥皂泡,而作为拥护者的我们在摇旗呐喊的同时不知不觉被驯化,活在偶像的虚幻光芒之下,迷失自我。现如今,偶像不再是一种信仰,而变成一种职业。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言qíng小说以及耽美小说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ku.vip/】

  第1节:卷首语(1)

  第一部分

  卷首语 文:张悦然

  小学时去郊外chūn游,在水边的祠堂里看到一尊李清照的铜像。霉绿的脸和身体,长袍及地,衣摆上布满皱褶,看上去像luǒ露的树根。据说她曾在此地生活,于是新造了这样一座故居。祠堂很小,但还是显得空旷。她站在一道屏风前面,午后虽有阳光she进来,却照不到她的脸上。她太高了。

  我走近了看着她。眉头微蹙,嘴角紧紧地抿着,神qíng中显露出哀愁。人们喜欢她的哀愁,因为其中有他们想要的意义--一种牵系着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哀愁,正如后面屏风上那首《声声慢》所要表达的一样。可是这哀愁是铜铸的,如同戴在脸上的面具,若是摘下来,人们就不认识她了。塑像就是把一个人锁进简陋的壳子里,一种粗bào的纪念方式。

  偶像其实也是人们所塑的雕像。虽然有些时候,偶像本人也会参与制作过程,但偶像终归是脱离本人而独立存在的。为了获得广泛的拥戴,雕像必须摒弃本人身上的细节,只保留大致的轮廓,用以言明某种态度,呈现某种姿态,对于大众来说,它必须是一目了然的。时间久了,雕像的轮廓就会变形,甚至被篡改得完全两样,又或是被打倒了,再重新立起来。雕像塑得再坚稳,它的命运依然飘摇。蒙受抄家,掘坟,拉下庙堂砸得粉碎等灾难之时,孔子能否想到四十多年后自己能够以巨人之躯屹立于都城正中央呢?他能否想到,被捣毁的孔子店,可以到世界上80多个国家去开分店,自己的肖像会变得像永远微笑的肯德基大叔山德士上校一样有名呢?他或许想不到,他也根本不必去想,这些早就和他无关。好在是无关了。

  那次chūn游回来,老师让每个人写一篇游记。我没有写那些压抑的感受,而是乖巧地接受了雕像的暗示,从它的哀愁里看出了国家忧患,民族气节,并深深动容,钦佩不已。老师在评语里写道:很有真qíng实感。

  类似的作文还写过很多,鲁迅,毛主席,孔子,赖宁,张海迪,每次都写得很有感qíng,但他们不是我的偶像。我的偶像是谁呢?在主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努力回忆,却还是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我发现自己不需要偶像。或许是那些作文透支了寄托在偶像身上的感qíng,--其中的感qíng,可能真的是真的。

  第2节:卷首语(2)

  我无法把感qíngjiāo托给一个偶像,是因为不想归入由拥护者组成的集体。在早年的记忆里,偶像就像集合的哨声,把很多人聚拢到一起,编排成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某个方向前进。有的偶像原本还是自由和反抗jīng神的化身,然而最终却使拥护他的人失去自由,放弃反抗。也许不是放弃反抗,而是自动驯顺,他们被催眠,陷入梦游的状态。梦游并不痛苦,痛苦的是忽然当头一棒,梦碎了,人从里面掉出来。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大梦的残骸还没有清理gān净,有可能就是它们,损害了人们对偶像的感qíng。

  写到末尾,我忽然想起我的偶像是谁。我的父亲。以前每次被人问到,你的偶像是谁,我总是回答,我的父亲。这个答案令人失望,他们不认识我的父亲,无法知道这个偶像究竟是什么样。他喜欢吃甜食,下围棋,唱罗大佑的《恋曲1990》的样子很迷人。所有这些,都只有我知道,他是我一个人的偶像。我知道很多人都这样回答,说偶像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偶像,对他的感qíng只放在心里,很安全,永远都不会被人cháo冲散。

  第二部分:第3节:谁是你的偶像

  态度:

  1.谁是你的偶像文:鲤编辑部

  这几日与朋友聊起赖宁,他说起自己前妻的故事。前妻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生人,与我们一样,小时候都读过学校发的《赖宁日记》,那本书没有做成英雄主义色彩浓重的红色,却是黯淡的封面,一张黑白的少年肖像。我们聊到这儿,又从网络上找到了赖宁的照片,青涩,没有笑容,看起来多少有些忧伤。朋友说:"当时前妻在念小学,有天她看着书的封面上的照片,拿起来轻轻吻了一下。"

  "什么时候说起了这个?"

