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星空到心灵_于丹/易中天【完结】(21)

  真正的泼墨挥洒,需要什么样的心呢?唐代大画师张有八个字,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什么是造化?天地山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为造化。也就是说,所有一切都是老师,向外以它们为师。但是更关键的一点叫做“中得心源”,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一个活水的源头。有心源的滋养,再把外在的点化,那你就会永远进步,你就能对世界保持那种新鲜的、敏锐的、亮泽的感受能力。石涛画画时说:“吾写此纸时,心入chūn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他画的是什么?是他心中的花开怒放啊!

  我们今天的世界,当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无限延伸的时候,有一种悲哀,就是我们少了人的主观能力,越来越少了内心的那种自信、豪奢和优游。其实我想说,从古人的身上,从阅读中,我们应该学到这样一种方式,用庄子的话说,叫做“乘物以游心”,也就是说,我们把人世间的万物穿越,穿越之后达到心游万仞。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穿越的。

  《菜根谭》有一句说得很好,它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什么意思呢?

  “风来疏竹”,竹林一阵清风chuī过,从中间很疏朗地穿过去了。“风过而竹不留声”,竹子不是录音机,风过声音自然就穿过去了。“雁渡寒潭”,大雁在寒潭上飞过时,留下了影子。“雁去而潭不留影”,当大雁远去,那个潭谷也不是照相机,重新归于空寂。“君子事来而心始现”,这是什么?是我们的职业化态度。一事当前,比如说一笔生意要你做,一个课题要你完成,任何一个职业的使命摆在眼前的时候,好好地把它做好,这就叫“事来心始现”,需要你去做的事qíng你就把它完成好。但后一句说“事去而心随空”,事qíng是事qíng,终究可以过得去,不要事qíng过完了,还碍于心,久久不去。怎么样才能达到“乘物以游心”,达到穿越呢?人的职业怎样和自己的心灵结合呢?就是“职业化”,把事qíng做好,做好就完了。

  人永远活在当下,指向未来。当下是我们生命的时间坐标,是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因为所有的过往都是可以慢慢地去回味和缅怀的,所有的未来都是可以悠悠地去憧憬和梦想的,但所有的当下都是仓惶流失的,充满遗憾与迷惑。人在当下如果能做到“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那就完成了一种穿越,完成了“乘物以游心”。

  有个佛家的小故事说得很有意思,其实说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在乎。

  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得道高僧师傅出去化缘。一路上,小和尚觉得师傅处处说得对,处处做得好,对他敬仰有加,内心无比敬畏。他们到了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试试探探老过不去,老和尚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过河?我背你过去。老和尚背起姑娘就走,到河对岸,把姑娘放下,接着往前走。小和尚瞠目结舌,觉得不合适,又不敢问,就这样在心里嘀咕了十里地,嘀咕到了二十里,还不知道怎么开口,嘀咕到了三十里,他实在忍不住了,于是说:“师傅,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得道高僧,怎么能抱女人过河呢?”师傅对他说:“你看,我把她抱过河,马上就放下了,你比我多抱了三十里地,到现在还放不下。”

  让心灵去旷野旅行(2)

  其实我们大家想一想,人这一生做过的事多事少,和我们的心重心轻不成正比。有些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但一生笼罩于心;也有人一生千山万水,冲击而过,心无碍。所以禅宗有一句偈子说得很好,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意思呢?说我们的一颗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皆有这一个月亮。一旦放开了,心似万里晴天,不挂一丝云彩,也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其实,生命的流光都一样长短,我们的一生,容量能不能大,心思能不能宽,就看我们能不能完成“乘物以游心”,能不能完成一场豪奢的逍遥游。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1)

  道家有一个观点,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个世界上,言者不智,智者不言,真正的道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天地大美”,自己的心在穿越中的体悟。所以,多一点非功利之心,多一点生命悠闲的时光,让自己在空灵之境流动起来,也许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款待。

  苏东坡说陶渊明一句话,“以无事唯得此生,一日无事便得一日之生”。说像我们这样“终日碌碌者,岂非失此生也?”他说我们每天都忙碌,这一生就好像没过一样,因为是“无事得此生”嘛。所以,无事无心做出来的是天下最好的东西。

  读陶渊明的诗,元好问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陶渊明写的诗的题目都难吗?不是《归园田居》,就是《饮酒》,一本陶集拿出来,就是饮酒、归田,所以说“此翁岂作诗”,你以为这老头儿作的是诗么?“真写胸中天”,他是在抒写他胸中的一片天地。

  其实文学不是技巧,它是一种气概;人生不是一段阅历,它是一种胸怀。我们的态度永远会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内心永远会决定我们的世界。古往今来,历史上的或者文学著作中的这些人物,以他们的诗词,以他们的书籍,以他们各式各样的方式,终会汇成我们生命中一个温暖的朋友,一种笃定的生活方式,会成为我们内心的一份自信,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想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会给我们一种气概、一种勇气。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真正能够在古往今来的人生里面都找到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让我们有一份真正的骄傲。这种骄傲不为外在的物质所役使,也不为他人的标准所动摇。

  《庄子》里有一段话说得好,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rǔ之境,斯已矣”。“举世誉之”,当全世界都夸奖你、褒扬你、赞赏你的时候,说你都已经这么辉煌了,再走一步,你会得到更高的职位、更好的薪水、更辉煌的名誉,往前再走一步吧。而这个时候,我自己“不加劝”,我适可而止吧,不再往前走了,这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但是我们还会遇到无端加之以rǔ啊!比如说全世界都在责难你,都在怪你不是,这叫“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非难都激不起内心一丝涟漪,生命从容坦dàng、快乐光明,毫无沮丧,这容易做到吗?

  做到这些的前提叫做“定乎内外之分”,就是知道有外在的一万个声音,十万个声音,它也只是一种“外在”而已。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但也是一种,就是你的内心。你的内心笃定与外在有一个“分辨”,就可以“辨乎荣rǔ之境”,宠rǔ不惊,“斯已矣”,生命到这般境界,大概也就可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