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贾志刚说春秋_贾志刚【七册完结】(621)

  “老师,这,有什么不合适吗?”

  “长江源于岷山,它的源头,水的极大处也就是浮起酒杯;到了江津,不并列船只,不避开风势,简直就渡不过去,不都是下游许多水流注入的原因吗?你看你现在穿得这么花哨,颜色这样鲜艳,天下谁还能超过你呢?”孔子的意思,你别这么招摇,你能混到今天,还不是大家帮助你的结果?

  子路一听,知道老师对自己有看法了,算了,不跟老师争了,顺着他算了。

  子路急忙退了出去,自己还有些衣服在这里,于是换上从前的旧衣服,再来见孔子。

  训斥了子路一顿,孔子心情好了很多,再看见子路进来,态度也就温和了许多。

  “子路啊,你记住,我告诉你:爱忽悠的人,不可靠;爱出风头的人,不靠谱。把自己的才智表现在外面的人,是小人。所以,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就说能,不能就说不能,这是行为的准则。说话合乎要领就是智;行为合乎准则就是仁。又智又仁,还有谁能超过你呢?”孔子又是一通大道理,听得子路直点头。

  “老师教训得对。”子路说,倒是出于真心。

  “说吧,什么事情?”孔子心情好了很多,和气地问。

  子路把季孙让他推荐费邑宰,而自己推荐了高柴的事情说了一遍,请求老师同意高柴担任费邑宰。

  费邑是季孙家的大本营,费邑宰的权势甚至不低于季孙家的大管家,而季孙家族实际上掌管了鲁国的国政。所以,费邑宰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子路觉得,能够让自己的弟子得到这个位置,孔子应该非常高兴才对。

  可是,子路想错了。

  “这怎么行?高柴要能力没能力,要学问没学问,要风度没风度,要高度没高度,让他去当费邑宰,这不是害人家吗?”孔子激烈反对,劈头盖脸斥责子路。

  “这,我觉得高柴性格稳重但是有原则,没有问题啊。”子路争辩,他觉得高柴不错。

  “啊呸。”孔子更加生气了,咽了一口吐沫,大声说:“他那点学问,能干什么?不再学习五年以上,他甭想去当官。”

  “老师,那里有百姓,有土地,不一定非要读书才能学到东西啊。”子路还在争辩,他觉得自己在季孙家当管家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哼,你就狡辩吧,我就讨厌这种狡辩的人。”孔子很生气,话说出来也有些火药味了。

  按《论语》。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没有再说话,他实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

  孔子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毕竟子路不仅是自己最信任的学生,还是季孙家的管家,于公于私,不应该这么不给面子。所以,孔子喝了一口水,平复自己的火气之后,决定改用商量的语气来和子路说话。

  “子路啊,我不是对高柴有成见,其实他是个很努力的孩子,人品也好。但是,每个人的能力适合不同的工作。费这个地方是季孙家的心脏,季孙家的每个人都盯着费邑宰这个位置。可以说,费邑宰既要承受季孙家臣们觊觎,又要承受季孙的猜忌,不是一般人能够去做的。这个人必须要八面玲珑,随机应变,要能让下属服气,要能让季孙放心。你说,高柴能坐这个位置吗?”孔子把利害分析了一遍,然后看子路的反应。

  子路一时没有说话,不过脸色已经不像刚才那样抗拒。过了一阵,子路才开口。

  “老师,高柴确实不适合。”子路服气了。

  子路服气了,孔子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可是,我已经跟季孙说了,怎么办?”子路问。

  “你可以推荐另一个人。”孔子心情好了,说话也轻松了很多。

  “谁?”

  “冉有啊。”孔子说,不过说完,他又有些后悔。

  自从当初子路随孔子去了中都,孔家的管家就由冉有代理;自从子路去了季孙家,冉有就正式接任了孔家的管家。冉有的能力明显在子路之上,这一点每个人都承认。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具有管理才能的就是冉有。

  冉有的性格也很好,善于与人沟通。此外,冉有家世代是季孙家的家臣,在季孙家颇有人脉,这一点也是他的优势。

  所以,没有人比冉有更合适了。可是,孔子又有些舍不得,这是他有点后悔的原因。

  “对啊,冉有最合适啊,我怎么没有想到他呢?”子路非常高兴,可以说是喜出望外。

  话已经说出去了,孔子不能再说冉有也不行了。再说了,如果自己阻止冉有去,弟子们会怎么想?还有谁愿意跟这个老师混?

  就这样,子路向季孙斯重新举荐了冉有,冉有面试一次过关,季孙斯对他非常欣赏,立即任命他为费邑宰。

  第二六〇章 炒鱿鱼

  孔子一门心思要恢复鲁国公室的利益和权力,因此在平时的言行中都表现出对三桓的不满,也会提出一些压制三桓的建议。可是,所有的建议,只要是涉及三桓的,鲁定公一概驳回,而三桓知道之后,都对孔子不满。

  基本上,孔子并没有能够讨好鲁定公,相反,鲁定公开始担心孔子会连累自己;而三桓对孔子日渐讨厌,尤其是季孙斯。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就是孔子当时的状况。

  可是,孔子很执著,他要按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做。

  孔子断案

  有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诉讼,具体什么原因没有记载,不过不外乎土地钱财。父子二人吵吵闹闹,来到了孔子这里。

  按照孔子的习惯性审案方式,是这样的。

  孔子会安排两名讼师,类似于现在的律师或者陪审团。首先,诉讼人提出各自的主张和论据;之后,孔子让一名讼师首先发表意见,论述自己对于案件的看法;再之后,又让另外一名讼师发表意见。两名讼诉的意见发表之后,孔子断案:“某某讼师说得正确,按照他的意见判决。”

  基本上,孔子也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原始的律师制度。

  按《说苑》。孔子为鲁司寇,听狱必师断,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进曰:“某子以为何若,某子以为云云。”又曰:“某子以为何若,某子曰云云。”辩矣。然后君子几当从某子云云乎。

  不过,这次孔子没有采用这个办法,他采用了什么办法?

  孔子把父子二人关在了一个牢房,之后并不审理。这一关,就是三个月。三个月之后,父亲实在忍不住了,请求撤诉,孔子准予撤诉,释放了父子二人。

  父子诉讼的案件很快传到了季孙斯那里,季孙斯非常不高兴。恰好冉有就在面前,季孙斯当着冉有的面批判起孔子来。

  “孔子忽悠我了,他从前对我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提倡孝道,如今这个不孝的儿子不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吗?为什么不杀掉他来教导百姓呢?真是太无理了。”季孙斯话说得很气愤,借此发泄他对孔子的一贯不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