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55)

  --鞠躬尽瘁

  当儿子伯禽去鲁国当国君的时候,周公说了一段千古闻名的话,原话如此:"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第74节:周公主义(6)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我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小心谨慎,生怕失去贤能之人。我洗头发的时候,如有贤士来到就把头发握干去见他,洗一次头,往往要握干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因为贤士来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见他们,一顿饭往往要分成好几次吃。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小诸侯,可不能骄傲啊!"

  曹操所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从这里来的。

  《说苑》记载,周公每隔一段时间会派出十二个人,三个人为一个小分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寻访贤人,视察民间疾苦,之后回来向他报告。

  当诸侯来到中央朝拜的时候,周公就会把他们那地方的得失好恶告诉他们,这让诸侯感到震惊和畏惧,而百姓听说了,都会感到高兴和看到希望。于是,天下诸侯都想方设法施行德政,百姓则安居乐业,《诗经》为此写道:"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周公主义

  按照我们固有的评价体系,最早的基础的东西是主义,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是思想,而具体的做法是理论。譬如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华文化中,能够站在最高端俯视后人的无疑就是周公,所以,我们把周公的治国思想、哲学理论和设立的各种制度合称为周公主义。

  伟大的周公,伟大的周公主义。

  周公之后,将他的主义全面发扬光大的是管仲,因此我们把管仲的各种思想理论和制度称为管子思想;而在管仲之后,又有了老子、孔子、荀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可以达到学说的水准,也就是老子学说、孔子学说、荀子学说等,孙子、商鞅、韩非子、墨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可以称为理论。

  周公主义--管子思想--老子学说、孔子学说、荀子学说、孙子学说--诸子理论,中华文化的脉络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框架已经牢牢地搭建起来,后人们不过是在这个框架里拆拆补补而已,不是吗?

  没有周公,行吗?

  周公说了许多,就此打住罢。

  陕西咸阳歧山周原,有周公庙。山东曲阜,有周公庙。但是,周公的香火实在令人汗颜,即便去磕头烧香的,多半也是求签算命之徒。

  《易经》里面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绵延五千年不衰的民族,就是因为祖宗的德厚,能庇荫到如今。可惜的是,我们对祖宗实在是太怠慢了。

  日本人喜欢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常常因此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连祖先都不参拜,连我们的至圣周公都不知道,我们是一群数典忘祖之徒。

  韩国人喜欢抢我们的文化,甚至想抢我们的祖宗,这也令我们愤慨。可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了吗?我们善待自己的祖宗了吗?多少年了,我们的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孔夫子成了孔老二。好的东西,你不要,别人自然要来抢。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们不仅不能梦见周公,我们甚至连周公是谁都不知道。

  愤慨吧,对我们自己愤慨吧。

  第75节:阿哥阿妹情义长(1)

  阿哥阿妹情义长

  说完周公,再说说姜太公老爷子。

  姜老爷子的故事比较多,譬如姜太公钓鱼等等,这里就省省了。毫无疑问,在周朝灭商朝的过程中,老爷子居功至伟。

  有一段对话要特别说一说,周文王问姜太公怎样治理国家,姜太公说:"能称王的国家百姓富足,能称霸的国家军人富足,混日子的国家公务员富足,要完蛋的国家国君富足而百姓贫穷,所以,国富民穷是很危险的。"

  听完之后,文王立即把国库里的财富拿出来分给了百姓。

  多么伟大的姜太公啊,多么伟大的论断啊。三千年以后,温家宝总理终于提出来要"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

  国富民穷,真的很危险。

  --姜太公治理齐国

  灭商之后,武王将姜太公封到齐国,齐国在营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

  姜太公赴任途中,一日天晚投宿,店家对他说:"我听说机会得来困难失去容易,看你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去上任的。"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姜太公再不敢耽误,连夜赶路,第二天早上就到了营丘。幸亏到得早,恰好遇上莱夷进犯。莱夷哪里是姜太公对手,当时被击退。

  之后,姜太公开始治理国家,他没有改变当地的风俗,只是简化了原有的礼节,发展工商业,鼓励养鱼贩盐。于是,齐国周边一带国家的百姓都跑到齐国来了。太公只用了三年时间治理好了齐国,而南面的鲁侯伯禽用了五年时间来改造当地的风俗和礼节。后来周公知道了齐鲁两国不同的治理方式,长叹:"齐国的方法更得民心啊,看来今后鲁国是要被齐国欺负了。"

  由于齐国强盛,召公特地对齐国下令: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隶,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什么意思?说句大白话,就是授权齐国可以代替周朝天子征伐任何国家,在"礼仪征伐出自天子"的周朝,这是唯一的一份特权。

  于是,齐国开始名正言顺扩张,首先灭了莱夷,占据胶东半岛,直通大海。之后南征北讨,成为大国。而鲁国果然落后于齐国,在两国交往中处于劣势。不过,由于祖上的交情以及两国的地位相当,两国的关系始终不错,世为婚姻。

  姜太公的后代也不少,高、柴、齐、崔、章、吕、卢、许、纪、丁、浦、东郭等姓氏都是姜太公的后人,在此不妨自豪一把。

  --大龄晚婚青年

  祖宗交代得差不多了,回来接着讲春秋。

  鲁国最近一次与齐国联姻是鲁桓公娶了齐僖公的女儿做夫人,前文说过,那个女儿长得范冰冰一般,十分迷人。可是,这段婚姻在当时是有些奇怪的,为什么?因为两个人都属于大龄未婚青年。怎么弄成了大龄未婚青年呢?说来话长。

  先说鲁桓公,桓公登基的时候十九岁,登基三年之后向齐国求婚,应该是二十二岁,在那年代,那就是晚婚。

  再说齐僖公的小女儿,长得像范冰冰,才华更是不得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此人称文姜,意思是有文化的姜家的女儿。齐僖公原本想把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可是被拒绝了,后来公子忽在隐公八年的时候成亲,也就是说,那时候文姜至少十三岁了。而桓公向齐国求婚,那又是六年之后,也就是说,求婚的时候,文姜少说十九岁了,比较合理的估计是二十岁到二十四岁之间。女孩子这个年龄,在那个年代也是晚婚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