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粉墨春秋_高阳【完结】(187)

  这沧桑之变,便是汪精卫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就小处 言,是沧桑变我;就大处言,不妨我变沧桑,何舍何取,不 待智者后知。不过汪精卫心里是这么想,但刚到河内时,前 途茫茫,还不敢作何豪语;只好以”落花”自拟,这样劝告 “落叶”:此时此地,你只有被牺牲的分儿!不如趁早辞枝,随 我东下;至少还可以沾染我的一点香气。

  “东下到何处?自然是南京。结语动这以离黍之思,恰是 无可奈何之语。”言先生问道,”各位看我这首笺词如何?”

  在满座无声中,有个甫来自重庆的汪系人物,夷然若失 地说:”原来汪先生把我们比作落叶,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 了。”

  “我觉得汪先生自拟为’落红’,才真是匪夷所思。”另有 个人说:”’轻薄桃花逐水流’,何自轻自贱如此?”

  “此亦不得不然!既然把蒋先生比作傲霜枝、王者香,就 不能不自拟为桃李。只是’似得落红东去’,只有遗臭,何 ‘有余馨’?”陈公博大为摇头:”汪先生一生自视太高自信太 过,真正害了他!”

  “足下既然看汪先生如此之深刻,何以每一次汪先生有所 行动,总有你参加?”有个陈公博的好朋友,而不算汪系的客 人,这样率真地问。

  “唉!”陈公博痛苦地说:”莫知其然而然!”

  他喝了口酒,眉宇间显得困惑万分;座客知道他正在回 忆往事,都不愿打扰他,静悄悄地衔杯等待他作下一步的陈 述。

  “扩大会议失败以后,我到欧洲去住了半年;二十年广州 有非常会议的召集,我就没有过问。到了9月里,我有一个 打算,想试试进行党的团结。坐船回来,经过锡兰界伦堡,听 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我记得当夜在船上做了一首诗:’海上 凄清百感生,频年扰攘未休兵;独留肝胆对明月,老去方知 厌党争。’这可以想见我当时的心。”

  “团结亦不容易。众议纷纭、从何做起。”

  “从自己做起。”陈公博接口说道:”从二十年年底回南京 以后,我对实际政治从来不批评;对于党也从不表示意见。老 实说,我不是没有批评、没有意见;只觉得多一种意见,就 多一种纠纷。再说,我要想想我的意见,是不是绝对好的;就 是好、也要看能不能行得通?不是绝对的好,不必说;好而 行不通也不必说。我只有一心愿:党万万不可分裂;蒋先生 跟汪先生千万要合作到底!唉,到底又分裂了。”   ”这一次的责任——。”有人含蓄地没有再说下去。

  陈公博此时亦不愿先分辨责任;管自己说下去:”求党的 团结,不但在我实业部4年如此;离开实业部仍然如此。我 记得实业部卸任以后,张岳军先生承蒋先生之命来征求我同 意,出使意大利,我坚辞不就。为什么呢?老母在堂,不忍 远游,固然是原因之一;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汪先生出国 治疗,我再奉使远方,一定会有谣言发生。党内一有谣言,结 果有时非意料所及,常理可度,所以我下定决心,不离南京, 一直到八一三为止。”   ”不过,”有人笑道:”星期五夜车到上海;星期天夜车回 南京,是’照例公事’”。

  陈公博笑而不答;然后脸色又转为严肃,”去年在汉口, 党的统一呼声又起。有一天立夫跟辞修到德明饭店来看我;辞 修很率直,他说:‘过去党的纠纷,我们三个人都应该负责任。’ 我笑着回答:‘在民国廿一年以前,可以说我应该负两分责任; 廿一年以后,我绝不负任何责任。’立夫同意我的话。就是那 两分责任,现在回想,也有点不可思议。”   ”请举例以明之。”

  陈公博沉思了好一会才开口:“我无意指出谁要负主要责 任,不过每次纠纷,我都不是居于发动的地位;而每一次都 变成首要分子,仿佛魏延,生来就有反骨。事实上是不是如 此呢?不是!一切演变,往往非始料所及,像十六年宁汉分 立,我在南昌主张国府和总司令部都迁汉口;因为当时我确 实知道,共党并没有多大力量,心想国府和总司令部同时迁 到汉口,这样的声势,何难将共产镇压下去?哪里知道,后 来毕竟引起宁汉分立。”

  “那么,扩大会议呢?”

  “我在《革命评论》停刊以后,到了欧洲,本想作久居之 计;后来汪先生、汪夫人一再催我回国,结果搞出张向华跟 桂系合作的’张桂军’事件和扩大会议。”陈公博皱眉摇头,   ”实在不可思议。”

  “可是,”有人提醒他说:”这一次汪夫人劝驾的意思亦很 切。”

  “我决不会去!所以请炳贤兄代表。”

  “其实,我亦可以不去。”何炳贤说:”刚才言先生分析那 首词,不是把汪先生的心事说尽了吗?”

  “未也!”言先生接口说道:”我刚才还没有讲完;最近, 汪先生把他的那首词改过了。上半阕改了两个字;下半阕改 了结尾三句。”

  “怎么改法?”陈公博急急问道:”快说!快说!”

  “前半阕中’犹作留连意’,改为’无限留连意’;下半阕 结尾三句:’只极目烟芜,寒蛩夜月,愁秣陵’,改为’尽岁 暮天寒,冰霜追逐千万程’”。

  听言先生念完,座客脸上都似罩了一层严霜;最后是陈 公博打破了沉默。

  “看起来,汪先生一定要组府了!此刻我们不尽最后的努 力,将来会懊悔。”

  “这’最后的努力’是什么?”

  “分两部分。”陈公博说:”炳贤兄,请你无论如何要阻止 汪先生’组府’;其余善后问题,我再设法挽救。”

  “恐怕很难。”何炳贤愁眉苦脸地。

  “不但难,”有人提出警告,”也许会被汪夫人硬拖住, ‘岁暮天寒、冰霜追逐’。”

  “这你请放心。”何炳贤显得很有把握地,”别说’岁暮天 寒’,那怕’春暖花开’也没有用。落叶是落叶,落花是落花; ‘萧条异代不同时’,凑不到一起的。”

  何炳贤随身带着许多来自大后方各地,对汪精卫的批评, 口诛笔伐,严于斧钺;但在”公馆派”的人看,倒不如平心 静气的分析,反能令人折服。

  有一本青年党办的刊物,叫做《国论周刊》,因为是友党, 认为持论比较客观,其中有一评论汪精卫的文章,格外受到 重视;说汪精卫是十足地道的旧式文人,凡是中国旧式文人 所易犯的毛病,汪精卫都有。

  这些毛病中,最常见的是每每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情感,歌 哭无端,忧喜无常。大庭广众之间,尽管大家一团高兴,而 他可以忽然忧从中来,不胜其飘零沦落之感。同时旧式文人 照例有一种夸大狂,尽管所见所知,平常得很,但总自诩为 有什么独得之秘,因此目无余子,可以把别人特别缩小,而 把自己特别放大。气量又狭小,稍不如意,即不胜起悻悻之 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