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88)

  【解析】还是那样,孔子注重周礼,同时也是职业习惯。不过,对于负版者这个词,通常的解释都是背负国家图籍,这个说法肯定有问题,平常人谁背负国家图籍呢?所以,一定有正确的说法,只是现在我们没有找到。至于迅雷风烈必变,则是孔子要表示对上天的敬畏。

  【现实解说】遇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情和态度,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啊。

  18.34(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解析】做什么事情都规规矩矩,小心翼翼,还要有风度。

  【现实解说】有的土财主暴发户,有了钱之后飞扬跋扈,指指点点,吆三喝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

  18.35(10.2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孔子和弟子们)表情庄重起来,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在祭祀地点集中起来。(孔子说):“在山梁上进献山鸡,是时候了。”子路把山鸡放到祭品摆放的地方,(大家)三次下跪磕头,然后站了起来。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说都很模糊,也是说法不一。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这种普遍的说法语焉不详,不知所云,牵强附会。遗憾的是,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蒙混过关的。

  我们注意到,整个《论语》的第十篇都是在讲述孔子的生活规律和接人待物,这一章却突然跳跃出去,去讲野鸡,岂不怪哉?所以,这段话讲的还是孔子在生活中的一种做法。什么做法?祭祀。

  这是孔子和弟子们在山坡上祭祀山神的程序和场景,祭品则是山鸡,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翔,是翔趋的意思。翔趋是古代的一种礼容。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共,是供,供奉的意思。嗅是磕头的意思,取狗嗅之意,也就是鼻子碰到地上。从这个角度说,这应该是祭山神,鼻子碰地表示对山神的敬重。“而作”就是站起来,前面(10.25)中有“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现实解说】野外的祭祀其实类似驴友,但是比驴友更有内涵,也更有亲和力。现在的驴友多半只知道到处转,像驴一样没有目的,没有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赶时髦或者释放多余的精力。其实,不妨增加一些祭祀的内容,多一些文化内涵,能吸引更多的人和有更丰富的话题。

  18.36(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方式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方式啊。”

  【解析】肯定有人说孔子怎么这么啰唆,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乐师都是瞎子。孔子的提示,是帮助乐师走路、坐下以及了解身边的人。

  孔子是个很周到的人,服务意识很强的人。虽然有时显得繁琐,更多的时候让人感到很舒服很贴心。

  周朝,某些职业是专门由残疾人来做的,譬如乐师基本上是盲人。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眼睛不好的人,耳朵一定好使。再譬如,守门人一般是瘸子或者断腿断脚的人,总之就是脚底下不利索的人,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守门就要求一直待在那里不动,腿脚灵便的往往东走走西看看,腿脚不好使的宁愿待着不动,大小便来了也宁愿多憋一会儿。

  【现实解说】如今如今盲人不做乐师了,做按摩的比较多,因为眼不好使,手的感觉就好。帮助盲人的手法比较多,最多的就是城市的盲道,可是很多盲道被占用,这些都属于没有好好学习《论语》。

  18.37(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解析】这段话的字面意思简单得很,不用多说。但是,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历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先来看看孺悲是什么人?历史上并没有说明,唯一一段有关孺悲的记载是在《礼记·杂记下》“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孺悲应该是鲁哀公身边的人,而孔子尽管这一次没有见他,终究还是见了他或者见过他。

  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见他,而且故意让他知道呢?从这段话在《论语》中的位置看,前后都是在讲孔子讨厌的人或者讨厌的事情,因此可以简单推断孺悲是孔子很瞧不起的人。那么,孔子为什么瞧不起孺悲呢?

  孔子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意思是,你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而这一段,应该就是孔子的“以直报怨”。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

  孔子去拜会鲁哀公,鲁哀公正准备玩乐,于是派孺悲出来告诉孔子,说是主公有病,请您改日再来。还没等孔子转身,宫里传出了歌舞的声音,鲁哀公分明没有生病。孔子大为恼火,可是不能把账记在鲁哀公的身上,于是记在了孺悲的身上。

  这一次,孺悲来了。孔子一看,你这小王八蛋上次不是忽悠我吗?这次我照方捉药,以直报怨,同样的办法来羞辱你。于是,就发生了这段故事。

  【现实解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第十九部分 子曰

  《论语》有大量的“子曰”,记载着孔夫子的话。这些话多数无法确定说话的背景以及对象,因此很难被放到恰当的地方。因此,“子曰”作为单独一篇。

  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或者主线,但是还是尽量地将同样主题的句子放在一起,以便让大家看到孔子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看法。当然,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就暴露出来了。不过这没有什么,因为人的思想总是在变化的,自相矛盾是正常的。

  一个需要提出来并且正视的现象是,孔子在晚年变得偏隘,很多话明显是与人争吵或者背后骂人,这一类的话价值不大。

  19.1(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