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_桑逢康【完结】(22)

  “我不要紧的。”安娜用手揉着胸口,叮嘱儿子说:“舱里的人又多又杂,当心你爸爸的手稿。”

  “是,是!”佛孙答应着。

  淑子抱怨起来,说:“刚才天气还好好的,怎么说起风就起风,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

  佛孙笑道:“中国古话里还有一句:‘人有旦夕祸福’

  “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安娜嗔道,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见到了你们的爸爸,我们今后只有‘福’没有‘祸’了……”

  “哈哈,祸尽福来!”佛孙、淑子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和妈妈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长子和夫在台北大学任教,陶晶孙和佐藤操夫妇也在那里,陶晶孙是卫生学教授并兼任热带病研究所所长,安娜在妹妹、妹夫家里住了三个星期,略事休息,一面办理去香港的有关手续。

  安娜抵达台湾的消息在报纸上披露了。国民党政府出于政治上的目的,派人来极力挽留,劝安娜不要到大陆去,并答应给她以优越的条件。安娜拒绝了,因为台湾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她此行的目的地,她委婉地对来人说:“我是一个女人。我是带着孩子寻找失去的丈夫的,别的就不知道了……”

  “可是”,那个人故意做出一脸苦相说:“郭沫若在中国又有一个家庭了呀!”

  安娜心里一怔。继而又想,这也许是为了劝阻她不要去大陆,留在台湾或者返回日本的一个计策,她在日本时也曾经听到过类似的流言,但她总是不屑一顾。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总要找到郭沫若才能弄得明白。于是安娜偷偷买了从台北飞往香港的机票,带着长子和夫和女儿淑子继续万里寻夫。

  飞机比轮船快得多,想到很快就要与郭沫若见面了,安娜心情比任何时候都兴奋、都激动,她坐在机舱里,望着舷窗外面茫茫的云海,一边揣想郭沫若现在身体怎样了?面容改变了多少?……想来想去,出现在她脑海中的郭沫若仍和十一年前一模一样。

  郭沫若此时住在香港位于九龙山林道上的一幢小楼上。当安娜和两个孩子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着实感到了意外!

  “安娜!………”

  他见到阔别十多年未见的安娜,已经苍老了许多,不过身子还是挺硬朗的。和夫已是三十的人了,淑子也长成了一个大姑娘。想到这十余年来,安娜独自挑起了养育儿女的重担,又因为他吃了许多许多的苦,郭沫若深深感到愧疚。

  他尤其愧对安娜的是:他从日本回国以后不久,就和于立群结了婚,至今已生有五个孩子了!

  安娜见到郭沫若的最初一刹那间,心情是异常激动的,如果倒退十年,她一定会像初恋时一样,即刻投入到丈夫的怀抱里的。然而,她见到郭沫若身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又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依次儿排着五个小儿女,她犹如大梦初醒。不需要郭沫若向她说明,她就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事本是不应当发生的,可是终竟发生了。

  她所担心、所忧虑的事,当别人说起她却当成流言不屑一顾的事,现在无情地摆在了她的面前。

  命运对安娜来说,太不公平了!

  ——“走,是可以的,只是你性格不定,最足担心。”

  安娜十一年前对郭沫若说的话,不幸而言中了。郭沫若和安娜现在几乎都同时想起了这句话。那果真是圣母玛利亚的预言吗?

  重温这句话,郭沫若不能不感到愧疚,安娜则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惆怅。魂萦梦绕,万里寻夫,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安娜不是张琼华,怨愤一时竟填塞了她的心胸。

  他们在一起住了几天。但谁都明白:这是一个不能共存的局面。

  老朋友们看到这一种尴尬的场面,都出来斡旋。冯乃超找安娜恳谈了一次,指出造成这种不幸的责任,当然不是安娜,但也不是于立群,也不是郭沫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郭沫若是为了参加抗战而回国的,长达八年的中日战争使得他们离散了,而且音信不通。冯乃超恳求安娜道:“安娜夫人,请你本着对沫若兄一贯的爱心,尽快结束这种令人愁肠万断的局面吧!”

  安娜这时想起了郭沫若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曾经爱过另一个女性——安琳。她记得那时她曾对郭沫若说过:“假如没有这许多儿女,我是可以让你自由的。“旧戏重演,但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又有很大的不同。一则,那时安琳并没有和郭沫若正式结婚或同居,而现在于立群已经和郭沫若结婚多年了;二则那时她和丈夫有好几个儿女,安琳和郭沫若并没有儿女,现在尽管她有儿有女,但于立群同样给郭沫若生了五个儿女了呀!……

  无论如何,孩子是无辜的。

  自己生的儿女如果不能没有父亲,那么于立群生的儿女同样不能没有父亲。

  郭沫若和于立群,还有五个儿女,这是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而她自己的家庭,由于郭沫若回国,早已在十一年前就支离破碎了……

  不能为了恢复一个旧的家庭,而破坏一个新的家庭。上帝不会允许这样做的!

  思前想后,安娜终于决定本着基督的精神,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我走,让她留在你的身边吧!”她对郭沫若说。在她的脸上,闪耀着圣洁的光辉。在她的心里,则流着血和泪……

  郭沫若心如刀绞。他想要送送安娜,但有一只手把他“拍拖”住了,回头一看,是于立群伸过来的。在她的身后,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依次站着五个儿女。

  啊啊,他们也是插在他心上的剑哪!

  郭沫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觉得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此时东北已经解放。在组织上的安排下,安娜到大连定居了,和长子和夫住在一起。和夫相貌酷似父亲,这对安娜是一种安慰。郭沫若那些手稿安娜也全部献给了国家。

  上海是安娜在1923年第一次来中国时,最先踏上中国土地的地方。她对上海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几年后又移居上海。她抚养的四子一女解放后都先后回国,参加了祖国的建设。

  1949年,安娜加入了中国国籍。

  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十二)永恒之女性

  (十二)永恒之女性

  作为诗人的郭沫若,他的感情有时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1959年,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蔡文姬》。蔡文姬从遥远的匈奴返回故土时的悲喜交集,她和左贤王和胡儿、胡女两个孩子诀别时的痛彻肺腑……这种种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正是当年郭沫若别妇抛雏,从日本回祖国参加抗战的写照。郭沫若在蔡文姬这个人物身上,再现了自己的影子,再现了自已类似的经历和相近的感情,他一再说过: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其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演出时,每当舞台上蔡文姬为思念一双儿女仰天叹息或掩袖而泣时,作为剧作者的郭沫若也禁不住珠泪滚滚……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在写《蔡文姬》的日日夜夜里,安娜会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在《蔡文姬》这部历史剧中,寄托了郭沫若对安娜最真挚、最深切的怀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