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24)

  那时苏俄问题已成中国士林思想言说的热点,胡适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争论,但他随后对新俄的赞颂甫出,北方即有人认为胡适“表同情于共产”,而在南方胡适的主张则“常称道于人口”。[2]重要的是胡适曾把“反赤”讨论的两造区分为“少年人”和“学者们”,他后来的大赞苏俄以行动确认了他倾向和认同于“少年人”一边,因为这些少年多少也代表着加入国民革命(含国共两党)的五四青年。方向确定之后,一般视为自由主义知识人代表的胡适,在1926—1927年间对国民革命主动呼应、多有表彰,然而他在1928—1929年间又曾与新执政的国民党有过一段尖锐的冲突。

  两者之间显然有直接的关联,对前一段的“表彰”认识不足,对后一段的“批判”就不易充分理解;而前后迥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怎样转换过渡这一进程本身,也非常值得考察分析。由主动呼应国民革命到尖锐批判国民党的“党化政治”这一前恭后倨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既希望超越政治,又不能超越政治的民初知识精英在面临实际政治运动时的两难局面。对一向最能自圆其说的胡适而言,这背后还有着某种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他一生中多次论及的中国文艺复兴。

  一 走向政治解决的文艺复兴

  关于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曾著有英文的专书《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3]中文也曾以各种文字和讲演进行阐述,可以说这是胡适一生思想和事业的主题。但他关于这一主题的论述,也是有变化的,有时变化还较大,这方面尚未引起学者足够的注意。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艺复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当自宋起。宋人大胆的疑古,小心的考证,实在是一种新的精神。印书术之发达,学校之广设,皆前此所无有”。而宋儒提倡的格物致知和怀疑,也“皆前古所不敢道”。朱熹既是这种精神的集大成者,后来也因朱学的定于一尊,以前“从疑古而求光明的学者,后来皆被推崇到一个无人敢疑的高位!一线生机,几乎因此断绝”。明代王学之兴,是第二期。戏曲小说,“山人”“才子”,“皆可代表一种新精神与新趋势。肉体的生活之尊严,是这个时期的一点特别色彩”。清学之兴是第三期。“中间太平天国之乱,几乎又把这条线完全割断。黑暗之气,至清末而极盛,竟至弥漫全国”。而一般所谓的新文化运动,就是第四期,也就是狭义的“中国文艺复兴”。[4]

  上面的论述是胡适在1923年的看法,那时他主要是看有无“新精神”,对于他早年和晚年都强调的“再生”一层意义,不是十分强调。胡适在留学结束归国的船上,曾再读西人的《文艺复兴史》。关于英文的Renaissance一字的字义,他那时以为“文艺复兴不足以尽之,不如直译原意”,即所谓“再生时代”。1958年5月4日,胡适曾有题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他自称说的是“四十多年来的运动”,其实具体只侧重在五四前后那一段。胡适在演说里面明确说到,所有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名称中,他觉得还是“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最合适。胡适并再次解释说,英文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就是“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可知胡适到老强调“再生”一点不变,但后来已从众将那个字译为“文艺复兴”,而不再坚持译为“再生时代”了。[5]

  但是胡适在1958年那次演讲中说,他讲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四十多年来的运动”。这就提示着那前述的第四期“中国文艺复兴”,也并不止于新文化运动,还包括以后的国民革命直至国民党到台湾后的活动,或者可说是一种介乎于广狭二义之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是一般人较少注意到的,其中最不含混的部分就是胡适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认知。

  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具体地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及此后的政治运动之关系,胡适的认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他晚年颇爱说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干扰”,后者因前者的干扰而“夭折”。当年为胡适做《口述自传》的唐德刚先生颇不以为然,曾就此面质胡适。唐先生认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后果,必然是一个新的政治运动,而所谓‘新文化运动’,则是近百年来中国整个的‘现代化运动’中的一个‘阶段’。”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论述此事。[6]其实如果把“中国现代化运动”改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再去掉“必然”那类字眼,则唐先生所说,正是胡适自己的见解,而且他早年还有清楚的界说。据说唐先生每次录音之前,都要先做准备的“功课”。这一次要么是他的功课做得不够好,要么就是胡适又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怪不得唐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胡适“并不就那样老实”。

  按照前引胡适1933年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分期,1923年以前“多是侧重个人的解放”,以后则是“集团主义时期”。胡适将新文化运动开始的那几年列入第一期意味甚长,两段间的关系若从字面看,正好是第二段反第一段,胡适岂不是自认他参与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或过时,则胡适又将认同于何处呢?

  其实,至少按胡适二三十年代的观点,这两阶段都同属更大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大运动中,第二段恰是第一段的继续。而中国文艺复兴又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唐先生看了恐要吐血)。总的来说,胡适也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历经鸦片战争之后的技术引进阶段,甲午战争之后的政治改革阶段,和以文学革命为开端的文艺复兴阶段。在胡适更系统的论述中,从重视维多利亚时代个人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向集团主义的过渡,正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向重视民主特别是科学的转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