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_[德]弗兰克·施茨廷【完结】(58)

  打住,今天有些人说这种说法不对。第四纪始于 190 万年前。不,又有人叫嚷着说,230 万年前冰河期就开始了。胡说,又有人跳出来说,要更早一些,从 260 万年前就开始了,而全新世从 1 万年前才开始,而不是 11000 年前,冰河期到那时才结束。

  所有人都有道理。

  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教我们幻想自己知道事情的正确答案。但进入地质学这个题目时,你会发现每个年代都被赋予不同的起始和终结时间。虽然我们有官方的正式年代划分,但有效期一般只持续到钻探和化石带来的新发现为止。想一想关于白垩纪末期陨石的众说纷纭,或最近刚刚确立下来的埃迪卡拉纪吧。时间刻度一直在变化中,并不戏剧化,但很模糊。因此“大约”、“大概”以及“也许”这些词深受地质学家的喜爱。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可以重构。

  三叶虫逃脱厄运或巨齿鲨一命呜呼时,并没有目击者在场。历史是一种关于趋近的科学。在科学家的聚会中,千万不要进行世纪千年之争。不管恐龙是在 6500 万年前还是 6550 万年前翘了辫子,反正它是活不过来了。关于某物种生存时代的争论也是一样,我们永远只知道大概。在“进化女神的手提包”那章中我们得知,关于人类诞生时代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谁知道呢,也许世界上现在还有巨齿鲨呢,比在我们噩梦中出现的还要多。

  我们确切知道的是以下这些内容:

  第三纪末期,气候逐渐变冷。大约、也许、大概 170 万年前,在第四纪的初期,地球每年的平均温度下降到 10℃ ,深海温度为 1.5℃ 。紧接下来的是目前我们知道的最后一次冰河期,共分为 4 个大冰期,都是以河流命名的:古萨冰期(64 万年前到 54 万年前)、民德冰期(48 万年前到 43 万年前)、里斯冰期(24 万年前到 18 万年前)和沃姆冰期(12 万年前到 1 万年前)。沃姆冰期在 2 万年前达到了高峰期,将德国中部的夏天变成了冰天雪地。在此期间,冰块也有消退的时候。偶尔还会出现小冰期,例如 17 世纪初,北极的冰川一直向南推移,过程长达 150 年。

  在冰河期中,1/3 的陆地被冰冻的雪覆盖,没有人愿意去海中游泳。4℃ 到 12℃ 的冰冷海水或许只适合芬兰的沿海居民和冰岛的明星们。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也被冻住了,浮冰一直延伸到摩洛哥和葡萄牙。海平面开始下降,陆地上的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迅速进化到最高等形态。如果恶劣的环境没有促进我们祖先大脑容量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如此聪明。要想存活,就必须要去适应。随着最后一次冰河期消退,海平面再次上升,阿尔卑斯山的雪线也向上退了 1000 多米。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冰河期之间,因为极地依然被冰封着。某一天,极地的冰川会消失,然后又在遥远的将来再次返回地球。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因为它会全盘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然而从地球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我们时间之旅的最后一刻,让我们欣赏欣赏当时那些奇特的生物吧,比如咀嚼海草的树懒和南极糙齿海豚,这种海豚吃乌贼就像我们吃牡蛎一样。某些生物对我们而言显得很奇特,除此之外,那时的海底世界几乎和今天无异。陆地上的长毛象、乳齿象和剑齿虎濒临灭绝时,海洋中的生物正在进化,无论是 21 世纪初还是在此之前,它们一直保持着这一状态:一个未知的宇宙。

  请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服,我们要去海底了。

  ① 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巨人族,击败了天神乌拉诺斯并夺取其位,但最终败在宙斯率领的奥林波斯诸神手下。

  今天

  月球背后

  潜水服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升空了。

  抱歉,你得先当上航天员,才能获取关于大海的信息。比如说,我们得先登陆月球,然后在回望地球的时候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月球,这样的航行压根儿就不可能实现。因为没有月球,首先就不会有航天员,没有航天员就不会有人造火箭,也不会有人提出美国人从未登陆月球的阴谋论,什么都不会有,更不会有像我这样对“大海和月球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作家。

  大海迎合着月球,换句话说,大海不自觉地为月球所吸引。我们还记得远古时代的那次大冲撞,当时忒伊亚这颗脱轨妄为的巨型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差点造成同归于尽的惨事。幸好地球逃过了这一劫,增加了重量,而且从此有了形影相随的小伙伴。月球自己也有质量,虽然远远小于地球,不过已经足够给地球施加点影响了。

  等等,什么叫质量?

  物理学中,质量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也就是说,物体对自己运动状态改变的反抗。你可以想象一下,帕瓦罗蒂和一个骨瘦如柴的男高音新秀站在舞台边,两人都不愿意先登台,这时假如你用力推那个瘦家伙一把,他就会改变位置,跌跌撞撞地来到聚光灯前。假设这人的体重是 52 公斤,那么你让他动起来的力量,就足够让这 52 公斤重的物体登台去面对观众。如果你用同样的力量对付帕瓦罗蒂,那他会几乎纹丝不动地待在原地。我虽然不知道这位世界顶尖的男高音有多重,但可以肯定,要想在他身上达到和在那个瘦家伙身上同样的效果,就得用上更大的力量,因为帕瓦罗蒂的质量大得多,因此惯性也强得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