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上天_韩东【完结】(22)

  两天时间赵启明就垒起了他的新居(速度之快就像垒一个鸡窝)。顾凡是惟一的帮手。他们利用了一栋校舍的东山墙,用树棍斜支了一个直达地面的屋顶。北面用土坯垒实。南面垒一半,另一半做门出入。窝棚式的新居是赵启明最后一次体力劳动的产物。虽说上草的技术不过关,但屋顶斜度很大,雨站不住只向下滚,所以不漏。

  赵启明把所有的农具都送给了顾凡(她还用得着),自己只拿了一把铁锨,留待日后铲雪用。他添置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半导体。父亲给他的呢料中山装也从箱底翻出。现在赵启明的自我感觉就是一副衣架。衣架背直胸挺。在前挺的胸脯上有两块口袋盖布。左侧的口袋盖布上别有三支钢笔。赵启明的崭新形象还包括一条两米多长的灰色毛线围巾,在脖子上绕了三圈后从前胸(右侧)垂下还有好长一截。腋下永远夹着一册初中一年级英语课本,头发中分又有点向后,身上的汗味儿被香皂奇妙地掩盖了。皮肤越来越白细,越白就越细。在白的基础上两腮恢复了在某些情况下羞红的功能。倒背在后的双手上茧皮逐渐消退了。

  从此赵启明不出杨庄小学一步。每日散步也场景置换,由河堤、桥头、晒场转移到这个固定不变的地点:学校校园。所谓校园就是四条小河围绕一块空地,和当地的其他园子本无多大区别(也都是小河四面环绕,一道土埂提供出入),只因为没种庄稼没人安家立户就成了校园。校园的空地上有三排砖瓦校舍(除此之外方圆二十里再没一间瓦房),一块夯实压平的泥地操场。操场的两头分别竖着木制篮球架。这些都是赵启明深爱的。

  每天收工后顾凡从大田里回来,往往来不及扔下扁担或锄头,就抱柴为赵启明做饭,窝棚的入口和墙缝处冒出蓝烟。整个窝棚成了一截烟囱,她在里面炼就火眼金睛(红肿的眼睛,闪烁的眼泪)。饭后洗涮完毕她陪他出来散步。他们漫步在校舍间,又来到操场上,绕着篮球架转圈。和杨庄的新老观众只能隔河相望。由于和现实间有了明确的界线,戏剧才得以真正诞生。

  白天,赵启明若有必要去县城办事或来小松家(另一个大队)就骑上他的自行车。他从学校操场上车,骑过埂道(桥口)上了村路。途中若遇羊群或水牛之类的牲口挡道就抱住路边随便一棵什么树,定车以待。其情景就像在城里的十字路口等红灯。反正赵启明决心已下:不让自己的脚再踏上杨庄的土地了。杨庄小学因其性质不同暂不计算在内。

  上文提到小松家。小松即是这家的孩子,也是赵启明的学生。第一节英语课他就被认了出来,也就是说被从六十名当地学生中区分开。并非由于南京人对南京人的乡亲直觉(像事后赵启明愿意承认的)。只因为一副小眼镜。半透明的小眼镜架在小松幼稚的鼻梁上,不仅少有,而且惟一。一下课他就被赵启明叫到自己的窝棚里。

  从此小松被赋予了若干特权(仅限于英语课)。如:不叫赵启明“先生”(当地对教师的统称)。可以直呼其名,略去“赵”,平等而亲热地称之为“启明”。可以不上课。英语课时间躺在启明的窝棚里读《静静的顿河》,深知葡萄干、大白兔(奶糖)的存放处,可以取其所需。甚至不必考试,照样能得最高分。

  西天上·杨庄小学(2)

  上完课赵启明匆匆赶回窝棚,手上的粉笔灰都来不及洗掉。在苏北方言和英语的轮番轰炸下他头痛欲裂(尤其是重磅炸弹——方言英语)。他急需找小松说说家乡南京话。可以说他们开始成为朋友就是为了用南京话交谈。顾凡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心切,南京话差不多忘光了(或者她根本不愿意说?她根本不愿意说话,无论是南京话或当地话)。其他六位知青因顾凡的关系也决意不和赵启明说话。两年多来他真的给憋坏了。和小松的交往从说南京话开始进而启发了赵启明说话的愿望(南京话从言谈目的转化成多么顺手合意的工具)。他有那么多的话要说,不得不留宿小松,彻夜长谈。

  小松在赵启明那里度过多少不眠之夜!两人分别坐在凉车(当地惟一的一种卧具,树棍搭框、草绳穿编而成)的两端,臭脚埋在中间的被子里。墨水瓶做的油灯放在墙洞里,灯焰如小手指指甲大小。因是陋室,和外界的交流非常直接。风一大,灯就灭,月光立刻从墙缝里进来。墙缝和风构成了对谈话的威胁。墙缝使其泄露,风使其传播。风吹草动,隔墙有耳,听墙根的人方便了。

  赵启明之所以担心,关系到他谈论的内容。他是小松所知的第一个说美国好的人。七十年代初,这十分了得。虽说赵启明的美国概念注定空洞无物,但其逻辑推导还是颇具说服力的。美国(之好)难以想像,他告诉小松。就像当地农民无法想像南京楼房,因为这里没有楼房。他们还以为是架梯子从外面上下的呢!因为这里有梯子,盖房和剪枝都用得着。怪不得同学们问小松:“老奶奶(指小松的外祖母)这么大年纪了怎么爬梯子?”在南京小松家住三楼。即便小松的同学能理解楼房(房子上摞房子),也不能理解上楼梯。但这和美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启明说:“因此,从南京到杨庄来的人都知道杨庄是乡下。从美国到南京,南京就是乡下了。你说乡下好还是城市好?”“我说城市好。”小松回答。“那你就去美国。”赵启明挥挥手,似乎要为小松指出美国所在的方向。“到了美国后就不用担心自己在乡下了。我爸爸就去过美国。他干吗回来呢!现在他在南京就等于我们在杨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