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21)

  胡适晚年说,他到1941年就已看破社会主义而不再向往。这个时间略可商讨。那时他的确已讲到集权和民主的斗争,不过仍把苏俄划在民主一边。至少他对“新俄”的梦想还持续了几年。但胡适对社会主义和苏俄的推许是从现代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大约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一立脚点他基本未曾移动。同时,胡适也从未放弃对美国民主模式的坚信,他说苏美走的是一条路,是因为他认为苏俄是曲线在走美国路。且美国在三四十年代罗斯福当政时期的许多“新政”举措恰好也能印证和支持胡适对西方文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趋势性预测。

  正因为自由主义立场坚定,胡适在40年代中期已渐渐认识到他多年“对苏俄那样热心的期望”不过是场梦。前面说过,胡适一开始接受现代自由主义就有民族主义的因素在起作用(把“对某一个人的自由的约束是其他人自由的条件”这一现代自由主义原则推广到国际关系上,就是一国不能干预他国之事)。最终使胡适放弃“二十多年对新俄的梦想”的,是《雅尔塔协定》和战后苏联对东北的清洗。崇尚西方的自由主义者胡适毕竟还是站在民族主义的基点上。[92]

  在此之后,胡适在1947年8月1日发表广播演讲《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最后修正了他关于西方走向社会主义的“三百年来‘社会化’(socializing)的倾向”的说法,提出“三百年的民主大潮流”和“三十年反自由、反民主……的逆流”的说法。但即使在这篇讲话中,胡适仍坚持要用社会化的经济制度来提高人类的生活程度。[93]大约同时,胡适仍撰文指出,百年来自由主义运动的最大成绩,是英国工党靠非暴力的议会选举改革社会。[94]他对英国工党式的社会主义仍然向往,其立场仍在霍布豪斯和杜威的现代自由主义之上。

  * * *

  胡适历来主张一种“实验的精神”,他给“中国文艺复兴”下的定义即是“一种自觉的尝试”。其对新俄的向往及与社会主义的合离,大致都是这类尝试的一部分。但就像他的《尝试篇》所说:“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

  以今日的后见之明看,胡适那“二十多年对新俄的梦想”,后来不得不放弃;于社会主义,则以合始而以离终。这些尝试,可以说都是偏向“失败”的。不过,“即使如此已无愧”,他毕竟已经实行了“实验的精神”。

  如果说这是胡适在理论层面向集团主义趋近的尝试,与此同时,在实践的层面,他也曾对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寄予厚望。

  * * *

  [1] 胡适日记,1933年12月22日。

  [2] 胡适日记,1911年4月21日;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东方杂志》第17卷第23号,1920年12月,第107页。

  [3] 胡适日记,1917年3月8日;《张奚若致胡适》(1917年12月28日),《书信选》上册,第8页;黄炎培语转自陈独秀《俄国精神》,《新青年》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第1页(栏页)。

  [4] 《张奚若致胡适》(1919年3月16日),《书信选》上册,第31—32页。

  [5] 傅斯年语在《新潮》第1卷第1期,1919年1月,第129页;陈独秀语载《每周评论》第8号之《随感录》;《时事新报》社论转自《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11页。

  [6] 北大民意测量转引自陈福霖(F.Gilbert Chan),Nationalism in East Asia(New York,1981),pp.21-22;吴宓语见其1927年1月在清华的演讲Confucianism,China and the World Today, p.2.

  [7] 余英时:《激进与保守》,这段话在本书所用版本中漏排,见《历史月刊》第29期,第145页。

  [8] 《胡适致陈独秀(稿)》,《书信选》上册,第119—120页。

  [9] 胡适:《这一周》(1922年7月),《胡适文存》二集卷三,第167—169页。

  [10] 《胡适文存》二集卷三,第128页。

  [11] 关于邓中夏,参见朱文华《胡适评传》,第204—205页。

  [12]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即1930年出版的《胡适文选》的“自序”。

  [13] 胡适:《欧游道中寄书》(1926年),《胡适文存》三集卷一,第76—77页。

  [14] 张慰慈为《一个态度,一个按语》写的编者按语,《晨报副刊》1926年9月11日,第17页。

  [15]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胡适演讲集》第3册,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第47—48页。

  [16] Harold J. Schults,ed.,English Liberalism and the State:Individualism or Collectivism?Lexington,Mass.,1972,p.viii. 本节关于英国自由主义的讨论,多借鉴此书的材料。另外,以下对我们较熟悉的自由主义经典著作,因版本甚多,除直接引用外,一般不注明版本。

  [17] David Ricardo,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21).

  [18] Cf. Jeremy Bentham,A Fragment on Government(1776)and A Manual of Political Economy(1798).

  [19] 此观点参见E. H. Carr,The New Society,New York,1960,pp.20-26.

  [20] John S. Mill,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1861)and On Liberty(1859).

  [21] Cf. J. D. Y. Peel,Herbert Spencer:The Evolution of a Sociologist,London,1971.

  [22] Cf. Thomas H. Green,Prolegomena to Ethics(1883).

  [23] Williams,Keywords,pp.239-241.

  [24] L. T. Hobhouse,Liberalism(1911). Stefan Collini,Liberalism and Sociology:L. T. Hobhouse and Political Argument in England,Cambridge,England,1979,特别是前四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