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_易中天【完结】(30)

  士族地主阶级的敌意则不难理解,因为曹cao挡住了他们的道路,耽误了他们的时间。他们肯定要将满腔的愤怒倾泻到曹cao身上,怀着刻骨的仇恨将他“妖魔化”。

  何况曹cao自己也授人以柄。

  曹cao最大的失误,是为曹丕的称帝创造了条件。不妨设想,如果曹cao不称魏王,甚至不封魏公、不建魏国,哪怕曹家世代为相,事qíng会怎么样呢?

  恐怕就变成诸葛亮了。

  实际上诸葛亮与曹cao不乏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开府的丞相,都封了县侯,也都兼任州牧。如果把两人的职务和头衔并列起来看,那简直就是“双胞胎”──

  曹cao:武平侯,丞相,领冀州牧。

  诸葛:武乡侯,丞相,领益州牧。

  曹cao多出来的,只有魏王的王爵。

  因此,正如马克思之所预言:如果皇袍终于落在仿效其伯父拿破仑发动政变的路易·波拿巴身上,拿破仑的铜像就将从旺多姆圆柱顶上被推下来。同样,当曹丕把皇袍披在身上时,曹cao就只能等着被画成一张大白脸。33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走上了神坛。

  不可否认,诸葛亮身上有太多闪光的jīng神。他的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廉洁奉公,谦虚谨慎,以身作则,都堪称千古楷模。但诸葛亮成为神,却并不完全因为这些。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需要典型。帝国统治者需要一位忠臣,普通老百姓需要一位清官,文人士大夫则需要一位代表。这跟曹cao变成鬼是同样的道理。因为社会不但需要正面典型,也需要反面典型。

  事实上,作为历史人物的曹cao和诸葛亮,不过是长江的前làng和后làng;作为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的曹cao和诸葛亮,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人xing,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诸葛亮既然被看作天使,曹cao就只好去做魔鬼;诸葛亮既然是后làng,曹cao也只好死在沙滩上。

  然而历史的长河却不管什么前làng后làng,它只会顺着自己的河chuáng一往无前。因此,当苏东坡站在长江岸边遥想赤壁风云之时,他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个画面:年轻帅气的周瑜新婚燕尔小乔初嫁,一身便装统领舰队西进。羽扇指点处,谈笑风生间,曹cao的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这当然也是一种历史意见和jīng神风貌,只不过不是三国的,而是魏晋的。没错,苏东坡笔下的周瑜更像一个魏晋的名士,而不是三国的将军。尽管周瑜非常懂音乐,就像曹cao是诗人;也尽管魏晋与三国相距不远。

  但,三国是三国,魏晋是魏晋。它们的时代jīng神是不同的,风采、气度、韵味和格调也是不同的。

  那么,魏晋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

  后记 何时忘却三国

  有朋友说:很期待你的中华史《三国纪》这一卷。

  哦,是吗?

  他很期望,我很惆怅。

  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

  事实上,这段历史并不重要。它不但比不上之前的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独尊儒术,也比不上之后的五胡乱华,更不敢望百家争鸣之项背。

  然而三国在海峡两岸和亚洲地区的知名度,却远远高于其他历史时期。当然,大多数人知道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讲述的,很少有人去读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和越南也一样。

  其实《三国演义》面世之初并无人问津,知识分子更是嗤之以鼻。直到清代的毛声山、毛宗岗父子增删改写点评之后,才风行天下。所以《三国演义》的成败得失,不能只算在罗贯中的账上,还要加上毛氏父子一份。

  那么,毛氏父子给了什么“添加剂”?

  这是只能由版本学家和文学史家回答的,但他俩的点评则多少透露出一点蛛丝马迹。比如典韦在征张绣的战争中阵亡,曹cao是哭了的;赤壁战败之后,曹cao也说过“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的话,还失声痛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1

  但,也仅此而已。

  毛批本《三国演义》却大肆渲染,做足了文章:哭典韦是当着将士们的面,哭郭嘉则是当着谋士们的面。于是毛氏父子点评说:哭典韦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是为了羞愧众谋士,前一哭胜过了赏,后一哭胜过了打。

  接下来,他们不无嘲讽地说:原来jian雄的眼泪既可当钱使,又能当棍子用。jian雄之jian,真是jian得可笑!

  请问,这还是历史吗?

  当然不是,但可看,好看,让人想看。

  好看之于文学作品是必需的,因此不必那么在意历史的真实xing,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假乱真。比如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真,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是假,《三国演义》则照单全收。

  于是毛氏父子点评说:前者表现了诸葛亮的小心,后者表现了他的大胆。但,如果他不是小心于平日,就绝不敢大胆于一时,司马懿也不会坚信不疑上当受骗。

  因此毛氏父子得出结论:只有小心人不做大胆事,也只有小心人能做大胆事。

  这就很有些哲理。

  诸如此类的点睛之笔时有所见。比如他们说:忠厚人乖觉,极乖觉处正是极忠厚处;老实人使心,极使心处正是极老实处。又比如:英雄所自负者,义耳;jian雄所自负者,智耳。这就不但有人生哲理,还有价值取向。

  可惜这些jīng彩都建立于一个前提上:三国是一部忠义与jian邪的斗争史。为了战胜jian邪,忠义只好以恶抗恶。这种对抗,说得好听叫斗智斗勇,说得难听就叫勾心斗角。

  勾心斗角贯穿了《三国演义》的始终,尤其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后。原本都是正人君子的周瑜和诸葛亮,也都变成了心怀鬼胎的卑鄙小人,一个“妒忌yīn险”,另一个“jian刁险诈”,全无惺惺相惜、光明磊落可言。2

  然而大家都说好看。

  这可真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rǔ酪”。所谓“三国热”表现出的国民心态,甚至大中华文化圈的jīng神追求和文化心理,不可疑吗?3

  实际上,《三国演义》历久不衰,吸引人们百看不厌的只有八个字:心机,算计,权术,谋略。它们可以用于战场、官场、商场甚至qíng场,谁不想要?

  打出“重读经典”的旗号,不必吧?

  就连作者和不少读者以为是“正能量”的忠义,也很可疑。什么是忠?臣忠于君,子忠于父,妻忠于夫。但,君要忠于臣吗?父要忠于子吗?夫要忠于妻吗?不用。请大家想想,这难道不是“不平等关系”?

  义也大成问题。道义,正义,仁义,qíng义,信义,哪个才是真义或大义?当这些“义”发生矛盾冲突时,又该如之何?谁都没有解释,谁都说不清楚,也只能相机行事或者自作主张,你说我不仁,我说你不义。

  忠义,变成了整人的武器。

  这并不奇怪。事实上,这种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很有问题。忠是单方面的人身依附,义是多角度的任意解释。忠是不变的,义是多变的。结果,要么信口雌huáng,周公恐惧流言日;要么弄虚作假,王莽谦恭未篡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