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_马伯庸/汗青【完结】(86)

  这种“失败”如果再多几次,日本人很快就能“胜利”归国了。

  其实碧蹄馆这种比例的伤亡,不算夸张。在整个朝鲜战役中,明军与日军的大规模野战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城池攻防战,这是明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没有构筑复杂工事的真正意义上的野战,对此的反思和比较就很有意义了。

  当时的入朝明军,一线作战部队的骑兵比例极高,四万明军里有六成多是骑兵,尤其是辽东军,比例更高。从兵力配备看,明军主力是以骑兵和pào兵为主,辅以擅长近战、武艺高qiáng的南军步兵。这样的部队,在野战中由pào兵担负远程攻击来打击对方阵型,占六成的主力骑兵自侧翼冲锋或正面进攻任务,步兵负责pào兵阵地防御及近身搏斗。另外,明军骑兵也是配备了大量那种放完枪子还可以砸人的三眼铳的。这种配置和打法的部队,对使用铁pào又缺少骑兵的日军来说,显然先进很多。

  另外,朝鲜战场上的日军骑兵比例极低,事实上哪怕是日本国内,骑兵军团也是极珍贵而少之又少,日方记载的几家参战大名的部队构成,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五岛家出兵七百零五人,战斗人员中自侍大将以下的骑马武士才十一人, 步战武士四十人,其余都是侍从和足轻。岛津家出兵一万人,武士仅六百,铁pào兵、弓手、枪兵、旗手合计三千六百人,即使那六百武士全是骑兵,也不过百分之六。

  碧蹄馆之战中的三千明军,全是骑兵且是军中jīng锐。在日方及明方记载里,虽然都有提及日军的铁pào部队,但根据记载及战场地理看,这些铁pào部队基本都部署在树林及高地,明军也曾试图对其冲锋但被打退。从记录上判断,这应该是查大受与立花部的战斗中发生的,因为立花本人曾被明军打退到了小丸山的山上。最多还有小早川秀包被突袭那次。在其余的战斗中,明军并没有向山地发起冲锋的举动及必要。可见在这次没有时间构筑复杂工事的野战中,日军的铁pào部队主要进行的是阵地防御,也就是守护本阵,参与近战的相当少——两军混战中,铁pào兵本就无法参加ròu搏。

  所以碧蹄馆之战,几乎是一场纯粹白刃战,由明军以三千骑兵对日军步、骑武士和枪兵。哪怕按百分之六的比例算,当时战场上的三万日军中,也只有一千八百名骑兵。但问题在于这些骑马武士隶属于各家大名,无法集中使用,只能一波波投入进攻。这使得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骑士被分批投入战斗,去与总数三千多的明骑兵军团ròu搏。所以他们即使有枪兵及弓手的配合,也会处于下风。日军这种战法,正是大规模战斗中极为犯忌的添油战术,也因此日军才久攻不下、伤亡巨大,使这次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之久。

  从日军各大名部队的伤亡总数及阵亡将领数看,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如最早投入战斗的立花家伤亡最为惨重,后来赶到的黑田家也损失不小,日军有名有姓的将领战死达二十余人之多,这些人大多是大名家族的家臣及旗本。而与小早川一起的筑紫广门部队,由于绝对数少,更是近于团灭,家底几乎彻底打光。

  碧蹄馆之战在战略上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日军的补给线在汉城达到极限,他们即使继续西进,也无法寻求到稳固的立足点;明军的补给线在开城达到极限,斥候兵锋可及汉城,但主力军团却很难衣食无忧地越过惠yīn岭。结果开城到汉城之间的区域,日、明双方谁也没办法彻底控制在手里,变成了一个军事缓冲区,碧蹄馆恰好位于两军极限攻击距离的jiāo汇点。

  在战略上,即便没有碧蹄馆之战,双方的态势也不会有大的变动。碧蹄馆之战的意义,只不过是让这种战略态势变得更加醒目。

  而李如松在碧蹄馆一役后,之所以对东进失去兴趣,一方面是他本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心灰意冷,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明军的活动能力达到了极限,在彻底解决补给危机之前,无法再继续突进。同时,糟糕的天气又给了明军重重一击,使得占入朝明军三分之二qiáng的辽东骑兵军团,瞬间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

  于是朝鲜战局陷入了一个军事力量无法解决的僵局,双方都打不动对方。

  当牙齿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舌头登场了。

  又是该谈判的时候了。

  朝鲜战争1592 (下)

  第一章 史笔如刀——“胆怯”的李提督

  碧蹄馆之战结束了。

  无论这场战役的内qíng有多复杂,双方损失究竟是多少,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明军在碧蹄馆战败。这个战败的结论,是建立在双方事前的战略目标及最后两军的进退基础上的。明军战前攻占汉城的战略目标最终没有达成,并退回了临津江一线,所以我们判定明军战败。

  在朝鲜战场上,明军和日军本质上都是客军,真正的主军是占据主场的朝鲜军。无论明军和日军表现有多qiáng势,他们都无法避免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战争三要素的天时、地利、人和,从头到尾他们都始终缺乏地利、人和这两点。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也有,譬如日军占领时间长,对地形及城池建设都比明军好,明军虽然有朝鲜军队担任向导和翻译,但日军也有朝jian部队,因此在地利上日军占优。人和上,明军占优,因为有朝鲜政府的支持,不过遗憾的是,这只表现在后勤及战役协助上,具体到在每个战场上,并无多少体现。

  碧蹄馆一战,由于身为客军,缺乏必要的qíng报手段和基础,明军和日军都对方的真实态势和实力两眼一抹黑。而相对明军身为进攻方的远道奔袭,日军作为防守方有着足够的时间和手段进行部署,兵力上明军也完全处于劣势,所以战场上明军的三千人对日军三万主力兵团,战败是没太大悬念的结果。

  但身为主军的朝鲜军,居然也和明、日两军一样,在自己的国土上,在语言和人缘都占绝对先天优势的qíng况下,却完全无法给明军提供最基本的必要qíng报,也完全没给明军提供军事上的支援,甚至在明军和日军经过两个时辰激战,力不能支向后撤退的qíng况下,不掩护不增援,直接转身就跑,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有什么变数,很可能明军大帅和全部部队都会被日军所灭。这种状况,让我简直无法评说,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对日军来说,之前的平壤惨败,使得小西几位军团长必须夸大碧蹄馆之役的成果,以掩盖此前的损失,好让秀吉不对他们进行处罚和追究。而对明军来说,此战则无足轻重,根本不影响任何决策,因此明方无论在记载还是当事人的疏奏上,都没有对此有过多关注,只是将其作为一次普通的遭遇战进行了报告和记录。

  但对朝鲜整个国家来说,此一战后明军从战略进攻转为对峙,并开始重启和谈,彻底延缓了朝鲜的复国进程,朝鲜将再多受几年日本人的蹂躏,所以他们把这次战役归结为此后明军战略转变的根源,并认为这是由于李如松被日军打破了胆,所以才一力主张转攻为守,也因此朝鲜人开始浓墨重彩地对这一战大加渲染,直接把李如松定义为此后几年朝鲜继续被日本人践踏的这一结果的罪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