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_雾满拦江【4部完结】(338)

  3.暗杀过程不一致,刘文说暗杀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王文中则暗示了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4.下达暗杀命令的途径不一致,刘文说是袁世凯直接下令给阿迷县长张一鲲,而王文则说下达暗杀命令的人,实际上是唐继尧。

  在我们此前的史学研究过程中,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麻烦,不同的史学家对同一事件的描述,竟然是天差地远,两者的距离已经到了无法相互解读的地步。

  要知道,所有的史家研究,都是汇集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史料,相互印证彼此戳穿,最后过滤掉过于强烈的主观情绪,而得到一个比较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状态描述。而在这里,这招不灵了,没法子应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一个虚假信息的介入,导致了历史系统的紊乱。这就有点儿像是在听收音机的时候,受到了电子信号的干扰,使广播变得支离破碎,凌乱不堪。纵有多名当事人在倾听,但每个人听到的,都和别人听到的有着本质的不同。

  那么在这里,这个虚假信号,是什么呢?

  就是袁世凯下达暗杀令的错误解释,导致了史实变形扭曲。

  首先来看刘秉荣老先生的说法,他说是袁世凯密电阿迷县长张一鲲,让他劫杀蔡锷。这怎么可能?袁世凯以大总统的身份,怎么可能对一个小小的县长,下达这种荒谬离谱的命令?而且这道暗杀密令不止下达给了阿迷县长张一锟,连蒙自关道周沆也收到了。试想这种级别的行政官员,有没有暗杀能力?又有多少保密意识?如果袁世凯真笨到这份儿上,随随便便下令一个小县长暗杀著名军事将领,如此低智商,他凭什么做中国的大总统?弱智都能当开国大总统,这个国家的民众智商又得低到什么程度?

  所以,即使是袁世凯真的下达暗杀密令,也断无可能对一个小县长下令,难道袁世凯认为一个小县长,比他内定的全国陆海空大元帅办公室总参谋长,水平更高吗?

  如果暗杀密令不是袁世凯下达的,那又会是谁?莫非正如王忠和老先生所说,是唐继尧下达的?

  这更无可能。

  如果是唐继尧下达的这道命令,蔡锷必死无疑。只需要一小队贴身警卫,就能够于途中将蔡锷击杀,断无失手之理。

  暗杀密令即非袁世凯下达,又不是唐继尧下达,那到底是谁下达的?

  想一想,此时的昆明,在蔡锷抵达之前,是谁说了算?是唐继尧吗?如果蔡锷到了昆明,对谁的威胁又是最大的呢?

  在昆明,真的有一伙人,超级不喜欢蔡锷归来的。

  【09.军事人才过剩】

  一旦我们确定了暗杀密令既非出自袁世凯,也非出自唐继尧,那这段历史立即就清晰了。

  结合两种说法,事情多半有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蔡锷归滇,是一次秘密行动,他在越南老街留下了人,拿着他的亲笔信,约定时日,算好等他秘密抵达昆明之后,再将书信发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效仿楚汉相争时代刘邦之故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兵权。

  楚汉相争时,刘邦败于项羽,于是夜投韩信。当时韩信正在呼呼大睡,刘邦禁止士兵惊动他,径入大帐,夺得印信,直到刘邦发号施令,韩信才迷迷糊糊从被窝里爬出来。尽管当时韩信并没有反叛刘邦的意思,但刘邦必须要假定他有,因为刘邦冒不起这个风险。

  此时滇中军事,一如楚汉时刘邦与韩信的关系。早在辛亥革命初,蔡锷是云南新军三十七协之七十四标标统,而唐继尧则是蔡锷手下第一营管带。唐继尧的军事才干,未必在蔡锷之下,至少也是个帅才,所以辛亥革命云南响应之后,就面临着蔡唐两帅并争的痛苦局面。

  当时的云南,军事人才有点儿过剩,除了蔡锷与唐继尧,另有一个王振畿。云南独立之后,两名讲武堂学生枪杀了王振畿,凶手不问可知,蔡唐阵营难脱干系。但此二人实力庞大,兼具道义资源,无人敢追究,于是云南的优秀军事人才,就由三足鼎立进入到两强对峙阶段。

  当时蔡锷和唐继尧就坐下来商量:这个事咋个整呢?我看与其咱们死掐,莫不如……莫不如去别的地方捞地盘,跑马占地。

  别的地方在哪里?

  当然是贵州了。

  于是唐继尧率滇军径入已经宣布独立了的贵州,抢到了贵州大都督,滇军余部则去抢四川。没办法,僧多粥少,不抢不行啊。这场声势浩大的抢劫持续到日本三井财团赞助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发现云南这边有点儿乱,就调蔡锷入京,留下唐继尧兵镇云南,云南周边这才松了口气。

  此后唐继尧在云南整军备武,磨刀霍霍,除了讲武堂训练出来的精锐部员,另有93支自卫队,又编训退役人员,以为扩军之备。同时,云南军人到处奔走,斥巨资购买军火,先是向德国买了200万元军械,中途被截流。又花10万元去日本买,而云南兵工厂日夜不停工地加班生产,硬是把云南打造成了一个军事强省。

  唐继尧费尽了心血,经营云南,这时候突然有人跑来抢他的位子,你想那会是什么后果?

  正因为是生死兄弟,所以才更应该加以防范。蔡锷乔装夜行,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但我们理解,蔡锷却无法理解,因为行动如此秘密,他在途中却仍然遭遇到了伏击。而且这次伏击极是凶猛,蔡锷这边出现了伤亡,由于蔡锷不知道另有第三股势力已经进入了云南,理所当然地将这次伏击归罪于唐继尧。

  这也是江湖上流传唐继尧暗杀蔡锷的原因之所在,都认为唐继尧生恐蔡锷抢了他的地盘,所以必须暗杀蔡锷。但大家单单忽略了,这时候唐继尧最恐惧的,并非蔡锷,相反,只有和蔡锷联手,他才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第三方。

  所以当蔡锷于19日,携伤拖死逃回昆明之后,就已经彻底安全了。在这里,无人敢动他分毫。

  【10.从此打消非分之念】

  蔡锷19日抵滇,在与唐继尧几经商量之后,两人达成了基本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他们惹不起第三方。

  又或者,他们的最后想法是,完全可以与第三方联手,兵分三路各捞各的地盘。要知道蔡锷治理云南的原则,始终是防内争而谋向外发展。第三方势力的加盟,将有利于蔡锷这个军事思想的推行,他没理由不这么干。

  但你想和人家联手,人家可未必有这个意思。要知道,第三方是出了名的惯吃独食,连汤水星渣都不给别人剩。

  所以,为了促成合作,就必须先行清理第三方的杀手,让第三方知道自己可不是好惹的,从此打消非分之念。

  于是蔡锷参加军方高级会议。在会上,唐继尧宣称,蔡锷是他派了自己的弟弟唐继禹,带了两个警卫连、一个宪兵队迎接回来的。第三方精明者知道中计,叫苦不迭,笨傻者却是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还赶紧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导致了蔡锷抵达昆明的具体日期,出现了两个以上不同版本。

  在会上三方势力热烈拥抱,比亲兄弟还要亲,而此时,唐继尧所说的两个警卫连并一个宪兵队,早已杀入蒙自及阿迷,径逮周沆并张一鲲。但此二人者,连杀蔡锷的胆子都有,是因为他们早已打好了包裹卷儿,星夜上路逃之夭夭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