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_[德]弗兰克·施茨廷【完结】(47)

  2002 年:科学家凯文·波普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主要发现者之一,他对“尘土遮蔽论”作了一些修改。他认为,要遮蔽全球的阳光并同时使光合作用停滞,所需的尘土量应远远大于陨石自身能够释放出的尘土。这次冲击之后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大火,森林熊熊燃烧,大火将巨量的烟尘送入了大气层并遮蔽了阳光。

  2002 年:几乎是同一时间,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估测,那次撞击中,2/3 以上高度进化的昆虫种类惨遭灭绝,食物链轰然解体。相反,进化程度稍低的节肢动物却幸免于难,数量愈来愈多。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生态系统不是缓慢地崩溃,而是在瞬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2002 年中:不,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并非陨石一项。7000 万年前,地球的平均温度从 25℃ 下降到 15℃ ,那时物种的命运就已注定灭亡。古代的恐龙尤其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陨石无疑令它们的境遇雪上加霜。

  2002 年下半年:亚利桑那大学的大卫·克林和西南研究所的丹尼尔·杜尔达在计算机上模拟了当时的情境。他首先推算了直径 10 公里的大天体在撞击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心惊,这种撞击释放出的能量是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颗原子弹威力的 100 亿倍。燃烧的碎块被抛入大气层,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落回到地球上,引燃了赤道附近大部分的森林,印度和北美也燃起了大火。那些没有回到地球上的碎块在大气层中与微粒云结合,使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温室效应,令火焰愈烧愈烈。克林还考虑了地球自转的影响,最后他得出结论:大范围的火灾在数天之内将产生的巨量的二氧化碳释放进大气层,再加上水蒸气和碎裂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石的作用,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扼杀了最后幸存下来的几乎所有生物。

  依然是 2002 年,波泰士陨石坑,乌克兰:很早以前,人们就找到了这个直径 24 公里的陨石坑,但迄今为止,它的形成时间依然不为人所知。一般认为它至少是在距今 7000 万年前形成的,而最近有人猜测这次撞击也可能发生得更晚一些,或许和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形成于同一时间。动植物的大量死亡真的只是一颗大陨石所造成的吗?有科学家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可能是一次陨石雨呢?或许其中有些陨石坠入了大海。”这一理论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解释了整个地球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清洗了一次。一场陨石雨祸及整个地球,而由于这些陨石大小不同,造成的灾害规模也各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物种完全惨遭灭门,而另一些却奇迹般的幸免于难。

  2003 年:人们重新分析了航天飞机奋进号 2000 年拍摄的影像数据之后,对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研究更往前迈进了一步。雷达数据显示了陨石坑的结构和特性。愈来愈多的人认为,犹加敦半岛发生的陨石撞地是唯一能解释物种灭绝的理由。

  2003 年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彼得·维尔夫反驳了“陨石撞地之前的气候变化已对古代蜥蜴类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的说法。他认为气候时刻在变化,甚至能更加强烈。维尔夫和他的团队研究了白垩纪晚期的植物化石,并记录下几乎所有微小的波动。撞击前的 100 万年前,恐龙还生活在完美的温暖气候中。

  2003 年中:一派胡言!一颗撞击犹加敦半岛的陨石绝不会是全球性死亡的唯一原因,新西兰地质学和核科学研究所的克里斯·霍利斯如此坚信。他认为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气候已逐渐变冷了。霍利斯的团队以新西兰在白垩纪时期的地理位置为证,那时新西兰距南极仅约 1500 公里,事实上岛上的物种折损情况并不十分严重。霍利斯以此证明,新西兰岛上的生物早已习惯了低温气候和有限的日照,相反,赤道地区的物种却过于依赖阳光。当然他承认,撞击前的短时间内地球气温又有回升,如果没有那颗陨石,恐龙或许能继续存活下来。

  2003 年下半年:专家借助陨石坑内的太空沉积物碎片推断出希克苏鲁伯陨石的年龄。专家断定,这些碎块是一位真正的玛土撒拉,年龄在 40 亿岁以上,是地球诞生的见证者。但是就连这些碎块也不能解答陨石撞击犹加敦半岛的具体时间,以及此次撞击的威力。

  2004 年,突尼斯:乌尔比诺大学的意大利专家西蒙·加莱奥迪在化石中找到了证据,证明那次撞击造成了全球变冷,在 5 年到 10 年的时间里,地球没有获得一丝阳光,因此在之后的 2000 年里,地球冰冷刺骨,只有那些对能量需求不高的小生物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勉强求生。

  2005 年,学界依然分成两大阵营:灾难派和铺垫派。灾难派认为——就像其名称一样——一次不寻常的事件导致了恐龙的骤然灭绝。而对于铺垫派而言,这种解释未免太过简单了。牛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诺曼在书中指出,恐龙是“一步步走向灭亡”的。铺垫派着重强调白垩纪向第三纪过渡前的全球气候变化,他们认为,气候变化可以解释两种现象:因过于寒冷而造成恐龙的灭亡,哺乳动物因适应性良好而胜出。植物生长的变化现象也支撑了铺垫派的说法,虽然他们自己对气候波动的原因也莫衷一是。我们比较肯定的一点是,在白垩纪的末期,海岸线大大后移,火山活动增多,陆地漂移,洋流改变,这些对气候产生了影响,譬如风暴的强度。此时气候很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动。那些先前一直是亚热带气候的地区突然出现了季节更迭,对于喜热的恐龙而言,这种天气实在难以忍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