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222)

  “嫂子,天下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唐虽然乱一些,但怎么说也靠近伟大首都,有什么事情也能有个照应,其他的地方更远了。”

  “就不能在附近找一个小地盘给叔虞?”

  “嫂子,叔虞这孩子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要是给他几亩地做个小地主,难道不是太屈才了?他的后代还有什么发展的余地?看长远一些,唐是个好地方。”

  别说,周公的话是有道理的,唐虽说地方不大,但是那是黄土高原,四周不是高山就是大河,而且都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表里山河”。这样一块地盘,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邑姜现在算是知道了周公的苦心,她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生气,说话委婉了许多:“他四叔,你的话都有道理。可是,咱不能稍缓一缓,叔虞长大一点再去?”

  “嫂子啊,您知道多少人盯着这块地吗?我讨伐唐之前就有人来找我要这块地,回来之后又有人来找,我就告诉他们说大王已经封给叔虞了,这才让他们没有想法了。叔虞要是不抓紧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想法了,夜长梦多啊。”周公这番话,算是说得十分明白了,有些话原来没有准备说,现在也说出来了:“嫂子,实话跟您说吧。规矩都是人定的,实际上大侄子说过的话,也不都是句句都当真的,有用的咱就天子无戏言,没用的就当没听见。嫂子您忘了,当年讨伐商纣不是先占了个卜吗?结果是往不利。老爷子当时就说‘难道几个烂骨头破草就能决定天命?’还是决定打。这规矩和占卜一样,合咱的利益,咱就说这是天意不能违背,不合咱的利益,咱就当没那回事。叔虞这事情就是这样啊,正想把唐给他,所以就拿‘天子无戏言’做个借口而已。”

  用心良苦啊,周公绝对是用心良苦。而他说的那些盯着唐的人,邑姜知道是谁,就是管叔鲜,蔡叔度,还有霍叔处那几个,他们都嫌自己的地盘太小,总嚷嚷着要换个大的。

  邑姜听完了这样一番话,不住地点头,这一帮小叔子中,她最喜欢的就是周公了,平时的关系也最好。虽说最近总有人说周公想要篡夺成王的宝座,邑姜从来也不相信,因为她相信周公的为人。如今周公这样说,就更能感到周公的无私和深谋远虑了。

  可是,即便是这样,邑姜还是不能放心叔虞。怎么办?邑姜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知道周公不会同意,但是周公不能不同意。

  什么想法?

  ——圣母和晋祠

  “他四叔,你说得对,我现在也觉得叔虞该尽快上路。不过,我要跟他一块走。”邑姜想出来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

  “不行。”周公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失礼了,赶紧缓和了语气,轻轻说道:“按着规矩,太后是不可以离京的。”

  “规矩?他四叔,你刚才不是说过了,规矩是人定的,合适就遵守,不合适就当不知道吗?哈哈。”邑姜算是现学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这。”周公愣了一下,随后笑了,嫂子实在太聪明了,让他无法反驳。“可是,这样的大事,还要大侄子同意才好。”

  “这好说,现在就问他。”邑姜令人立即找成王来,三个人一同商量。

  不多久,成王来了。叙了礼,成王坐下。

  不用周公开口,邑姜将方才与周公的对话简单说了一遍,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儿啊,你觉得娘这样做对不对?”邑姜问成王。

  “娘,我也舍不得你,可是,我也知道叔虞更需要你。娘,你就放心跟弟弟去吧,这里有四叔在,不用担心我。”得,成王一口同意。

  周公没办法了,不过他又从心里高兴,成王兄弟情深也令他感动,让他想起来哥哥武王与自己之间的那种兄弟情。

  叔虞被封在唐,侯爵。

  去唐国上任的时候,太后邑姜同往,成王一直送出京城,而周公亲自送到唐都城翼城,一切安置妥当之后,才启程回到成周。

  随同叔虞前往唐的,除了一部分周朝军队和配备的大夫之外,还带走了商朝的怀宗九姓。这样,唐国就成了一个民族大杂烩,周人、商人和夏人在这里汇聚。

  根据周公的建议,邑姜母子在唐实行了姜太公治理齐国相同的策略。

  首先,国民待遇原则。尽管是征服者,邑姜和叔虞并没有以征服者自许,并没有让周人高人一等。各个民族在这里地位完全平等,可以杂处,可以通婚,只要是居住在唐的人,均享受国民待遇。凡是煽动民族矛盾者,一律处死;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夏人以游牧为生,商人以工艺谋生,而周人主要从事农业。在唐,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因此从事各种产业的人都有。邑姜和叔虞并没有强制大家从事农业,而是根据实际环境,由百姓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

  第三,开放原则。唐的四周是不同的国家,有华夏有戎狄,邑姜和叔虞的政策是打开大门,对全世界开放。唐实行贸易自由政策,与中原国家和狄人都进行贸易。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促进了唐的商业发展,还让狄人可以交换到生活用品,从而能够和平相处。后来扬名天下的晋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第四,和平共处原则。邑姜和叔虞以开放和真诚的心态与四周国家交往,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同。从叔虞开始,唐的公族就开始和狄人通婚,叔虞的后代也大量前往戎狄国家居住生活。

  第五,发展农业原则。尽管鼓励大家因地制宜,但是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让邑姜和叔虞对农业更加重视,他们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进行优化育种,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农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前来归化,使得唐国人口大增,国力膨胀。

  《史记》记载,通过优化育种,晋国后来培育出了高产麦,麦穗硕大,叔虞派人献给成王,成王又赠给了周公,周公作《嘉禾》以志庆贺。

  由于唐叔虞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在历史上得到极高评价。而后人为了纪念唐叔虞,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祠”,也就是现在的晋祠。到了北宋,宋朝政府又在晋祠内修建圣母祠,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邑姜。

  历代以来,晋祠都是香火最旺的祖祠。除了唐叔虞的后代之外,晋祠还是王姓、张姓的祖庙,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庙,可以说晋祠是中国三大姓的朝拜圣地。

  晋祠,如果说晋祠是除了黄帝陵和炎帝陵之外,在中国排位第三大的祖庙,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吧?

  如果再算上从太原起家的中国第四大姓赵姓,那么,中国姓氏中排位最靠前的张王李赵杨五大姓就在太原会齐了。

  山西,除了黑煤窑之外,有太多值得我们去追思的地方了。

  但凡中国人,有空应该去趟山西太原,祭拜祖先,凭吊古人。

  ——晋国的由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