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上天_韩东【完结】(23)

  说到此处赵启明激动地找鞋下地,去门外巡视了一圈。时间已到,他从枕边摸出带皮套的半导体,拔出天线。调整方向后一个特别的声音传来,有些迷人有些奸诈,是美国之音无疑。其间伴随着强烈的干扰,有时像打雷有时像刮锅,考验着师生二人的耳朵。收听完毕,赵启明收起天线,将收音机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在的频道。播音员洪亮有力的声音立刻溢满窝棚,扫荡美国之音留下的阴冷之气。关机时频道仍留在中央台,以防第二天万一被人打开能够证明他们的纯洁。这是收听的纪律。

  西天上·下放干部

  下放人员分三种:知青、下放干部和下放户。知青一般是离开父母家人、独自来农村插队的应届中学毕业生。下放干部和下放户则携全家前往。后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带薪(下放干部),一个竟要从此靠挣工分吃饭(下放户)。他们的前身份分别是国家干部和企业工人(包括城市无业游民)。从谋生角度看,下放干部自然最为优越,知青次之,他们有城里父母的后援。下放户则直接沉入生活的底层,因贫穷招致的悲惨毁灭使人不敢正视。因不敢正视,知青和下放干部都和他们缺少来往(是否老乡们的险恶处境使他们深感耻辱?)。相反,知青和下放干部(包括他们的家庭)间的交往在当地是非常普遍、十分频繁,且不时有佳话传出。

  小松幸运地属于一个下放干部之家(父母和外祖父都带薪),这使他和知青教师赵启明的交往非常自然。而且,他的家人也必将(自然地)卷入到这场交往中来。

  赵启明第一次到小松家,惊奇地发现他们一家都戴着眼镜(小松的外祖母除外)。外祖父是老花。小松的父母一对高度近视。小松的母亲打趣道:“等我们老了就不用戴眼镜了。老花也不用。近视远视正好抵消。”他们一家讲着南京话,虽然早有预料,但赵启明还是深受震动。依然是泥地、土墙、草顶,但室内陈设整个从南京搬来。他又看见了穿衣镜(照着土里土气呆头呆脑的赵启明)、衣架(赵启明没有衣服往上挂)、两把无比亲切感人的藤椅,还有写字台、玻璃板和上面绿灯罩的台灯。

  小松的父亲下放前是专业作家。他和赵启明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后,拿着铁锹去了前面的自留地。这时小松的母亲泡茶进来,并留在桌边陪赵启明说话。她虚岁四十,看上去只有三十三四,皮肤白皙富有光泽。在此地赵启明何曾见过这等人物?眼前不由得一亮。

  像别人一样,他猜她丈夫至少比她年长十岁。她不无悲哀地说:“我们同年,都属马。”当地农民开始的时候误认为她是小松的姐姐、丈夫的女儿。“这怎么可能呢?”她说。“乡下人能有什么见识!”赵启明坚定地附和道。

  她不仅风韵绰约,而且嗓音温柔、善解人意。听她谈话就像置身于冬日的阳光中那样的温暖和平。时间飞逝而去,她从桌边起身去小锅屋(支锅灶的侧屋)做饭去了。

  为了更长时间地留住她,或有必要向顾凡展示一个榜样,也许还有更隐秘的情感安全问题,首次见面后赵启明总是和顾凡一同前往小松家。赵启明逍遥地坐在背包架上,顾凡拼命地踩踏,自行车在高低不平的大寨河堤上弹跳前进。

  赵启明宣称顾凡什么活都会干。洗衣、做饭、泥墙、种地。“她来是干活的,这个人闲不住。”“那我们怎么好意思呢?”小松的母亲说。“以后你们家的床单被面她全包了。这里不像南京有自来水,下河边洗衣不小心会滑进河里。”赵启明体贴地说,“阿姨经常下水对你的皮肤不利,尤其是冬天风一吹就更不好。这里的风不像南京。”小松的母亲说:“那我们就更不能让顾凡干了。”她回顾小松的父亲道:“过两天请宝成媳妇来,让她洗,留她吃顿饭。”赵启明一旁大叫不平:“叔叔阿姨那你们就太见外了。要是这么说,顾凡还不敢在你们家吃饭呢!她洗得肯定不比宝成媳妇差,又是自家人,就让她干吧!”最后几乎是在央求。小松的母亲还是担心:“顾凡的手会被冻坏的。”“她习惯了,不下水也好不到哪里去。”赵启明说。

  然后小松的父亲拿锄头去了自留地里,顾凡下河边洗床单。赵启明和小松的母亲留在堂屋的桌边说话,并不用担心做饭时间。小松的外祖父坐在他自己的屋里读报(一大摞,全是过期的)。外祖母躺在床上,和房顶唠叨着她的风湿病。小松呢?则跑来跑去,和这个说几句和那个说几句,把同一时间中几个不相关联的画面串起来。这是赵启明、顾凡来访的一般情形、基本格局。稍后,大约十一点不到,顾凡的床单洗好了。门前的两棵泡桐间拉上尼龙绳,雪白的床单晾出,立刻吸引了阳光。水从下缘滴下,在泥地上形成一道湿线。顾凡归好木盆、肥皂盒,放下袖子,抱柴禾去小锅屋准备做饭。与此同时赵启明和小松的母亲起身出了堂屋。他们沿河走着,小松的母亲一路指指点点,赵启明点头称是,不时有欢声笑语传来。小松真担心他们会一直走出桥口。还好,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他们来到小松父亲干活的地方,后者正弯腰用锄头破垡,见他们来直起身子站着和他们聊了几句。内容当然是关于这个他侍弄的园子。刚才小松的母亲还向赵启明一一指出了他栽的两百多棵树,那他们就谈谈树吧。赵启明对小松的父亲大加恭维:“叔叔是作家,怎么有这么多农业知识?”“作家什么都得懂,得会,否则不脱离生活吗?”小松的母亲代丈夫回答。临走,看看地里有什么时鲜的好带。他们挖了一棵大白菜、刨了几个土豆带回去扔在小锅屋的地上,又回到堂屋桌边,续上水接着聊天。顾凡用竹竿挑下小锅屋房梁上的腊肉,又去鸡窝里捡了鸡蛋。淘米、洗菜、烧火,蓝色的炊烟袅袅升起。一顿颇为丰盛的午餐终于上桌了。小松四处招呼人来吃饭。于是大家围坐一起,饭菜热气腾腾,白汽飘上了屋顶。小松的母亲像客人一样惊呼道:“这么多的菜!”赵启明说:“不多不多。味道不怎么样。”顾凡不时离座而起,帮别人盛饭装汤。她坐在出入最方便的地方,身上的围裙也没解。赵启明每次都说:“让顾凡来让顾凡来。”大家拗不过,只好听从安排。小松的母亲不无歉疚地说:“顾凡,今天可把你累坏了。你一定要多吃一点,至少吃三碗饭。”可顾凡一碗还没有吃完呢!起身至少去添了四次饭,都是给别人添的。小松的父亲和赵启明一直在喝酒,直喝得饭桌上热气全消散了,猪油在大碗里冻成一块块白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