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把青春献给你_冯小刚【完结】(23)



  “让他外出开会去,正好这一段时间不在家。咱们这本子最灵活了,觉着谁多余就让他出差开会去。”

  “这集的名字就叫《飞来的星星》怎么样?”

  “朱晓平记上。头一集有了。”

  “咱再写一集保姆的吧,有一小保姆备受雇主的欺凌,编辑部为其打抱不平,并重新给她找到一户理想的雇主,结果她反客为主,成了雇主家的太上皇。弄这集的意思是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工不同,但要相互尊重,人格上是平等的,雇主应当善待保姆,保姆呢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好好,不错,观众准爱看。这集就叫《小保姆》得了。”

  “你们听我这主意怎么样。咱写俩待业女青年觉得编辑部特神秘,于是谎称是高智能机器人,设法让编辑部租用了她们,结果在使用过程中编辑们发现……”

  “可以可以,你听我这个,有位编辑贸然捧红了一位歌星,后来才发现是一哑巴,悦耳的歌声原来是出自另一位瘸腿的丑姑娘。一对双簧,写残疾人自强不息……”

  “嘿嘿嘿!我那机器人的故事还没说完呢!”

  朱晓平忙不迭地记着:  “我都记上了。”

  “咱写个好人好事儿的吧?”

  “写个‘错怪陈世美’,编辑部调解一对夫妻纠纷,错把男方当成了陈世美,为女方出了不少恶招儿,后来发现,敢情‘秦香莲’不是好东西。编辑们好心办坏事儿。”

  “写减肥的……”

  “写找对象的,自个儿不怎么样,还非逼着编辑部给他找个十全十美的天仙…7…”

  5 天后,我们把朱晓平加工整理的一份故事梗概交给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依依惜别地离开了住一晚上官价儿180 块钱,几经磋商优惠成80块钱的宾馆。

  回家的路上我问王朔:  “敢情这就叫策划。”

  上面这篇文章是10年前写的,我没作任何修改,原文照抄。对于文章中记录的一些对话,是否真实地存在过,我的记忆已经非常的模糊了,不知道哪些是原来的木头,哪些是后补上去的腻子。这点上还望当事人原谅。大体上说,它应该还是原来的那块木头。再次拿出来示众也没有给它刷油漆见新。

  非他莫属写

  《编辑部的故事》之初,李冬宝的人选在我脑子里就只有一个人,葛优。剧本出来以后,按说作为编剧就算交差了,可当时的导演金炎打算从军艺表演系物色李冬宝,听说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要找英俊小生,最起码也是文绉绉的那种。这和我们笔下的李冬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知道没有人比葛优更适合这个人物了。我找到中心的主任郑小龙,一方面希望正在筹备《皇城根》的导演赵宝刚能和金炎联合执导,因为宝刚是最了解我们创作意图的人,也知道这出戏里的人物都应该是什么嘴脸。一方面我力主请葛优出演李冬宝。小龙喯都没打就说:必须这么办:你去找葛优去吧。

  那时我和葛优不熟,不是不熟是根本就不认识,只是因为看了他在影片《顽主》里的演出,顿时觉得耳目一新,神交已久。我叫上王朔一起去找葛优,王朔虽然也和他不熟,但毕竟有过几面之交。那时王朔也真是好说话,叫去抬屁股就去了。

  撂现在,如果不是他亲自导演的戏,叫他去登门请演员是难以想象的事。

  那是一个下午,我们按照王朔模糊记忆摸到葛优住得那幢楼,到那儿才发现原来就在我曾经住过的楼的隔壁。因为不知道具体门牌号码,也没有葛优的电话。在楼里几经打听才找到他住的单元。敲门,没有。再敲门,隔壁单元走出一位女士,是葛优媳妇的嫂子。说明来意后,嫂子告诉我们,葛优外出,估计快回来了。

  我们回到楼下坐在我的摩托车上等,印象中后来还下起了小雨,大约等了一两个小时,王朔指着远处走来的一个人影说: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葛优真人。穿一件咖啡色的风衣,戴一顶帽子,人看上去很瘦,所以显得风衣特别的肥大,走起路来踢哩突噜。

  见到葛优我就想笑,迫不及待箭步迎上去。他认识王朔,王朔把我介绍给他。

  葛优和《顽主》里的神色类似,也不是不热情,但显得很谨慎,你笑他不笑,一副莫衷一是的样子。王朔不是急赤白脸的人,没怎么多说话。我急着要说明来意,他让我们先等一下,在楼下的小铺里买了盒“金桥”烟。

  我们一起上楼。从等电梯到乘电梯到12楼,穿过漫长的走廊,来到葛优家坐定,我一口气已经把来意说了个大概齐了。之后,葛优现出了矛盾的心情。

  他说:我已经答应了张小敏,上她的《大冲撞》。

  正好和你们的时间冲突了。

  我问他:你在那部片子里是演什么角色?

  他说:就是演一个宾馆的经理,小配角。

  我说:那我们这出戏请你演得是主角,一号人物。

  剧本就是照着你写的。

  他想了想又说:能不能两部戏协调一下,都上。

  我说:这不太可能,天天都有你的戏,你一走了,全剧组就得趴窝。

  他真得为难了,说:要不就算了。我都先答应张小敏了,不上,就把人家得罪了。我也知道你们的戏有意思,咱俩初次见面不熟悉,王朔我知道,肯定写得错不了。可那也不能因为上一个戏得罪朋友啊。

  我赶紧说:我你是不熟,不算朋友,王朔得算你的朋友吧。你上我们的戏得罪张小敏,那你就不怕上了她的戏得罪这拨朋友吗?

  他忙说:我也不愿意得罪。

  我说:那就好办了。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吧,两害相权取其轻。

  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得是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

  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的信。

  事后,郑小龙开玩笑说:他要不上咱们的戏,咱就封杀他。

  那时还不像现在,遍地都是影视公司。那时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振臂一呼也是天下响应。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众见到葛优都亲热地叫他“冬宝”,就像我的女儿永远管赵薇叫“小燕子”。葛优也因为在这部戏里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观众投票产生的,“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记得在纽约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有一堂景是在艾未未的家里拍摄,那时纽约的中国人里正在流行《编辑部的故事》。未未那里也有一套,被姜文发现,拍戏间隙拿出来观看,轮到拍他的戏了,仍不肯放手,他说:你要不让我看完了,我心里闹得慌。

  看完一集,姜文对我说:李冬宝这个角色非葛爷莫属。我要当评委,评演员这项奖时,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看这个演员演出这个角色是不是别人的演出不可替代的。什么叫“最佳”?  “最佳”就是非他莫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