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安忆短篇小说和散文集_王安忆【完结】(37)


 时辰已经到下半晌了,yīn着的天倒开了些,北方才有了天光,但也是近晚的天光。估量着差不多了,新郎的学友便开始往树杈上挂pào。几千响的pào抖落下来,总有些散的,于是小孩子就有了事做,纷纷去抢那些散pào,然后借了老汉的烟袋,哔哔剥剥地放。本来等恹了的,这时又有了些零星的喜气。再接着,就有人跑来传话,说新娘子来了,坐着牛车,已经到了坝子下。从这话到听见牛车的木轱辘在泥里吱扭,又有大半个时辰。知识青年又进了屋,坐在当门。因等得又饥又厌,一个个木胎泥塑般地发愣。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
 外面闹嚷着什么呢?闹嚷着地太烂,要脏了新娘子的新鞋。新娘子脚上是一双黑平绒横搭绊的鞋,里头是尼龙花袜。于是就要新郎背新娘子进dòng房。也是等得太久,要闹出些花样,才甘心。新娘子起先不肯,架不住众人起哄,尤其是新郎的学友,高声大气地说理,只得叫背了。一上新郎的背,新娘噗哧一声笑了,众人又是哗然。这她就再不肯抬脸了,将脸埋在男人的背上。只看见一头乌油油的短发,头顶圆圆地挑了一个箍,别了个红夹子。众人拥着背了新娘子的新郎,轰轰地进了房。
 外头pào响起了。这时孩子们分成了两拨,一拨进新房被里被外地乱搜,搜出红蛋,花生,糖块,还有烟卷。另一拨则在屋外地上满下找没炸开的散pào。那跟了知识青年来的房东的男孩,看来是老于此道。他先冲进新房翻腾,翻腾出了成果,再返身出屋。此时pào正放到高xdxcháo,散pào和着碎纸,四下乱溅。于是他就有了双重的收获。
 屋里屋外开始摆宴,人们抖擞起来。女眷们都出去喊自家的孩子,喊到身边跟着,准备入席。新郎的学友又进来了,对着知识青年报告:新娘子爱笑。对新娘子那一笑很欣赏,很高兴的样子。这是这一日娶亲里,画龙点睛的一笔。说过后,他又兴兴头头去忙了。喜宴终于开席了。
 那房东家的男孩,早已进了屋,贴着带他来的知识青年的大腿根站着,到入席的时候,便挤挨在他的身边。凡小孩都是没座位的,小的,坐在大人的腿上,大的,便挤挨了站着。等上菜的时候,大家都沉默着,气氛略有些紧张。这时,饭菜的香气已飘了起来,一桌一桌地挨着上了。最先上来的是四喜丸子,然后是萝卜ròu块,再后是鱼,豆腐,粉条,白菜,馍馍是小麦面的,男人的席上还有酒。席上的人们一阵埋头,只听一片稀哩呼噜的吃喝声,有孩子东张西望,大人便朝他头上一筷子打去:guī孙子,快吃!于是孩子赶紧埋头快吃。知识青年这一桌还是排在当门,也有酒。那孩子不晓得是第几回吃酒了,一只手稳稳地捏在筷头上,直伸向最远处的ròu碗,满满地挟回来,用馍馍接住,一点都不洒落。吃得又快又好。这时候,无论有多少玩的疯的,也吊不走他的一点兴趣。桌上的菜,有一小半是被他扫走的。
 两个女青年,因是饿了,还吃得多些,那些男的,兴头却在酒上,还猜拳。新郎特意过来敬了酒,由他学友陪着。到底和新郎有些生分,何况新郎还端着点架子,所以便客客气气地。倒是逮住了那陪来的,一阵纠缠,硬要讨他的喜酒吃,虽是他的软处,他却一点不嘴软,反过来问他们什么时候有喜酒吃,这里的喜酒就又有一层意思,还是指他们上调回城的喜事。乘着酒,彼此都有些发泄,可到底因为是吃喜酒,并不认真,所以就不伤和气,嘻嘻哈哈的。新郎的学友,伏下身,悄声又说一句:这新娘子咋样?爱笑。对她那一笑印象犹深。
 新娘子在屋里,再没露面。有人去看,屋里挤了人,有娘家陪来的,也有这头陪着的,满满当当。新娘子坐最里头,又低着脸,头发挡着,看不清,就觉着她是在“吃吃”地笑。
 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每一桌都是风卷残云的局势,连一点馍渣渣都不剩,盘里碗里都是见底的。远路来的开始走了,知识青年那一桌呢?
