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_周国平【完结】(39)

  "一切价值的重估"的思想最早见之于《朝霞》一书。尼采在那里谈到,一向生活在基督教之中的人们是不可能正确评价基督教的,世界大得很,基督教不过是一个小角落。一个人必须不按基督教方式生活过许多年,经历了一种与基督教相反的真诚生活的热情,方可做出判断。他接着说:"将来的人要对以往的一切评价都这么试验过一遍,要自由地重新体验过,从正反两方面体验,然后才能决定哪些评价有权得以通过。"《朝霞》第61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61页。在同一本书里,尼采还主张"新的价值估定"要采取"不断给与轻量药剂"的渐进办法,而反对政治大革命的"感情用事的流血的江湖医道"。《朝霞》第534页。《尼采全集》第4卷,第342-343页。后来他仍然不赞成政治手段,不过在价值变革上的态度可要激烈多了。

  在《快乐的科学》中,"重估"思想已明确形成:"你信仰什么?--一切事物的重量必须重新估定。"《快乐的科学》第269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205页。

  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于重估道德价值。因为尼采发现:"在大地上找不出比善和恶更大的势力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千零一个目标》。道德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要求你在愤怒、恨和爱中的全部力量。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快乐与激情》。在哲学的一切阶段上,道德始终被看作最高的价值。参看《尼采全集》第15卷,第431页。基督教实质上是一种伦理,一种与生命相敌对的伦理。然而这种伦理长期以来作为最高行为规范支配着人类,颠倒了善恶是非,把人类引向颓废。"当最堕落的人升到了最高品级,他所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损害了相反的典型,损害了最强健的人,即肯定生命的类型,生命的肯定者。当群羊闪射着最纯粹的道德光辉,这时杰出的人就不能不降为恶人一流。当虚伪损毁了一切,窃据了真理之名,这时真实的人就只能求之于坏名声者之中。"《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78页。所以,尼采认为:"伦理评价的起源问题,是根本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人类的未来。"《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52页。

  基督教伦理的颓废精神还渗透到了人类其他一切价值之中。它不仅被当作最高的生活价值,而且被当作最高的文化价值。真和美都要在善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所以,尼采又说:"真理的闪电正击中了迄今为止最高的东西:谁明白在这里什么被毁坏了,他就会看出是否还有什么东西留在手中……揭穿了道德的人,同时也就揭穿了人们信仰或曾经信仰过的一切价值的无价值。"《看哪这人》: 《为什么我就是命运》第8节。《尼采全集》第15卷,第125页。

  尼采之所以要集中力量批判道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发现:"直到现在,道德根本还未成为一个问题……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人,敢于对道德价值的估计进行批判。"《快乐的科学》第345节。在他看来,道德批判尚是一个空白领域。上帝死了,可是上帝的影子还在作祟,这影子就是道德。所以,"我们必须战胜上帝的影子!"《快乐的科学》第108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147页。当然,在尼采之前,对基督教伦理作过批判的不乏其人,可是在尼采看来,他们都只是批判了基督教伦理的个别道德规范,而不曾触动其根柢。他却不但否定了基督教伦理的根本原则,对善恶作了全新的评价,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还否定了伦理本身,把数千年来视为明白无疑的东西带入问题的领域,把道德从至高无上的地位拉下来,确定了它对别的更高价值的从属关系。所以,他自称:"我是第一个非伦理主义者。"《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44页。

  第54节:第七章 价值的翻转(3)

  超于善恶之外

  尼采认为,要使"对于道德成见的思考"不成为"对于成见的成见",我们就必须站在道德之外的一个位置上,超于善恶之外,也就是首先摆脱了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全部价值观念。可是,这些价值观念已经化作欧洲人的血肉。所以,道德批判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80节。

  尼采对于道德的否认,据他自己说,有两层意思:第一,否认某人的行为是出于所谓道德的动机,也就是说,动机本身就不真实,真实的动机却是不道德的,经过自我欺骗作用而化妆成了道德的;第二,动机是真实的,然而这动机却是一种根本错误的道德观念。参看《朝霞》第103节。

  我们先谈第二层意思。

  一种错误的道德观念可以成为导致一个正确行为的真实动机,犹如炼金术士在错误的炼金术观念支配下也可以做成功某些化学实验一样。所以,尼采强调:"我之否认道德,正如否认炼金术,是不承认其大前提。"许多不道德的行为仍然应该反对,许多道德的行为仍然应该提倡,但是两者都须出自与过去不同的根据。《朝霞》第103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97-98页。

  那么,尼采要否认的是道德的什么大前提呢?如果我们没有理解错尼采的意思的话,这个大前提我们不妨称之为"道德本体论",也就是把道德实体化的倾向。

  尼采说:"人们知道我对哲学家的要求,就是站在善恶的彼岸--超越道德判断的幻相。这一要求源自一种见解,我首次把这见解制成一个公式: 根本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判断与宗教判断有一共同点: 相信不存在的实在。道德仅是对一定现象的解释,确切地说是一种误释。"《偶像的黄昏》: 《人类的"改善者"》第1节。《尼采全集》第8卷,第102页。

  根本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仅是对一定现象的解释,这是尼采关于道德之本质的中心论点。问题在于,道德解释的是什么现象?也不是道德现象!"并无道德现象,仅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善恶的彼岸》。《尼采全集》第7卷,第100页。尼采根本否认道德的实在性,他要强调的是,道德判断并无一种道德现实与之相对应,所以它并无真理性。尼采一再强调,道德不是"自在"的,它仅仅是"意见",甚至是"对于本来并不存在的事物的意见"。参看《朝霞》第536节。又参看《尼采全集》第11卷,第35页。"道德并无自足的价值";《尼采全集》第8卷,第146页。凭借道德概念,"人的价值还完全没有被触及到"。《尼采全集》第16卷,第294页。"没有单为伦理而伦理的事情"。《朝霞》第164节。就像"为美而美"、"为真而真"一样,"为善而善"也是"用恶眼光看真实的一种形式"。《尼采全集》第15卷,第262-263页。

  尼采分别从人性、社会历史、自然三方面来论证不存在道德事实。

  从人性来看,每种道德的特异性表明,没有一种道德判断可以追溯到人的类存在,而只能追溯到某一民族、某一种族、某一等级等等的存在。参看《尼采全集》第13卷,第141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