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_黄绅【完结】(27)

  自诗史堂向前,便是柴门,取杜诗“柴门不正逐江开”之意。门匾为潘天寿所书。门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明人何宇度撰,近人陈云浩补书。步出柴门,便是工部祠,清嘉庆十六年重建。青瓦突檐,幽深肃穆。院中鲜花满地,盆景成排,更有两株苍劲的罗汉松,挺立在祠前,巨干如虬,横枝刺天,象征着诗人的高风劲节。虽然杜甫在成都只挂了半年“检校工部员外郎”的空衔,但由于中国历来惟官是重、惟仕为优,故后人一直称他为“杜工部”,似乎这样就可抬高他的地位,表示对他的尊重。门匾为李植补书。檐下高悬着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是草堂匾联被毁时幸存的一联,字体俊逸潇洒,令人瞩目。祠正中设雕缕花边神龛,供奉杜甫彩色生像,头戴儒巾,身穿紫袍,腰系朱绶,红脸含情,青须垂胸。左右配祀宋代诗人黄庭坚、陆游。工部祠两侧均有平房,东为“水竹居”,西为“恰受航轩”。里面展出杜甫游历景照、画照、纪念遗迹照、国内外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照、杜诗版本照等。建在草堂中的杜甫纪念馆,现已拥有历代各种杜集版本、国外所出汉文版杜诗、杜诗外文译本等图书资料近三万册,书画、雕塑等各种文物二千多件。

  在工部祠东侧的荷花池边,有座碑亭。亭内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石碑勒刻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字系雍正弟果亲王允礼题写,笔法苍劲浑厚;亭则建于民国初年。这是一座象征性的草顶小亭,由于一般人都认为这里就是杜甫茅屋的旧址,因此成了草堂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是杜甫《水槛遣兴》中的名句。清嘉庆十六年,根据杜甫诗意,在草堂西北角建有一座水槛,以后又多次修葺。槛外一弯碧水,流入荷花池;槛南“一览亭”,倒影池中;池中游鱼,时时跃出水面。这里细竹葱翠,圆荷娇艳,绿波荡漾,啼鸟欢快,风物秀丽,春光常在。清人谭光祜所作的一副对联:“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用来表现今天水槛的风光,依然十分传神。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根据杜甫诗意,草堂还筑有一条花径,直通东邻草堂寺。在花径的入口处(草堂和草堂寺的交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草堂影壁”。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系清末周善培所书,圆劲有力。这里繁花似锦,香气馥郁,高楠落阴,翠竹丛生,小桥流水,绿树红墙。花径北侧的浣花祠,供奉着浣花夫人的坐像。旁边盆景园,是四川盆景最集中的地方。

  今天的草堂,基本上保留着清代草堂建筑的格局和风格,既不同于一般的祠宇,也不是普通的园林,而是具有园林特色的纪念性建筑。大廨、诗史堂、工部祠这三幢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轴线上,经回廊与东西陈列室相连,浑然一体,造型古朴,布局典雅。四周种满了花木,树以楠木、香樟、银杏、杉柏等高大的乔木为主,花则有腊梅、桂花、海棠、桃李、玉兰、丁香、石榴、杜鹃、栀子、美人蕉……疏密相宜,浓淡相间。而翠竹尤多,几乎所有建筑,都在竹树的掩映之中。更有溪流小桥,将景物衔接。由于建筑大多为开敞式,与四周的花木水石,相互辉映。整个草堂绿阴广被,清香四溢,小溪萦洄,碧池潋滟,鸟语青瓦,花偎红墙,人凭画栏,竹映雕窗,曲径通幽,随处逢胜。将传统的祠宇建筑的典雅,与古典园林的秀丽,完美地融为一体。并将诗人的志趣、诗歌的意境,从中表现出来。

  虽然杜甫在草堂实际居住时间不长,但在成都这几年,毕竟是诗人自安史之乱后,定居时间最久、生活最安定的几年,成都几乎成了他第二个故乡,一旦离开,真有“却望并州是故乡”的感触,并在诗中屡致思念之意。也许诗人不会想到,当初简陋、狭小的茅舍,以后竟成了占地三百亩、规模甚大的祠宇园林;当初人迹稀少的幽居之处,以后竟成了熙来攘往的游览胜地。生前寂寞,身后荣盛,连诗人一度居住过的草堂,也是这样。

  武侯祠

  武侯祠

  在杜甫草堂东南约五六里,只见一道红墙之内,殿宇宏伟,古柏森森,这就是著名的武侯祠。据史载,诸葛亮率师北伐,屯兵五丈原(在今陕西周至县境,渭水南岸),因积劳成疾,在军中去世。当时举国悲悼,各地都要求为他立庙,朝廷认为不合礼法,没有答应,于是出现了“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的景象。为此,习隆、向充上表后主,请为诸葛亮在沔阳(故城在今陕西勉县东河水之北)立庙,以慰民望。后主答应了,于景耀六年(263)春立庙。诸葛亮死后七十年,李雄在成都称王,国号大成,开始在少城内为诸葛亮修建祠堂。因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故其祠堂被称为武侯祠。杜甫到成都,首先游谒的,就是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据说武侯祠前有一棵大柏,合围数十丈,系诸葛亮亲手种植。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的武侯庙,同样是“中有松柏参天长”(《夔州歌十绝句》)。西周末年,召伯虎辅佐周宣王,率军征伐南方的淮夷,建立大功,于是有人在棠梨树下,作了一首诗怀念他:“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诗?召南?甘棠》)说召伯曾在这棵高大茂盛的棠梨树下止宿过,千万不要砍伐它。“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古柏行》)。诸葛亮祠庙中的古柏,同样由于百姓的保护爱惜,三国魏将钟会在率军进攻蜀国,路经沔阳武侯庙时,非但不敢敌视,还亲自进去祭祀,并下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坟墓周围放牧砍伐。东晋桓温平定蜀中,将成都少城夷为平地,惟独对武侯祠,不敢有所损坏。钟会、桓温,都是恃才自大、骄横擅权的人物,但在诸葛亮祠庙前面,则不得不表示他们的敬畏之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