 也差不多了。剩了些馍馍头,还有些残羹剩汤,酒喝gān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屋里点了灯,是油灯,把窗上的喜字映了出来。新郎从把新娘背进房里,就没再进过屋,怕人笑话起哄,只站在门外同人说话。见知识青年要走,又特地送到路上。那房东家的孩子,有些吃撑了,加上疯了一日,这时已经睡成一滩泥,由那知识青年背着,回家了。
 一个月以后,这伙知识青年中的几个,派工到东边挖一条gān沟。歇歇时,要喝水,就想起吃过喜酒的这家老师,便奔了去。这天太阳很高,明晃晃的,树又绿了,小岗上显得光亮了些。老师家那三间土坯屋前,用秫秸拦了院子。老师在小学校上课,妹妹下地了,只有那寡母和新媳妇在家,见他们来,就招呼进屋坐,临时烧水沏茶,又捧出落花生。花生里还掺着枣子和一些碎红纸,是办喜事那日余下的。这回,这几个知识青年看清了新娘子。黑红的鸭蛋脸,眉眼特别浓,果然爱笑,笑起来又非常大方。知识青年等水烧开了,喝了茶,吃了花生,聊了天,在婆媳俩一片热忱的留饭声中,告辞了出来。

 那时候,冬天里,洗澡是件大事qíng。地处长江以南,按规定不供暖。可是,气温虽然大都在零上,却因湿度大感觉寒冷。许多北方人来到这里,都患上感冒和手足冻疮。比较起来,倒是这地方的人更耐寒一些。人们在yīn冷的气候里,安度冬天。不过,洗澡真是个大事qíng。
 我们家有一门特别要好的朋友。两家的父母原先是一个野战军的战友,后来又一起在军区工作。他们这四个人,互为入党介绍人,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结婚,又先后陆续从军区转业到现在的城市。又很巧的,我们这里的妈妈和他们那里的妈妈又在同一个机关里共事。所以,我们这三个就又是在同一个机关幼儿园里生活和学习。他家的男孩与我家的姐姐年龄比较接近,同在一个班级,意趣也比较相投,擅长各类游戏。他俩在一起玩得热火朝天,剩下我在一边gān着急。就这样,我们成了通家之好。
 方才说的,我们两家四个大人中间的三个,来到了现在的城市,那剩下的一个是谁呢?是他家的爸爸。就他一个人还留在军区,冬天的聚会就要从他这里讲起。他其实经常回家,有时探亲,有时出公差,和我们大家团聚在一起,gān什么都缺不了他似的。这一年的冬天,他家的爸爸又来了。这一次来,他在军内的招待所里定了一个房间。说是招待所,其实是宾馆,有着中央系统的供暖,温暖如chūn。客房呢,带洗澡间。于是,我们两家的大人,还有保姆,便一起去这房间里洗澡。补充一句,由于我们来往甚密,于是,两家的保姆也成了好朋友。时常是,大人和大人一起,孩子和孩子一起,保姆和保姆一起。就这样。
 我们去洗澡是在一天晚上。全家的换洗衣服,毛巾,还有零食和我们的玩具,装成好几个包。然后要了两辆三轮车,往招待所去了。对,那时候,有三轮车,以及三轮车夫,并不给人文学作品中的贫寒和劳苦的印象。他们将三轮车收拾得gāngān净净,座垫上包着蓝布罩子。油布的车篷上了蜡,散发着酸唧唧的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也不顶难闻,它有一种凌洌的慡洁的意思,一会儿便适应了。车座下的踏板是没有上漆的白松木,宽条,拼接处结实地钉着钉子。车胎可能是补的,可补得合fèng,服帖,气充得鼓鼓的。车轴上了油,十分润滑,有一点轧轧声,也是悦耳的。车夫的棉背心也可能打了补丁,却被一双巧手补得细细密密。那通常是一双苏北女人的手,特别勤于洗涮fèng缀。车夫们,其实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年迈体衰的,只不过,他们的装束有些旧和闭塞,带着他们所来自的家乡的风范:对襟棉袄,缅裆棉裤,棉花絮得特别厚,又用线绗上道。裤腰上系着宽宽的布裤带,平平地围上几道,也为了撑腰好借力。裤腿上呢?系着布条,为防止车链子磨破裤管。这样一来,他们在这个新奇摩登的城市里,就显得老了。他们正在壮年,你看他们一脚踩在脚踏,另一脚轻轻点地,点着,点着,脚往前梁上一跨,就坐上了车垫。下来时,也一样。他们并不放慢速度。相反,还加快了,然后一跃而上,乘着惯xing,随着车子奔跑到终点。这几步跑得呀!真是矫健。他们脚上的手纳布鞋底,在柏油马路上一开一合,上面的盘龙花便一显一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