  "成年后,很多年以后了,但是说起赖宁,她记得那个吻。"

  不知道为何在写这段引文时想起这些。日后若要说起偶像,大部分文艺青年会说出一堆改变过时代的名字来,但若放在此刻盘点,却不免觉得陌生。有意思的问题是,如果现在滚石乐队和理查德·克莱德曼同时来中国,文化版的记者们会选择去采访谁,当然是滚石。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青chūn期是被有jīng神价值的事物所改变的,同时试图忘却廉价、潦糙的东西。

  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坐公jiāo车时,那幅挂在音乐书店门口,巨幅的迈克尔·杰克逊海报,是《真棒》(BAD)刚刚发行的时候。当时,偶像的意义在于全世界都听他一个人的声音。而时代更迭,"偶像死了"不再是一句诗歌,而是过往的偶像真的都纷纷去世,所以变胖变颓这些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偶像。不仅是那些改变过我们的想法、带给我们感动、让我们学会成长的人,更是在盲目无知的年代里,我们为之付出热qíng和爱的人。为他们哭过,为他们难眠过,为他们心跳到不行过。因为衡量的标准已经丧失,所以或许可以试试,爱。周慧敏复出时依然没有老,颇多感慨,可是当时的青葱少年都在看着《老男孩》掉眼泪。

  本期《鲤·偶像》没有着眼于大时代。我们问了很多人,你的偶像是谁,每个人都会想很久,唯有从记忆里挖到些许偶像的痕迹。到底是因为随着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偶像的时代暂时终结,还是人的成长就是一个抛弃偶像的过程,没有定论。

  感谢我们的作者,他们或多或少用各自的心灵和文字见证刚刚过去的时代,都是片段,也是符合我们心目中阐述这个主题的方式。

  第4节:当梦醒来时(1)

  2当梦醒来时文:鲤编辑部

  "民族魂"三个字,覆盖在鲁迅的棺木上,鲁迅就此永远成为了他所不愿成为的那尊偶像。六十多年之后,王朔在那篇引起剧烈争议的《我看鲁迅》里说:"各界人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鲁迅重临世上,只怕也有同感。

  偶像的作用非常明确:聚集一些人,反对另一些人。无论重点在聚集或反对,总把天下裁为两截。倘若不是手握实权如毛主席,一个人很难承受得起这天下二分之一的重量--向往做偶像的人或许很多,而真做成了的,却可能并不心甘qíng愿。鲁迅遗嘱说"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qíng",大约就是怕有此一劫:人虽死了,金身却立在那里,不但自己被曲解,还成为他人的枪棒,在后世闹出沸沸扬扬一大片事qíng来。

  三月,正是学雷锋的月份。作为昔日全国人民的偶像,今天招来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关于他的皮箱和手表,关于他捐款的资金从哪里来,甚至他日记和身世的真实xing……而维护雷锋者的重点却也不在雷锋本人,而在"雷锋jīng神"于世风日下的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但当雷锋渐渐不再是雷锋,正如鲁迅不再是教科书上比比皆是的那个鲁迅,聚集于他们名下与反对他们的人,在笔战与嘴战中,为了维护与反对便越来越激动,而在激动中又难免有一丝茫然:我们在向何处去,或者我们要回归到何处?是谁引导着我们?

  与他们不同,有一些偶像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安稳。与喇叭裤、蛤蟆镜和手提录音机同为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qíng调标志的邓丽君,如今歌声也登上了神舟七号飞往月球。《一无所有》的崔健今天也在玩HIP-HOP和电子音乐,按某网站的统计,听过《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人有一万一千多,而听过他2005年的新专辑《给你一点颜色》的只有1900多,差了五六倍。尽管他当年真正打动过的、激奋过的,守在收音机或录音机前大声合唱而不是揣着CD机戴着耳机小声哼哼的那些人,大约都不会到网上去投票--其中包括我们许多人的父辈。无论如何,他还活着,在做自己的事,无论他现在的兴趣是音乐、是推广真唱运动,还是拍电影。

  飞上天的不是邓丽君,颓下去的也不是崔健,只是他们的标签,众人塑出的金身,时代造出的偶像。时代从不缺少偶像,不管是哪个时代,但今天的偶像似乎更"职业":昔日的叛逆王朔今天在研究佛经;今天的叛逆韩寒除了赛车与写博客之外,还有拍广告的闲暇;陈丹青在漫谈民国人物;艾未未用一亿葵瓜子象征中国人。在广告里,韩寒说"我和你一样"--韩寒也许可以和"你"一样,但"你"却不可能和韩寒一样。当一个人成为偶像,开始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群羊之首的位置,以自己的方向为众人的方向,以自己的意见领袖众人的意见,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之梦,如今天的韩寒、陈丹青、艾未未们一样。

  第5节:当梦醒来时(2)

  梦没有高下之分,因为它总会醒来。重要的是,梦醒来的时候,"你"在哪里。美国的上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的梦将权利带给了美国有色人种,"嬉皮士"一代的梦将左翼思cháo与东方文化带给了世界,而我们又要从、又能从今天的偶像身上获得什么,让梦醒得不那么仓促、茫然,在醒来的时候有个更好的方向可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张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