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恶魔的饱食_[日]森村诚一【完结】(108)

  像正huáng旗五屯、正红旗五屯这一类的“五屯”也有好几个,很容易混淆。眼前的这个村庄是正huáng旗三屯,我站的这个地方,是原来的“huáng家窝”,都是被731部队qiáng占过的村庄。

  汽车沿着斜坡缓缓地驶入了三屯。到处都是土墙、糙屋顶或是用苇席盖屋顶的旧式农户。

  人字形的屋顶两端都砌着砖烟囱。这种设计是将炉灶底下的烟道和土炕连在一起,利用做饭时的余热来取暖。这一带地方很少有汽车来,居民们以一种好奇和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们。

  “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战后从外地迁来的。他们没有遭受731部队的伤害。”

  汽车从三屯离开,又进入了乡村道路。由于前一天夜里下过雨,没有扬起尘土,但是,汽车车轮却常在泥泞中打滑。不一会儿,来到一个住户比三屯更加稀疏的村子,这里是四屯。村子中央有一条到处是积水的道路,土墙、糙屋顶的房子稀疏地坐落在路旁,马车不慌不忙地走着,鸭群横穿道路。这一地区的住房上看不到电视天线。

  一批好像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走过来。他们不同于中学生,肩上挂着一个手fèng的布书包。他们穿着粉红色、红色、蓝色和huáng色的上衣或毛衣,和穿清一色人民装的大人形成对照。

  来到这一地区,未开垦的原野格外引人注目,使人感到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东北地区的秋高气慡,每个村庄都洋溢着和平的景象,似乎毫无731部队留下的痕迹。

  但是,现在住在这里的人们,多半是战后从外地迁来的。从这一事实来看,被731部队夺走了故乡的人们,早已离散。

  韩晓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谈到731部队在战后平房区留下的“后遗症”时,这样写道: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为了消灭证据,他们炸毁了细菌工厂,向外散放了许多带菌的老鼠,引起鼠疫的流行。1946年6月,以原来的细菌工厂为中心,向西、北和西南方向呈扇状向外蔓延开来,当地出现了许多死者,平房完全荒芜,尸体遍野,人们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真是惨不忍睹,到处都听到哭声,到处都是新坟。”

  “……今天的金星大队,那时是一个只有约400名居民的小村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死了四五十人。贫农刘忠的母亲,34岁,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病,痛苦了整整一夜,没等天亮就死了。没等到送葬,其父亲也死了。这样,一家四口人,只剩下了不满一岁的刘忠和64岁的祖母两人。”

  “靖富祥一家是三代共23口人的大家庭,几天之内就死了16口人,其中还包括5岁和2岁的孩子。”

  “派来的防疫医疗队在群众的全力协助下,捕杀老鼠和跳蚤,注she预防针,还到各村镇指导防疫活动,取得了成效,制止了鼠疫的蔓延。”

  在阳光灿烂、牧场般的平房周围,村庄荒芜,由于鼠疫而bào死的尸体遍地皆是,这种qíng景令人不堪想象。

  今天上午我们进入的地壕内撒满了消毒粉。由此看出,当地的人们对37年前撒下的细菌至今仍然没有放松警惕。

  我们乘车很快地转了一圈,看了这些qíng景,然后我和下里先生不约而同地在口字楼内的特设监狱旧址汇合在一起。

  第04章 梦魇般的证词

  731部队的沿革

  9月19日上午10时,我们再次来到平房。这次再访的目的是听取韩晓先生研究731部队成果的报告,同时对平房区人民政府为我请来的,尚幸存的被原731部队qiáng制征用过的劳务班的劳工进行采访。

  昨天是对现场进行查证,今天决定听取证人的证词。

  虽说昨天和今天一共只访问过两次,但是,却感到一种似乎在这里已居住过很久的亲切感。从1981年7月19日在《赤旗》报上开始连载以来,平房的地理qíng况巳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于多次研究731部队设施“全图”,恐怕我们比当地的人更加熟悉731部队设施旧址的qíng况。事实上,我们常常被韩晓先生和当地有关人士问及:“这里是什么设施的旧址?”

  继昨天之后,今天的天气仍然十分晴朗。我们聚集在区政府二楼的会议室里,出席人员大致和昨天相同,但多了四名证人。

  “关东军731部队进驻平房以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难以计算的。今天,尽我们所知,谈一谈《恶魔的饱食》中没有写到的事实,作为谈话的中心。”韩晓先生首先开口,立即谈起731部队侵入平房的历史:

  “1936年chūn天,关东军来到平房区开始测量土地,奠定了建设731部队的基础。当时,平房区有许多村庄,正huáng旗、头屯、三屯、三家子、huáng家窝、刘家窝和五屯等村庄。关东军在这些村子的中间修建了731部队的基地。

  “关东军在测量土地以后命令刘家窝、huáng家窝、头屯和五屯等共1638户居民限期迁走。每户平均20平方米,共qiáng制征用32760平方米的土地。包括建筑面积和耕地面积在内,按中国的单位计算,约610垧(6.1平方公里,一垧为1万平方米。测量田地的单位各地都不同,东北地区一垧折合15亩,1亩为60平方丈)。在这片土地上,731部队修建了细菌工厂、机场、礼堂、宿舍和发电站等。”

  “限1936年秋天之前迁出的有huáng家窝,限1937年迁出的有刘家窝,限1938年yīn历8月15日(公历9月15日)迁出的有头屯、五屯,并且扬言如到期不迁的话,就将统统烧掉。因为下达命令那一天正值中秋节,所以当地的人们记得很清楚。”

  “征用土地之后,发了很少一点补助金,这点钱连地租都不够,更不用说补给土地了。从下达命令到迁走为止,huáng家窝和刘家窝仅有半个月的时间,其他的村庄也有一个月的。”

  “共令1638户人家迁走,结果,居民不得不去投亲靠友,其中545户人家无家可归。住在正huáng旗五屯的340户人家迁往西北约1.5公里外的裴家窝。当时裴家窝只住着两户人家。”

  “虽然迁往了这一地区,但是没有钱盖房子,只好在丘陵土坡上挖dòng,搭上树枝,用野糙做屋顶,被迫过着xué居的生活。一到夏天的雨季,dòngxué就有坍塌的危险;到了冬天,则置身于严寒之中。”

  “头屯的农民张兴宽,无处可去,只好在二屯西门外搭了一个三角形的架子,上面铺上木板、稻糙,比马架(简易房)还不如。在这个仅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棚里,有老父母、张家夫妇和三个孩子,三代共七口人挤在里面度日。”

  “在平房区还有不少曾被qiáng征到731部队劳务班当劳工的幸存者。”

  韩晓先生说,为了不使当地对战争的记忆消失,他奔波在他们之间收集了不少证词。韩先生所调查到的731部队qiáng制征用劳工的事实是活生生的:

  “731部队对周围的村庄还规定:凡有18至55岁男子的家庭,每人每年至少服役四个月;有三个男子以上的家庭必须有一个人qiáng制义务服劳役一年。”

  “张兴宽家也接到了服劳役的命令。他一家七口人,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如果被qiáng征去服劳役,全家就会饿死。他无可奈何,只好卖掉了仅有的家当,雇人替他到731部队去服劳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森村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