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果这是宋史_高天流云【完结】(702)

  “……苟非至愚无知,自bào自弃,天夺其魄,心风发狂者,孰肯为此。必且遗臭万世矣!”

  以上这些事、这些人,大家以为怎样?是不是觉得没什么,只是一些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不见血、不砍头的,没啥大不了的。骂得再狠,也不见秦桧掉一根头发,中华得半分好处。

  这么想就错了,毫不夸张地说,上面这些事迹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就是最——重——要。

  因为它涉及风俗。

  风俗是什么?在传统观念里,大家对之很轻视。所谓风俗习惯,不就是大家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不自知的一些小动作而已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这事非常大,堪称最大。风俗是由一个民族的日常习惯xing思维、习惯xing动作组成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的xing格!

  一个民族地大物博又怎样?历史悠久又怎样?出产丰富,男xingqiáng壮,女xing漂亮,儿童聪明,各种优秀品质集于一体又怎样?这一切都相当于一座超级恐怖的火pào阵地。什么都齐全,可缺少发she按钮。

  那个小得不起眼的按钮,就是风俗。

  当危机、考验来临时,全民族都得勇敢面对,敢于迎战,才能按发she钮。这样,才能万pào齐鸣,使敌人灰飞烟灭、尸骨成堆。

  否则,那些了不得的素质,那座设施齐全、超级恐怖的火pào阵地,就只是一堆摆设而已。如果觉得上面说得很抽象或者夸大的话,去参照一下近百年以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英法百年战争记录,都会得到佐证。小小的岛国凭什么欺侮比之庞大、富饶不知多少倍的大国?

  面对同一场战争,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决策出现?现代战争打的是纵深,拼的是消耗,那么,为什么巴掌大点的岛国敢于向幅员辽阔的大国主动叫板呢?

  原因就在于民族的内核——所谓的风俗习惯、民族xing格上。

  这时,秦桧、赵构所看到的就是汉民族虽然大受欺侮,但没有摧眉折腰的整体xing格。汉民族仍然从心底里认定自己是优等人种,是发达、文明、富裕、勇武的代名词。女真人也好,从前的契丹人也罢,都只是乘虚而入,在汉民族自我堕落时,捡了一个大便宜而已。

  事实也是这样,如果没有赵佶所做的一系列蠢事,怎会有靖康之变?如果没有无厘头的耶律延禧,辽国怎么会灭亡?所谓的金国怎么会出现?

  这时,面对金国的压迫,拥有qiáng烈自尊心的汉民族集体反弹,文臣武将空前地团结起来,要求对外qiáng硬,绝不接受屈rǔ的报价,向仇敌屈服!

  奈何汉民族的皇帝、首相并不这么想。

  赵构、秦桧注意到了风俗的巨大作用,两人在正式场合认真地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结论是“……待疆事稍定,当须明政刑,以示劝惩,庶几不变”。

  等议和的事办成了,再秋后算账,以政府的法令惩戒说事。

  也只有这一个解决办法了,因为风俗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改变一个民族的xing格,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这时,风俗的力量正排山倒海一样向他们压来!文官集团继续行动,这一次站出来的人没有之前那人的脾气好。听一听监察御史方庭实所说的话: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陛下纵未能率励诸将,克复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yù屈膝于虏乎?陛下纵忍为此,其如中国何?其如先王之礼乎?其如百姓之心乎?”

  这是多么qiáng烈、独立的思想,敢于正式地、公开地对皇帝宣讲,千年以后读之,也不禁拍案而起,对方庭实起敬。试问之后的元、明、清三朝,明朝除外,另外两朝有没有这样的言论?有没有这样的反抗jīng神?那时,中华民族的风俗怎么了?

  是谁搞的?

  方庭实的话让赵构震惊,终于有人敢不买他的账,蔑视他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了。下面会发生什么事?苗、刘之变的yīn影再次笼罩了他。没等他做出反应,更qiáng烈的动dàng又开始了。

  临安城里各大主gān道、显要地段,出现了大批榜贴,上面写着:“秦相公是细作!”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秦桧是汉jian。

  这让秦桧心惊胆战,更让赵构惊慌,他的回忆是完整的,他没有忘记十几年前,就在他现在所在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过声势浩大的起义,反抗他父亲的苛政。眼下,他的作为比他父亲恶劣万倍,他爸只是要汉人的钱,他是要汉人的脊梁!

  怎么办,需要军队介入吗?可是,自从淮西兵变以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军队。剖析心理的话,现在,他兵qiáng马壮,却仍然卑躬屈膝,向女真人求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信任自己的军队。

  试想,如果他的军队在北伐中不断壮大,会是怎样的局面?

  是金国的末日,还是他赵构的死期?

  两难中,赵构等到了议和事件中,来自文官集团的最qiáng烈的攻击。这一次,他和秦桧都承受不住了。

  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非科班出身,因贤良方正被推荐,跻身官场,时任枢密院编修官。这是个没有多少实权的位置,相当于国防部里的一个小科员。

  胡铨写了一份奏章,字数不多,共一千两百四十个。与当时动辄万言以上的文章相比,实在很不起眼,但要看他写的是什么。

  以金国诏谕江南事件为背景,胡铨将涉及此事的南宋官员从上至下,从赵构、秦桧到使者王伦,都尽qíng地批判了一番。他的用语或许没有方庭实那样gān脆透彻,但他的要求却震撼官场。他要求宋廷杀秦桧、王伦以谢天下!

  以国贼之名杀秦桧。

  这篇讨伐投降卖国主义的檄文一问世,立即传颂四方。宜兴有位名叫吴师古的进士出资刻板印行,让它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国。

  讨伐秦桧的声làng达到了最高峰。

  世人皆曰可杀,初入相府的秦桧顶不住了。宋朝的宰执们哪受过这个,一般来说,几句谣言就会让他们自动辞职,比如赵鼎那样的人,那才是爱惜羽毛的君子。这时,舆论到了这种程度,无论如何,他都得写辞呈。秦桧真的写了,一边递上去,一边转头对亲信说:“就让皇帝杀了我吧,这样才能平息民怨。”

  赵构气得满脸青筋,这都怎么了?上书……又有人要当陈东!胡铨是吧,真不知他是怎么混进gān部队伍的,好,杀了他。

  可秦桧不让,他说这样会让舆论爆炸的,已经有人在说陛下不孝了,这时再杀言事者,就会不孝到太祖皇帝那儿去。

  赵构深吸了一口气,他忍!他下令将胡铨发配得远远的,尽可能地远,到岭南昭州(今广西平乐)去。立即起行,哪怕他的小老婆有孕在身,也不得耽误。

  秦桧长出了一口气,他慡了,对政治犯就是要从重从严。可是,偏偏有人又说不,还是他的亲信,“只莫睬,半年便冷了。若重行遣,适成孺子之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