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130)

  周:我不知道节选的是哪一段?是讲弗鲁斯特的第三段吗?前两段是爱情未完成,还有什么未完成,我忘记了。

  同学:涉及到爱情的那段删掉了。(笑声)

  周:这篇文章怎么教,说实话,我不知道,真让我去教我也不会。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我反对拿一篇文章让学生去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句子涵义,并且有标准答案,我认为这种办法是荒谬的。如果我教语文,我就让学生看真正的好作品,看了以后不要出题目(笑声),就让他们随意写自己的感想,可以是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可以是看作品产生的联想,自由地写,从中最能看出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而语文课要培养的不外乎就这两种能力。命题作文要少,我自己写文章,如果是报社、杂志社命题约稿,我往往也写不好,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经常写,不命题,写周记、日记。如果说我现在算有点语文水平的话,完全是通过读好书和写日记这两个习惯培养的,我不知道别的作家怎么样,反正我是这样,可以说我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教育完全无关,都是课外学来的。(掌声)

  邓:我相信听了尼采的故事,不仅仅我们会有同感,我们的上一辈人、再上一辈人也会有同感。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同感的层面上,我们要问问题,为什么尼采做了这么有力的批判和分析,这一百多年来人类依旧往这个方向在前进?只用野蛮、麻木、虚无那些简单的词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是我们需要认真应对的。尼采批评当时的学术都是关于文化的知识,其实尼采的哲学和论述很可能是关于文化的知识的知识,这在更深的层面上很可能是一种诟病。又为什么他没有去真正地分析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稳定性,这也是尼采无力的地方。尼采这么伟大,但是相信诸位回去以后,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会不知道把尼采放到哪儿了。为什么?人的生命当中可能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应对的,不只是那些超越的精神追求,不只是简单的生命意志的本能,可能还有一些东西。谢谢大家。(掌声)

  第81章 文化就是命运吗?

  2012年11月27日,腾讯网举办2012年度思享沙龙,其中一个板块是“文化中国策·年代碰撞”,题目为“文化就是命运吗?”。我之前有4人发言,分别代表50后、60后、70后、80后,我被派作40后的代表,最后一个发言。腾讯网发布了实录,这里载录我的发言以及和我的发言有关的发言。

  主持人胡泳:一开始邵夷贝就提了一个尖锐的命题:传统文化对这一代人是没有吸引力的。周老师听到这种论点时震惊吗?同意吗?是什么样的评价?

  周国平:我刚才才知道让我代表40后,我代表不了。我想起崔健的一句话:别跟我说什么70后、80后,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中国环境。我觉得他说得很到位。

  文化就是命运吗?我记得1994和1995年期间,李光耀和金大中围绕这个话题发生过争论。李光耀认为东亚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东亚今天的命运,美国民主那一套东西在东亚无法运作。金大中写了一篇文章反驳它,题目就是《文化就是命运吗?》,认为东亚的文化传统并不妨碍接受西方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这个话题如果要有意义的话,可以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传统所体现的价值观中,到底有没有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二是如果有的话,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是不是构成了接纳这些普世价值的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拒绝接受它的一个充足的理由。我认为这样讨论问题比较有意义,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

  主持人说80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不感兴趣,你不喜欢传统文化里的什么东西,要说出理由。

  我是学西方哲学的,我认为西方哲学有两个东西是好东西,而在中国文化里是缺少的。一个是形而上学,就是对宇宙终极真理和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这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在基督教和德国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重视灵魂生活的信仰文化。另一个是个人主义,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这是从古罗马开始的,在英国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以保护个人自由为最高原则的法治文化。这两个东西是西方哲学里最好的东西。西方社会上面有信仰,下面有法治,靠这两个东西治国,社会就有了一种高质量的稳定。

  前面袁伟时老师说到了中国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是信仰文化,也不是法治文化,而是道德文化,就是一种宗法伦理,靠宗法伦理治国,终极目标是社会的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是中国的悠久传统,为了稳定,上面不要灵魂的追求,下面不要个人的自由,结果是维持了社会的一种低质量的稳定。这个问题现在很突出,因为没有法治文化和信仰文化,中国社会的转型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法治文化尊重个人自由,信仰文化重视灵魂生活,这两个东西是不是普世价值?当然是的,因为它们的根据不是某个民族特殊的民族性,而是人性。大家想一想,作为一个人,你愿意作为一个不自由的人、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活着吗?你是一个中国人就愿意了吗?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承认普世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努力在中国实现这些普世价值。现在一些人一面拼命地反对普世价值,一面拼命地要移民到实现了这些普世价值的国家去。(掌声)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的特殊文化条件使得中国无法实现这些普世价值。有些人老是拿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说事,好像文化很复杂,其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还原到价值观的层面上,事情就很清楚了。你们现在反对的不是西方的特殊文化,而是人类的普遍价值。文化好像很难改变,但是价值观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人有主动权,可以做出选择。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投生在哪个国家完全是偶然的,那你为什么一定把自己困在某一个文化传统里想问题呢?为什么不能跳出来,作为一个人想一想你的生命和灵魂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尼采有一个观点:“评价就是创造”。我认为这个命题正好消解了“文化就是命运”的命题,你改变了价值观,你也就改变了文化,改变了命运。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老是喜欢在东西文化问题上做文章。按照我的看法,东方文化是好东西,西方文化也是好东西,就东西文化不是东西。道理很简单:文化不分东西,只要合乎人性,表达人性,就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所以,普世价值的道理一点都不复杂,我们需要的只是常识和良知。今天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普通的常识;不是高超的信仰,而是基本的良知。如果大家都回归到常识和良知,只说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跟着别人胡说八道,也不口是心非,我们这个民族就有救了。

  主持人:我发现台上没有特别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唱赞歌的,或者对传统文化评价很高的嘉宾。刚才我注意到大屏幕,秋风先生来到了现场,我希望秋风先生可以就这个话题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你的时间很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