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雪芹小传_周汝昌【完结】(6)

  这种种特出的态度,颇使人疑心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贾宝玉亲昵少女和婢女的憨态,是否多少也受了阮氏叔侄的启发。(《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写正当贾府诸人替凤姐庆寿辰的那天,宝玉忽然不让家人知道,穿了素服,和茗烟骑了马到郊外去哭祭因他而自杀的,他母亲的婢女金钏。第七十七回私自出外访睛雯。这种种行径,便和阮咸居丧借驴追姑家婢不无相类之处。)曹雪芹本就与阮籍个性相近,上文已引过,史家说阮籍"嗜酒荒放",本传也说他"宏放""不羁",曹雪芹嗜酒那是他朋友诗里多次提到过了。而且人们也说他"素性放达"或"素放浪"。阮籍"能啸","善弹琴"。曹雪芹能"击石作歌声琅琅","燕市悲歌酒易醺"。张宜泉说的"白雪歌残梦正长","琴裹坏囊声漠漠",当非空套语。宝玉也会弹琵琶,唱曲。

  我看最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阮籍本传说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这个"痴"字在《红楼梦》里是个很重要的意境,是描述"情"的中心观念。首回开场的诗里已揭出:"更有情痴抱恨长。"空空道人对石头说,你那一段故事也"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随后记载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增删之后,所题一绝又有"都云作者痴"。这正是雪芹自己承认"时人多谓之痴"了。而那僧对甄士隐所说关于香菱的四句言词,头一句也是"惯养娇生笑你痴"。警幻仙姑说自己是"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太虚幻境的对联也指出"痴男怨女"的"情不尽"。配殿各司的头一个就题作"痴情司"。警幻仙姑评价宝玉的最要紧的一句话就是:"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宁荣二公之灵嘱托仙子的是"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众仙姑的名字又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红楼梦十二支》的末了一曲也说:"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第五回末之前总叙全书轮廓,这回末了一句话就说宝玉是"千古情人独我痴"。事实上,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时常有"痴狂病"或"痴病"。就是那甄宝玉也是"憨痴"。黛玉也一样有"痴病"。连《红楼梦》第百二十回末了的两句诗:"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正用一个"痴"字作结。这两句诗是否曹雪芹原意固是难说,但至少续书人或编书人也早已知道这"痴"是全书一个重要观念了。阮籍被同时人说是"痴",我看对"雪芹"的小说构思不无影响。我们知道,阮籍"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并曾著有《达庄论》,讥儒美庄,或以庄老释儒。《红楼梦》写宝玉喜读《庄子》,"细玩"《秋水篇》,"看的得意忘言"。又续《胠箧篇》文。这一切都表现曹雪芹在思想上也非常接近阮籍。这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思想全相同。不过无论如何,"梦阮"这一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确是并非泛泛的。阮籍的政治遭遇,和他叛逆的思想与行为,以及"佯狂避时"的态度,也许曾引起过他深切的同情。

  上面偶因谈到汝昌阐释雪芹名字别号,便写了这么多。这些推论固然是"不可必",但把各种情势比并而观之,我以为仍不失为有相当的可能性。因为从《红楼梦》里可以看出,雪芹特别重视命名取字的用意,例证很多,众人皆知,毋须列举;他取自己的别号,决不会反倒不是经过细心深切考虑它的含义的。而说明这种含义,我认为对整个曹雪芹的思想与为人的了解理应有所助益。尤其是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政治迫害严酷,他别号背后的政治含义在当时决不能形诸笔墨。那就非要我们后代人来抉发不可了。这真有点像"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呢!

  不但如此,而且曹雪芹是个非常渊博精深的作家,他的思想、艺术和人格,浸润着整个中国的深厚文化成就。我们如要充分了解他的作品和为人,也就非从多方面深入追索不可。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从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学、艺术,以至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传统来研究,那我们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恐怕是不能充分了解的。就这一未必人人都能见到的观点说,我觉得汝昌这《小传》和他的《新证》却都开了好些端绪,说明他的理解早已洞见及此。有时候,他为了要了解曹雪芹更多一点,而直接证据不足,也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想多推测一些,亦在所难免。但他所指出的多可发人深省。再举一个例,人人都知道《红楼梦》里的诗、词、曲子都作得好而恰当,但汝昌更能指出雪芹在这方面的家学渊源和特殊风格;能指出清代女诗人之多,女子作诗几乎已成为雪芹时代的一种习尚;更能指出《红楼梦》艺术上许多特点之一是以古典抒情诗的手法来写小说。这都可帮助我们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他又说:"有种种迹象证明,曹雪芹对他祖父的诗篇十分熟悉。"并受了他诗格的影响。看来他没有余暇多举例证说明。我个人尝有一点不成熟的揣测,《石头记》把石头做主体,是否受了曹寅的诗一些启发呢?汝昌于此,在《新证》增订本书首插图的背面却举了一个例子,即他祖父诗中曾有"娲皇采炼古所遗,廉角磨■用不得"。我以为最重要的证据是:例如《楝亭诗钞》开卷第一首诗题目是:"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诗云:"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与,天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这里有对石的爱慕,坐久而不去,又有和尚的事。弘济有二,一个略与曹寅同时,这里应是指元朝余姚的天岸弘济(1271-1356),他是一个很渊博有才能与道行的和尚。"梵貌魁硕,言词清丽,诸书过目,终身不忘;故其本末兼该,无所渗漏。""谭辩风生,词如泉涌,了无留碍",而"义理通彻"(见《新续高僧传》二)。值得注意的是,"弘济"一名据《佛地经论》乃是"平等救济一切有情"之意。《石头记》首回写一僧一道"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云云。而把那石头缩成一块美玉,袖之而去的,却是那僧,后来来要玉和还玉的也是那癞头和尚。那僧、道原也是要来"脱度""情痴"的。曹寅自定诗稿,把这首坐在和尚石壁下的诗列在卷首,可见对它很重视,诗也颇有冥心见道的境界。我以为雪芹小时读他祖父的诗,这第一首,对他小小的心灵,印象一定比较深刻,难免不对他后来写书时的构思发生影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