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清官场30年_黄云凯【完结】(81)

  河东盐道,每年还有三四十万银子的收入——这是最大一笔进项。

  我于是设立捐输局,鼓励富商捐款,前后共得制钱三十多万串。所写之捐,一经报收,立即发放附近驻军兵饷,不解入司库,但是仍由藩司衙门出榜公示,广而告之。

  甘肃西部交纳丁粮,东部则专交粮草,这两项每年征粮二十多万石,加上历年储备的不下六百万石。如能以粮抵饷,兵丁未必不愿意,只是粮多的地方兵少,粮少的地方反而兵多,如果将这些粮食驮运到各营支放,运价比粮价本身还贵,那样会亏损更多。兰州粮食价格为一千九百文一石,而仓粮在质地色泽上都逊于市粮,百姓不愿购买,我于是以一千四百文一石的售价上奏户部,户部批准了,可是民间仍不愿买。这事迁延了半年,才卖出去十几万石,对兵饷也总算有些帮助。将来奏销,肯定要到户部里去走动走动、意思意思,可这笔钱又到哪里弄呢?我找首府商量,每石另加五十文作为部费,免得他们将来苛驳,可下面的州县还没有解来。

  甘肃提督索文,乌鲁木齐人,回族,家道殷实。这个人虽然是个武夫,可是很有心计。道光三十年(1850)我在甘肃时,就和他很熟,现在旧雨重逢,自然更加亲近。他的一些想法,虽然也有一些私心,但如果执行起来,也确实有效果。甘肃提督属下的粮饷和军马粮草,都可以用粮食抵消,作价一千四百文一石,仍旧允给五十文部费;如此一来,甘州自是不用顾虑;至于宁夏、西宁、河州、凉州各镇,还计议未定,如果能全省通行,那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了。也有人说边疆的军粮储备事关国家安全,如果将仓粮变卖完,一旦遇到饥荒,那就干系不小。我说:“你的确考虑得很长远,可是如果拘泥于此,那么眼前就会闹出事来,不必等到荒年了。”

  甘肃省地瘠民贫,山多水少,就是垦种成熟的农田,也不能指望每年都有收成。道光年间,邓廷桢先生任甘肃藩司时,误听委员丁元淼的谗言,说是开垦荒地二十多万亩,每年就可收获粮草数万石。邓先生为了讨好朝廷,就冒冒失失地上奏了上去。其实那些粮草都是委员们通过加赋搜刮来的,甚至村庐寺观,也要纳租。州县为了催征,将百姓严刑拷打。百姓因此聚集了几千人,赴藩司衙门讨说法,他们将农具呈缴,不愿再种地,丢弃的农具堆得和屋子一样高,喧哗雷动,名为恳恩,其实是想让藩司难堪。邓先生非常痛心,以为奇耻大辱,多亏臬司杨以增从中调停,农民才拿回农具散去。州县官员看到这种情形,担心引发民变,不敢继续督征。后来邓先生升任陕西巡抚,农民在距城十里的东关坡,带着瓦砾、刀杖等候他,幸好富制军派兵五百人相送,又经地方官员妥善开导,邓先生才得以脱身。可是粮额已经上奏决定,按规定,试种期满就定为正式税收,结果就是官民交困,谈起这事来,没有不痛骂始作俑者邓廷桢的。

  道光三十年(1850),琦相由四川调任甘肃总督,我也由贵州调来这里。琦相说:“甘省最大的恶政就是加赋。如果能够上奏恢复旧制,百姓的苦痛才能解脱。”我说:“这才是能惠及百姓的仁人之言。”琦相于是令周筱村侍御代作奏疏,后来他又对周御史代笔的奏折不太满意,自己写了一道奏疏,请我帮忙修改更定。我说:“现在新皇登基,命令陈述民间疾苦,不准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敷衍。甘民疾苦,难道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琦相说:“您说得很对。”于是琦相以应诏陈言为题,又致信寿阳相国(就是祁寯藻,他是山西寿阳人)等人,请他们直陈民间疾苦;又让我拿出两千两银子作为送给户部的活动费,以免挑剔。琦相还特地斋戒入告,皇上特旨批准。圣命下达,刊刻在黄纸上,万民欢悦,耆老妇稚聚集在总督衙门向琦相顶礼膜拜,感谢他为百姓免除此恶政。琦相劝喻耆老和农民说:“如果你们连原来的数额都不肯交,一定严惩不贷。”百姓们都说:“人要凭良心,我们怎么敢负辜负仁人的恩赐呢?”

  邓廷桢任陕西巡抚不到一年,忽然得了喉疾。那天,早间他还在卧室见客,我也在座;客散后,邓廷桢走到外间,还批了几份文件,忽然“铿”的一声,有一个栲栳大的土块,落在在案上,而窗纸顶篷,丝毫无损。邓廷桢惊怖失色,旋即殒逝。此事实在奇怪,难道是鬼神给他的降罚吗?有人说,因为邓廷桢在开垦上捏报,所以上天用土块示警他。

  后来,琦相因为剿捕逆番,被人陷害,逮问入京。老百姓闻讯后,集体来送行,并且集资八千两,存在乡绅曹梦华家,准备在五泉山为琦相立庙。琦相东山再起后,蒙皇恩浩荡,受命带兵在仪征、扬州一带剿匪,最后病逝于军中。皇上特许琦相恢复大学士、总督的原职,对琦相的儿子六人、孙子一人,都给予五品或六品官职。琦相长子恭钊,是我的学生。他的其他儿子也都谨慎勤能,凭着政绩延续家声,天道好还,是不会错的。

  乐斌总督到任以后,想以理财见长,可是对于甘肃省的地理民情不熟悉,于是又想遍垦荒田,以增加军饷。他的用意当然是好的,可是其想法在土地贫瘠的甘肃却无法实现。兵饷短缺,总督命令藩司衙门调查现有荒地,藩司管的就是财政收支,当然责无旁贷。总督衙门的公函里写到:不得以有为无,也不得以无为有。委员都知道这件事很难办,可是上峰命令只能严格执行,调查了将近一年才算完成。大部分人是敷衍一下罢了,只有候补知县诺穆栋额,查获荒田的数量最多,但他滋扰驿站、勒索地方,州县担心他告刁状,不得不大力笼络,所以垦荒这件事是未见其利却已见其害。等到委员们呈递清单,有的说试种五年后才可课税,有的说要试种十年。按照甘省赋役全数核算,等到十年后,每年可增加地丁银八百多两、粮食一千二百石、马草几百束。开单呈给乐斌审核,他才恍然大悟,此事真是令人笑倒。藩司衙门催促各各州县造册,丈量面积,招人垦殖,可是催了很多次都不见答复,大约所查出来的荒地也是子虚乌有——委员们以此交差,地方官借此搪塞。不过,委员们奔走忙碌一番,督署为了表示奖励,让不少人获得代理优缺的机会——真是不值一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