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慈禧全传_高阳【6部完结】(55)

  “没有,没有。除琢翁以外,别无他人。”

  “这,这……,”曹毓瑛把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作个废然的神态,“这我倒不便去了。”

  “何以呢?”

  “让别人看着,仿佛我拚命在巴结似地。”

  话中有刺,郑锡瀛听着不是味,强笑道:“那也谈不到什么巴结不巴结,做此官、行此礼,‘堂上’看得起咱们,咱们还能端架子吗?”

  “对,对!”说着,他把公事移了移,表示不想谈下去了。

  郑锡瀛自觉没趣,逡巡离去。曹毓瑛随即也把这件事丢开。等军机大臣到齐,发下前一天进呈的奏折,检点一遍,或者是例行公事,或者是交部核议,并无立刻要办的急件,“上头”也不曾“叫起”,这是十分清闲的一天,便在心里盘算,如何把那封信秘密送给恭王?

  一个念头还未转完,有个侍应奔走的“苏拉”,到他面前躬身说道:“怡王爷请!”

  到了对面屋子,只有怡、郑两位在,请过了安,照“坐听立回”的规矩,在下首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怡王先吩咐了几件公事,然后说道:“琢如!今儿晚上请恭王吃个便饭,奉屈作陪。国丧不宴客,我就不下帖子了。你早些个来,大家聊聊。”

  “是,”曹毓瑛站起身答道:“我早早到府里伺候。”说着,退后两步,正要请安退出,怡王又把他喊住了。

  “请等一下,”他问:“王少鹤是怎么回事?仿佛挺不痛快似的。”

  王少鹤就是王拯,在军机章京中,资格也很老了,但他志不在此,希望外放,这一次学政掣签,没有掣着,已是大为失望,后来又听说签筒中根本没有他的名字,连个候选的机会都不给,便十分生气,告病假要回京城。这段经过,曹毓瑛是完全知道的,如果照实回答,必定招致上官的反感,不能不替他遮掩一番。

  “没有怎么不痛快。他身子不好,精神差了,看上去象是不大爱理人。”曹毓瑛又说:

  “请王爷赏了他的假吧!”

  “给假可以,不必回京。就在这里养病好了,反正回銮也快了。

  听语气,怡王对王拯的“误会”是消释了,曹毓瑛欣然答应。回到自己屋里,随即写了封信,通知王拯,不必上班,在寓养病。接着又把怡王交代的几件公事,分派了下去。由于这一阵耽搁,便把要送信给恭王这件事,暂时抛开,直到交班那一刻才想了起来。

  他在想,这封信最好由醇王转交,但自己又不便去拜访醇王,得要另外托个人。正好这时候许庚身来商量班务,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最妥当的人。许庚身也是可共机密的人,而且醇王与他投缘,常有往还,请他去投这封信,丝毫不着痕迹。

  于是,等屋中无人时,他低声说道:“星叔!我有事奉托,有封信请顺道面递朴庵。”

  朴庵”是谁?许庚身楞住了。刚要发问,见到曹毓瑛的那封信上写着“鉴园主人”,才恍然大悟,是指醇王。他们平时背后谈到王公亲贵,很少直称他们的别号,所以一时想不起来,而曹毓瑛此时对两王不称爵名,但称别号,又可知那是要避人耳目的密札,于是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是请朴庵转递。”

  “对了!”曹毓瑛又说,“函中所叙,此时无暇奉告。一半天到我那里来细谈吧。”

  “好。”许庚身取只空白封套,把那封信装在里面,拿在手中,扬长而去。

  等退值回家,也不过刚刚才换了衣服,许庚身已派人送了信来,寥寥数语:“委事妥办,前途允即亲递。度此时已达览矣。”

  曹毓瑛看了这封短简,知道醇王已能了解到他给恭王的那封信,十分重要,这条秘密路线,再加上一个许庚身,可以说是严丝密缝,异常完美,他觉得非常欣快。睡了个午觉,早早到了怡王那里,匡源和焦祐瀛已比他到得更早,这两位赞襄政务的军机大臣,最近春风得意,做官做得极其起劲,见了曹毓瑛,虽然也照样亲热得很,但不免时有得色流露,令人难堪,曹毓瑛懒于应对,却又不能不尽自己的礼节,相当乏味。幸好,客人纷纷来到,匡源和焦祐瀛忙着去应酬别人,算是放过了他。

  上灯时分,主客恭王到了,一一寒暄,最后来在曹毓瑛面前。他特别注意恭王的眼色,却是什么表示也没有。等到换了便衣,随意闲谈时,恭王捧着水烟袋,取了根纸煤儿,亲自在烛火上引燃,同时眼风扫过来,恰好与他视线碰个正着。

  曹毓瑛心里明白,恭王已经看到了他的信,并且已照他的要求,“阅后付火”了。这下,他才大大地放了心,那封信如果辗转落入肃顺手中,不但大事难成,而且可能兴起大狱,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以后一连三四天,恭王忙于酬酢,两宫也未召见,但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说醇王福晋曾进宫请安,这又显然表示恭王接纳了密札中的建议,曹毓瑛大为兴奋。

  当然,兴奋只是在心里,表面上的形迹,依然处处谨慎,他没有再见过恭王,也未曾再写信,有话都透过醇王转达。因为如此,与许庚身的来往却更密切了,好在原来就是感情甚深的同事,无论于公于私,这密切的交往都是无足为奇,不容易引人注目的。

  对曹毓瑛来说,许庚身自然不仅止于替他代言,在整个计划中,他也还提出了许多意见,特别是在为恭王争取支持这一点上面,他的看法,比较深远,而且实在,同时因为他与醇王的关系,所以近支亲贵的态度,他也比曹毓瑛了解得多。

  除此以外,许庚身还有一项他人所不及的长处,军事方面的进展情况,他最清楚,因为指授方略的谕旨,一直是他主办。肃顺能得大行皇帝的信任重用,以及颇能取得清议的好评,就在于他能破除满汉成见,用人唯才,不拘常例来全力维护曾、左、胡及湘军,所以湘军打得好,势必归美肃顺,增加了他的声望。而这一方面的估量,只有许庚身最有资格。

  “近来安徽打得很好,安庆指日可下。凡有捷报,无不为‘宫灯’壮声势。”许庚身提出警告:“新钱一行,物价必回,那时清议所播,天下只知有肃某,可就难制了。”

  “是的。”曹毓瑛很深沉地说,“我辈不可轻敌!当然,事宜速举,各方面都要加紧进行才行。”

  “听说恭王快回去了?”

  “也听说了,大约在初七八。”

  “回銮呢?”

  “总在下个月。一说初三、一说十三、一说二十三。要看桥道工程而定。”曹毓瑛接着又说,“见着醇王,提醒他催一催,上头总还要跟恭王见一两次面,务必要在他回京以前,把回銮的日子定下来。”

  “我以为恭王在这里有一件事好办,而且一定要办。惇王不是对他有误会吗?何不在此设法消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