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80)

  波兹曼在那本书的最后提到两个作家,一个叫奥威尔,写过一本书叫《1984》,还有一个叫赫胥黎,写过一本书叫《美丽新世界》,这两本书都有中译本。这两本书被称作反乌托邦,都预言了人类文化的灭亡,但是灭亡的方式不一样。在奥威尔看来,文化是怎样灭亡的?有一天,书被禁止,思考被禁止,真理被隐瞒,文化成了一个监狱,是这样灭亡的。赫胥黎则预言,有一天,没有人想读书了,没有人想思考了,没有人想知道真理了,文化成了娱乐,文化是这样灭亡的。波兹曼比较了这两种预言,认为是赫胥黎的预言实现了。我前面说了,波兹曼的观点比较极端,比较激烈,但他是有道理的,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读什么:经典的价值

  时间有限,我就简单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读什么,我的主张是读经典。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把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活,不是纯粹为了消遣或实用的话,你当然要读那些精神含量最高的书,最能让你过活跃的心智生活、丰富的情感生活、高贵的道德生活的书,这就是那些人文经典着作。不管是中国的孔子、老庄也好,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好,只要是真正进入了世界文化宝库的,都是被公认的经典着作。经典着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共同的重大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生命和死亡,灵魂和肉体,信仰,等等,同时又各有独特的贡献。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给经典着作下了几个定义,其中两个,我觉得很到位。他说,经典着作就是你初读的时候就觉得像是重读的书。你有重温的感觉,好像你曾经读过,为什么呢?因为它谈的问题是你关心的问题,是你自己灵魂中的问题,你对这问题是熟悉的。他又说,经典着作是你在重读的时候好像是初读一样的书。无论你读多少遍,你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独特而开放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你的眼前不断展现,不断和你交流,和你对话。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准确地说出了我们读经典作品时的感觉,我自己也是这样感觉的。

  我倒不是说别的书都不能读,一般人写的书都不能读,那么说你们就都不读我的书了,我的书当然不是经典着作,至多是读经典着作的一些体会罢了。我的意思是你的主要精力一定要放在读经典着作上。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读的书是非常有限的。不要以为你能够无限地活下去,永远有时间读书,我原来觉得是这样的,我读书欲望特别强烈的时候,我真觉得这一辈子可以读无限的书。可是,一眨眼就到了老年,过了六十了,突然意识到自己能够读书的时间不会太长了。我现在想起来很悲哀的,其实我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够多的了,但还是有许多想读的书还没有读,还有一些想重读的还没有重读。我最近开始重读经典,西方的从古希腊开始,东方的包括中国古籍和佛教,我都想比较系统地重读,有一些原来没有读过,是补课,我希望我有时间来完成这样一个计划。我的专业就是人文方面的阅读和写作,你们只能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人文着作,就更应该把时间都用在读那些真正的好书上面了。生命有限,好书一辈子读不完,怎么能把生命浪费在读差书、平庸的书上面呢。什么是好书?谁说了都不算数,最权威的批评家是时间,时间做出了鉴定,一代一代爱读书的人做出了鉴定,结论就是这些经典名着。图书市场汪洋大海,我们自己去鉴别太困难了,不如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听从时间的指导。

  读好书和读一般的书,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句话: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为什么?因为食物化为了你的血肉。起码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在吸取精神营养上,我觉得他说得对。你看什么样的书,你吃什么样的精神食物,你在精神上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吃的是垃圾食品,你在精神上就会发育不良,成为侏儒,你吃的东西是有营养的,你在精神上就能茁壮生长,这是肯定的。人的精神素质、精神品位是被熏陶出来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的熏陶。读什么东西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你不知不觉就受影响了,我自己就有这个体会。我算是读书有点儿品位的,从大学开始就迷上了人文经典,倒不是刻意坚持,读大师的东西感觉就是不一样,读一般的就感到乏味了。但是,有时候,因为人家给我订了一些报纸,寄了很多杂志,觉得不看一下对不起人家,就花时间翻阅一下,结果就发现,看了后脑子里又乱又空,写出的东西也比较浮躁和肤浅了。别以为自己有多么强大,同样会受影响的,一段时间里读的东西品位比较低,写出的东西品位高不到哪里去。

  读经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德国哲学家奥伊肯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人类积累了许多精神财富,它们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这些财富是外在于你的,它们还不属于你,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把它占为己有。按道理来说,人类的这些精神财富、这些好书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是属于全人类的,但实际上你不去占有它们、你不去读它们的话,它们和你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你很可能就错过了,人类最好的精神财富你却没有享受过,很多人其实是这样的,看他们这样,我就想,幸亏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宝库,如果我也是一辈子没有去享受,吃亏就大了,而且自己还不知道吃了这么大的亏。

  第51章 直接向大师学习(3)

  在书籍的总量里面,经典着作相对来说占的比例很小,但它们的绝对量仍是非常大的,是读不完的,我认为也不必读完。到底读哪一些为好呢?经常有人对我说:周老师,你给我们开一个书单吧。我说这个书单我是开不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真的是把阅读作为精神生活的话,你是必须把阅读与自己的精神生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书单不可能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书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信念,不是最好的书就不读,你要有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你抱着这个信念,坚持这个标准,就一定能找到那些对于你来说最好的书,形成你自己的一份书单。

  虽然我开出的书单是没有用的,但我也可以做一些推荐。如果把阅读看作精神生活,我自己从读一些书里面,对什么是精神生活获得了比较深刻的体会,仿佛是精神生活的直接的呈现,像这样的书我可以举出几本。一个是柏拉图的《斐多》。柏拉图的书,你们会说很难读,其实未必。你们不妨读一读杨绛先生翻译的《斐多》,篇幅不大。杨绛先生年过九十翻译了这本书,两年后又写了《走到人生边上》,思考人生的重大问题,这个很有意思。《斐多》篇是写苏格拉底最后一天的情况的,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被法庭判处了死刑,罪名是不信神和败坏青年。那一天,他跟去看他的学生谈话,非常生动,杨绛先生的译笔也非常好。你可以看看一个大哲人在临终前是怎样谈人生的,他谈人生的意义,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照料好自己的灵魂。第二本书,我要推荐的是《圣经》,尤其是《新约》。我不是一个基督徒,我是把《圣经》当作一本人生智慧的书来读的,通过耶稣的很多话,我觉得我领会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灵魂的生活。比如耶稣说,我们应该积累天上的财富,而不是地上的财富。天上的财富是什么?就是精神的财富,就是道德和信仰。第三本是《蒙田随笔全集》。蒙田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哲人,他对人性的理解既深刻又宽容,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够超出他。第四本是《托尔斯泰日记》,通过读托尔斯泰的日记,我懂得了一个人可以怎样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灵魂,真实的灵魂生活是什么样的。还有一本是《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或者《爱因斯坦文集》的第二卷,可以着重看看他晚年写的自述。我非常佩服爱因斯坦,他不光是有科学上的成就,他是真正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