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_赵月华【完结】(8)

  曾国藩晚年在总结为人之道时,把

  "傲慢"与多言看作是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认为为官傲慢轻则会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重则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他一再要求为官必须戒傲,只有这样才是保全自己之道。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不只对同僚下属相当谦让,就是对手中的权势,也常常辞让。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位高名重,多次上疏奏请减少自己的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协助他。

  为官必须戒傲,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凡是骄傲的人,必然有宠可恃,必然有某种资本:或者和权势人物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者立过什么大功,或者具有某种为权势者所赏识的特殊才能。但是,历代官场上的事qíng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资格施给你恩宠的那个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或者他本人失去权势(因死亡,因下台),你所倚仗的靠山失去了,一切恩宠顿时冰释雪消;或者他的兴趣变化了,喜好转移了,你所倚仗的资本贬了值,你的恩宠也就衰弱了。然而恃宠者在chūn风得意时,是想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恣意妄为,傲视一切,于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qiáng大的对立面,一旦时易世移,对手们群起而攻之,恃宠者不败何待!

  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既有智谋,又有政绩,很得唐玄宗的信任,他也就恃宠而骄,目中无人,朝中百官奏事,凡有不合他的意的,他便当面斥责,甚至加以rǔ骂。他不喜欢御史中丞宇文融,凡是宇文融有什么建议,他都加以反驳。中书舍人张九龄对他说:

  "宇文融很得陛下恩宠,人又有口才、心计,不能不加以提防!"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

  偏偏张说自己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人,他贪财受贿,终于被宇文融抓住了把柄,向皇帝奏了他一本,朝廷派人一查,还真是有那么回事。这一来张说神气不起来了,吓得在家待罪。当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去看望他时,他蓬头垢面,坐在一块糙垫子上,一只粗劣的瓦罐中,盛的是盐水拌的杂粮,算是他的饭食,等待着朝廷给他的处分。唐玄宗知道了这个qíng况,倒颇同qíng他,想起他毕竟是有功之臣,便只撤掉了他的宰相职务,并没有另加惩处。

  第11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9)

  一个大臣恩宠正隆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对君上越发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明智的作法,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这种人又常常只是将职位相同、权势相等的人视作对手,小心加以防范,而对职位比自己的低的人往往不大放在眼里,如张说所说的那样,"鼠辈,何能为!"这更是一种缺乏远见的做法,殊不知过了河的小卒还能制老将于死地,下属们造起反来往往最能击中要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权势者都有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恩宠而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一尊打不倒的金刚。可是有人偏偏犯这样的毛病。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原是一个给人放牛为生的孤儿,又因为有口吃的毛病,总也没能谋上个什么差使。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司马懿,司马懿发现他并非寻常之辈,便委以官职,从此,他跻身于魏国的军界、官场。由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屡建奇功,官职一再升迁,从一个下级军官最后封侯拜将,成为魏国后期最为出色的将领。

  公元263年,他奉命率师西征蜀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穿行七百里无人地带时,沿途尽是不见顶的高山,不可测的深谷,粮食又已经用尽,军队几乎陷人绝境。邓艾身先士卒,亲自前行探路,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可走,他便用毯子裹身,从险峻的山崖上滚了下来。就这样尽经险阻,走奇道,出奇兵,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蜀国的京城成都,迫使蜀国的皇帝后主刘禅束手投降,刘备所开创的蜀国至此灭亡。

  由于建立了这样的殊勋,朝廷下诏大大褒奖了邓艾,授他以太尉这最高的官衔,赐他以两万户最厚的封赏,随他出征的将官也都加官晋级。

  邓艾因此居功自傲,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你们要不是因为我邓艾,怎么会有今天!"又对蜀中人士说:"要不是遇到我邓艾,你们恐怕早就没有xing命了!"同时,给朝廷中执掌大权的司马昭提出了他对下一步行动的安排:虽然现在是乘胜攻吴的好时机,但士兵太疲劳了,可留在蜀中休整,并修造船只,做攻吴的准备;以优厚的待遇对待刘禅,封他为扶风王,其子也封为公侯,原有的部下也尽赏以钱财,以此表示对投降国君的优宠,来诱使还没有投降的吴国皇帝。

  这样的事qíng,只有中央朝廷才能有权决定,因此,司马昭未置可否,只是派人告诉他:"凡事应当上报朝廷,自己不得做主。"邓艾不听,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当众宣言说:"我受命出征,既然已经取得了灭国虏帝这样的重大胜利;至于安排善后的事qíng,稳定新降之国的局势,应该由我相机处理。蜀国的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应当迅速安定下来,如果什么事qíng都等待朝廷的命令,路途遥远,延误时机。古人说过:"大臣在离开国境之后,凡是有利于国家之事,有权自己做主",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可按常规办事,以致失去良机。兵法上说,一个优秀的将领应该是:进攻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好名声,退却也不害怕承担罪责,我虽然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标准,也不愿为了避嫌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邓艾的这一番话自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对于一个手握重兵,远离国土的人来说,这种话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与他一同出兵的钟会对他的大功本来就十分妒忌,便以此为把柄,诬告他有谋反之心;司马昭也担心他功高权大,难于控制,于是,一道诏书下来,将邓艾父子囚车押送京师,中途被仇家杀掉。可怜耿耿忠心,70高龄的邓艾,再也不会想到,当他建立殊勋之日,也正是他灭亡之时。

  所以,应该记住老子的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时时犹履薄冰

  曾国藩语录:身居高位有三端:一是不参与,二是没结局,三是不胜任。

  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jiāo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惟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古人所说的"惊心啊,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马,万分危惧,就好像将要坠落在深渊里"。惟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qíng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其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虑事qíng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惟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