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_赵月华【完结】(75)

  "既然人很圆滑,只怕不肯出头去争!"左宗棠说,"这种事,只有xingqíng比较耿直的人才肯做。"

  "大人见得是。不过,我的意思不是鼓动王夔石出头去力争,是托他暗底下疏通。我想,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他是肯效劳的。"

  "何以见得?雪翁,请道其详。"

  照胡雪岩的看法,做京官若说不靠关系靠自己,所可凭借者,不是学问,便是才gān。当翰林靠学问,当司官就要靠才gān。这才下是gān济之才,不在乎腹有经纶,而是在政务上遇到难题,能有切切实实的办法拿出来。至少也要能搪塞得过去。王文韶之所长,正就是在此。

  第120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6)

  可是,做京官凭才gān,实在不如凭学问。因为凭学问做京官,循资推转,处处得以显其所长;翰林做到兼日讲起注官,进而"开坊"升任京堂,都可以专折言事,更是卖弄学问的时候。也许一道奏疏,上结天知,就此飞huáng腾达,三数年间便能戴上红顶子。而凭才gān做官,就没有这样便宜了!

  "为啥呢?因为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做部里司官,每天公事经手,该准该驳,权柄很大;准有准的道理,驳有驳的缘故,只要说得对,自然显的出才gān。可是司官不能做一辈子,像王夔石,郎中做了好多年了,如果升做四品京堂,那些鸿胪寺、通政司,都是"聋子的耳朵",没有它不像样子,有了它毫无用处。王夔石就有天大的本事,无奈冷衙门无事可做,也是枉然。"

  胡雪岩略停一下又说:"司官推转,还有一条出路就是考御史;当御史更是只要做文章的差使,王夔石搞不来。而且他也不足什么铁面无qíng的人,平时惟恐跟人结怨,哪里好当什么都老爷?"

  "我懂了!"左宗棠说,"王夔石是不愿做京官,只想外放?"

  "是的。外放做知府,做得好,三两年就可以升道员。"

  胡雪岩笑笑说道:"做外官,就要靠督抚了!"

  这一下,左宗棠心领神会,彻底明了。因为做外官靠督抚,没有比他更清楚的。清朝的督抚权囊,京官外转府道;督抚如果不喜此人,从前可以"才不胜任"的理由,奏请"请京任用",等于推翻朝旨。乾隆仞年,虽曾下诏切责,不准再有这样的事例;可是督抚仍旧有办法可以不使此人到任,或者奏请调职。至于未经指明缺分,只分省候补任用的,补缺的迟早;缺分的优瘠,其权更cao之督抚。

  因此可以想象得到,王文韶如果志在外官,就必得与督抚结缘;而能够设法搞成免办平洪杨的军费报销,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因为这一条,湘淮将领,无不感戴;而天下督抚,就眼前来说,两江曾国藩、闽浙是左宗棠自己、江苏李鸿章、直隶刘长佑、四川路秉章、湖广官文、河南张之万、江西沈荷帧、湖北严树森、广东郭嵩焘,哪一个都花过大把银子的军费;能够免办报销,个人要欠王文韶的qíng,等他分发到省,岂有不格外照应之理?

  想到这里,左宗棠心头的一个疙瘩,消减了一半,"王夔石果然是能gān的,就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普结天下督抚之缘。"

  用人之前了解了手下的意愿,等于打蛇打到了七寸,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因为任何事qíng只有它自己想去gān才会gān得最积极,最卖力,管理起来也最不需要功夫。

  不遭人妒是庸才

  遭到人们嫉妒的多是能gān之人。--胡雪岩

  古语云:"木秀于林,尽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非之。"一个人如果才识过人,必将令他人显得平庸,这种才识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获得别人得不到的成绩,使得与别人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造成与其同僚的不同,这样难免引起周围人的妒恨。

  平庸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也不会对周围人的利益构成威胁,因而他是不会引起旁人的嫉妒的。

  胡雪岩是以果溯因,以否定式的判断"不遭人妒是庸才"的。反过来推理:遭到人们嫉妒的多是能gān之人。因此,他选人的时候,并不限于别人对某一人才的评价,却对那人在别人口中颇遭非议的人物更加注意,因为他知道,成就大业芝英才,往往易不见容于别人,从这里也可看出他识别人才的间单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看出他不拘世俗、较之一般人远为宽阔的眼光。

  胡雪岩的"不遭人妒是庸才"的人才观,首先就在他自己身上反映出来。胡雪岩从学徒做起,因办事利练,快速擢升,其锋芒之锐,当即引起了同事们的不安与嫉恨。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在老板面前诋毁胡雪岩,说他如何如何办事无能,又如何如何欺上瞒下,总而言之,咬定胡雪岩是个心术不正之人。

  这些谣言传到老板耳中,亏得老板也是个久经世故的人,他知道什么叫"行出于众,人必非之",对这些谣言也不大往心里去。

  第121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7)

  后来,胡雪岩私自把钱庄的钱借与王有龄。事qíng传开之后,老板又气又恨,按规矩,出了这种事,肯定是把胡雪岩赶出"信和",毫无言语可讲,但老板想到胡雪岩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又于心不忍。

  这时,钱庄的伙计可不依了,平素他们恨透胡雪岩,却苦于无机会施以报复,如今遇此良机,他们怎肯放过?于是成天在老板面前怂恿,说胡雪岩如此无法无天,这次不把他赶出钱庄,说不定会留下后患,要是别的伙计也竟相效仿,那钱庄还不得早晚关门?

  老板一听,知道胡雪岩犯了众怒,自己即便有心留他下来,只怕他以后的日子也难过。于是狠下心来,把胡雪岩赶出了"信和"。胡氏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便是失于"人妒"之中。

  然而后来又怎样呢?胡雪岩跟随王有龄,控制了浙江海运,赚了数十万的银子,他们把这笔钱不存在别人那里。而偏偏存在"信和",信和老板这时才发觉自己gān了多么愚蠢的一件事。虽然自己那时已知胡氏是个人才,但却碍于众人的非议,不敢把他留下来,如今看他短短几年之内,竟然拥有万贯家财,自己真是有眼无珠呀。始知遭人妒者,才是英才。

  而胡雪岩尚未创业之时资助王有龄,也是出于这种观念。王氏一介书生,科试不第,捐官无路以至于穷困潦倒,却不肯放下读书人的志节与骨气,遂遭市井人共耻笑。惟胡氏不以人短而非之,他看出王有龄"骨相清奇,必富贵相",将来必将有所做为,是以不顾别人的非议,冒险赠金,事实证明胡氏的判断正确无误,王有龄得此资助终于发迹,而胡氏也终于由此踏上发财致富之坦途。

  因此,胡氏发迹后,用人时,特别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这一句话,为自己,也为别人发现了许多人才。

  王有龄在湖州府上时,统辖的一个县城发生了民变,乱民杀了县官,攻占了县城,竖起大旗,自称"无敌大王"。消息传到湖州,王有龄大为恼火,召集幕僚,征询办法,手下幕僚大都言剿。王有龄也支持这种意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