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完结】(67)

  19981

  : >

  人人都是孤儿

  周国平

  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人人都是孤儿 。

  当然,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我们每个人降生时都是有父有母的,随后又都在父母的抚养下逐 渐长大成人。可是,仔细想想,父母之孕育我们是一件多么偶然的事啊。大千世界里,凭什 么说那个后来成为你父亲的男人与那个后来成为你母亲的女人就一定会相识,一定会结合, 并且又一定会在那个刚好能孕育你的时刻做爱?而倘若他们没有相识,或相识了没有结合, 或结合了没有在那个时刻做爱,就压根儿不会有你!这个道理可以一直往上推,只要你的祖 先中有一对未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做爱,就不会有后来导致你诞生的所有世代,也就不会有你 。如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宇宙间极其偶然的产物,造化只是借了同样是偶然产物 的我们父母的身躯把我们从虚无中产生了出来。

  父母既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必然根据,也不能成为保护我们免受人世间种种苦难的 可靠屏障。也许在童年的短暂时间里,我们相信在父母的怀抱中找到了万无一失的安全。然 而,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 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承受,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最后,当死神召唤我们的 时候,世上决没有一个父母的怀抱可以使我们免于一死。

  因此,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 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儿 ,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我们并非只在年幼时需要来自父母的疼爱,即使 在年长时从爱侣那里,年老时从晚辈那里,孤儿寻找父母的隐秘渴望都始终伴随着我们,我 们仍然期待着父母式的疼爱。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到与我们一起暂时居住在这颗星球上的 任何人,包括我们的亲人,都是宇宙中的孤儿,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大悲悯,由此而生出 一种博大的爱心。我相信,爱心最深厚的基础是在这种大悲悯之中,而不是在别的地方。譬 如说性爱,当然是离不开性欲的冲动或旨趣的相投的,但是,假如你没有那种把你的爱侣当 做一个孤儿来疼爱的心情,我敢断定你的爱情还是比较自私的。即使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其 中最刻骨铭心的因素也不是受了养育之后的感恩,而是无法阻挡父母老去的绝望,在这种绝 望之中,父母作为无人能够保护的孤儿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了你的眼前。

  19981

  : >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 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 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 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 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 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 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 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 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 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 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 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 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9985

  : >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 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 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 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 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 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 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 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 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 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