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梅煮酒话西汉:文景之治_史杰鹏【完结】(34)

  再说第二点,那就更是痴心妄想了。先秦时候的儒家,确实很讲气节,但那时有条件讲气节。因为在封建采邑制度下,君主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在天子之下,各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都可以自行其政,享有绝对的自主权。而诸侯国内,又有众多的卿大夫拥有自己的采邑和甲兵。这些一级一级的贵族,在他们的采邑和甲兵的支持下过着自主的生活,如果君主对他们的要求过分,他们就可以扬起武器,严正地说一声“不”。但到了秦国,在法家的政策下,这些贵族都被剥夺了采邑和权力,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国君手里。国君之下,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然这种说法并不严格,各级官吏仍享有一定的多少不等的豁免特权。但这些特权的施与与否,都在君主的绝对控制之下,君主可以随心所欲,予取予求(这里用予取予求的传统含义)。而不像封建时代的君主,不但不敢随便对贵族卿大夫怎么样,自己还经常被卿大夫弑杀。

  但是这种贵族民主的政治在秦朝以后终于一去不返,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是罪有应得。托克维尔曾说:“如果说有的民族曾经任凭异族将文明的火把从手中夺走,那么,有的民族也曾用自己的脚踏灭过文明的火把。”这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完全适用的。

  法家政策下建立的专制君主制合理吗?从人类本身文明的进程来说,显然不合理,但它恰恰迎合了人类本身的弱点。商鞅曾说,老百姓都有“好利恶害”和“趋利避害”的本性。比如商人风餐露宿,不远千里地四处贩卖,是因为有利可图;渔夫不畏艰险,浪里翻滚,也是因为有利可图。因此,只要用利益去诱惑百姓,就可以把百姓治得服服帖帖。

  当年秦国之所有能击灭东方六国,就在于他是法家政策施行得最成功的一个国家。当其他国家内部还有数不清的靠血统承袭的锦衣玉食的封君和贵族之际,秦国的封君却少得可怜,秦国国君的号召是:只要斩首立功,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获得以前不可企及的爵位和土地金钱。人都是自私的动物,有利益才有积极性,这种打仗分田地的方法引得秦国人纷纷参军。东方六国的百姓听见打仗征兵,都痛哭流涕,邻里相吊,因为很可能会在战场上一去不归;而秦国人则举酒相贺,胸前别着大红花,怀着斩首立功的希望,喜气洋洋地上战场。在这样截然相反的士气下,战争的天平倒向哪一边,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秦朝的迅即灭亡,也说明这种政策很不管用,人活在世上,还是需要一定的精神支撑的,礼仪和道德不可能完全抛弃。刘邦建立汉朝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任用儒生叔孙通为帝国制定礼仪,采取儒术作为帝国的信仰,但是政治制度上却完全袭用秦朝。哪个君主不愿意自己有不受控制的权力呢?法家制度为君主的绝对专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论基础和完美的实践经验。刘邦不会抛弃,刘恒也不会抛弃。所以,贾谊向刘恒建议恢复朝廷士大夫尊严那套,显然是与虎谋皮,完全不合时宜。刘恒不但不想那么做,反而绞尽脑汁地思虑强化君主的权威。任用吴公和张释之等文法吏为廷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贾谊是如此的才华横溢,刘恒心中喜欢,却一直没有把他留在长安以备顾问,实际上就表明了他对贾谊的厌烦。当然,刘恒究竟是个爱才的人,他把贾谊贬到梁国,当自己爱子的太傅,也说明了这一点。为儿子选了个好老师,同时又避免了他老在自己耳边唠叨,可谓一举两得。

  贾谊的遭遇,实际上是怀有儒家士大夫情节的所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遭遇,它昭示着我们,西汉的儒家已经不可能像先秦的儒家那样保持独立的尊严了。他们必须要和众多的文法吏一样,成为皇帝御用的奴才。

  小章:第四集

  就在刘恒高高兴兴地培养文法吏的时候,一个倒霉鬼撞到了枪口上。

  这个倒霉鬼叫薄昭。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哥哥,被封为轵侯,先后拜为车骑将军、卫将军。周勃也拼命拍他马屁,把刘恒给自己增加的封地全部送给他了。后来周勃下狱,薄昭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说好话,很痛快地还了这个人情。薄昭这个人为人开始还算低调,可是究竟富贵久了,难免生发一丝骄气。文帝十年的一天,薄昭竟然头脑发昏,杀了朝廷使者。具体为了什么,怎么杀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传闻纷纷,扑簌迷离,所以一时之间,谣言满天飞。有一种传闻还说,薄昭杀的不是朝廷使者,而是一个宫中侍郎,甚至杀这侍郎的前因后果都编得有鼻子有眼,非常生动,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薄昭和文帝一起玩博棋的游戏,薄昭输了,应当罚饮酒。这个侍郎就神气活现地给薄昭斟酒,薄昭这时可能喝多了,有点头晕,就不肯全喝。侍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侍从之臣,皇帝又在身边,呵斥薄昭,要他喝干净。薄昭好歹也是将军,见一个小小侍郎呵斥自己,不禁勃然大怒。但皇帝在跟前,又不敢发作,只能怀恨在心。后来打听到这个侍郎轮休出宫的日子,就派了刺客,将这侍郎杀死。

  当然以上都是无稽之谈。总之使者代表皇帝,杀使者不是好玩的,罪当处死。薄昭虽说有点害怕,但究竟怀有侥幸,心想自己是皇帝唯一的舅舅,皇帝怎么也得给点面子罢。当年淮南王犯了那么大的罪,皇帝也没有名正言顺地判处他死刑,他的几个儿子现在还成为诸侯王。况且,皇帝真要杀自己的话,自己的妹妹薄太后会作壁上观吗?

  哪知这时正是刘恒对文法吏宠幸的关头,才不管你什么舅舅不舅舅,如果这次不杀,以后杀别人就不大能够服众了,所以他下了决心:一定不能心软。

  不过怎么杀,什么时候杀,还是要策划一下,如果派两个狱吏跑到舅舅家,把舅舅从床上扯起来,拉到东市去斩首似乎不大好,太不体面。所以刘恒想了个绝招,命令公卿大臣跑到薄昭家里去,和薄昭一起饮酒,等饮到正酣的时候,劝薄昭自杀。对待舅舅,刘恒究竟还讲一点礼仪,想让舅舅有尊严地死去。但饮酒本是人生至乐,让人饮到酣时去自杀,也真亏刘恒想得出来。当然,汉代和当代,在社会风气上有些差别,他们为人比较骨鲠,饮酒饮到悲歌慷慨之际,突然拔剑一抹喉管,这种事那时很多侠义之士还是做得出来的,我们在《汉书》里也的确见过不少。

  可问题就在于薄昭根本不是什么侠义之士。他富贵尊荣,享福还没享够,不想死。所以酒席中不管众臣怎么劝,他都装聋作哑,置之不理。摆出一副我是白痴我怕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然而,他对皇权估计得太低了。

  刘恒下了让你死的决心,你还能赖得过去吗?如果这次让你赖过去了,他皇帝的威严何在?以后说的话谁还会听?所以刘恒一听到群臣报告,说薄昭不肯自杀,当即发怒了。他看出了舅舅怀着侥幸心理,如今的关键,就是要让舅舅把这侥幸全部扔掉,所以他再次想出了一条委婉而恶毒的办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史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